王永利:CPI远超政策目标,美联储为何不急于调整货币政策

2021年06月19日09:14    作者:王永利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永利

  今年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0.4%,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3%。3月CPI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0.6%。核心CPI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0.3%。尽管CPI保持快速上升态势,但总体上与美联储维持通货膨胀率平均2%上下的目标基本吻合。

  但进入4月份之后,CPI同比增速大大提升,远超2%上下的政策目标:4月美国CPI同比增长 4.2%,环比上涨0.8%。核心CPI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0.92%。5月美国CPI环比上涨0.6%,同比增长5.0%,创2008年8月以来最大同比增幅。核心CPI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3.8%,为1992年6月以来最大同比增幅。

  4月以来,CPI同比增速连续大幅超越政策目标,也使很多人认为,美联储势必会收缩前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推出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很快进入加息通道。但事实是,美联储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暂时的”(是暂时性因素造成的),并没有急于调整刺激性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美国东部时间6月16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召开议息会议,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不变,只是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从0.1%上调至0.15%,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从0.00%上调至0.05%。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H.Powell)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确实出现了超出预期的物价飙升,长期通胀预期总体上已经逆转相关指标在疫情早期出现的下滑,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居高不下,但现在仍处于与政策目标相符的水平。美联储也发表声明强调,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将致力于使用所有政策工具支持美国经济,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继续每月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国债和至少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货币政策持续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美联储大幅提高了今年的通胀预期,并提前了下一次加息的时间框架,但加息最早可能在2023年才会到来(此前3月份曾表示至少要到2024年才会加息)。

  这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像有人严厉指责的那样,美国通货膨胀率“爆表”,就是疫情爆发以来美国无限印钞“疯狂大放水”的必然结果,是美国通过美元大放水推动美元贬值而向全世界,特别是美元资产多的国家“薅羊毛”吗?

  这还需要仔细论证。

  首先,要看到CPI基数因素的影响。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CPI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2.5%、2月份的2.3%快速下降到3月份的1.5%、4月份的0.3%、5月份的0.1%。但从6月份开始出现反弹,6月份为0.6%,7月份为1.0%,8月份为1.3%,9月份为1.4%,10月份和11月份均为1.2%,12月份为1.4%。

  正是2020年CPI基数发生了超常变化,也成为今年各月CPI同比增速出现异常的重要因素:1月份为1.4%,2月份为1.7%,3月份为2.6%,4月份为4.2%,5月份为5.0%。直观看确实超出政策目标很大,但如果计算连续两年的平均数,其实也就是在2%左右,并没有偏离美联储政策目标太多。

  考虑到2020年6月至8月CPI同比增幅持续反弹,所以,接下来3个月美国CPI同比增幅走势才是判断其通货膨胀程度的关键。仅因4、5月份CPI的同比增速大幅超出政策目标就急于调整货币政策并不可靠,弄不好反而会把刚刚出现的良好势头破坏掉。

  其次,要看到新冠疫情对商品供需关系和价格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2月份之后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和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生产和消费需求一度大幅萎缩,推动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大幅下跌。

  但在中国于2020年5月取得抗击疫情决定性胜利,生产和消费需求逐步恢复以后,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全球需要补充库存之后,由于很多国家的生产以及运输仍然严重受阻,全球供应链严重受损,造成全球范围内大量商品阶段性供不应求(疫情大爆发之前还是供过于求、需求不足),推动其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开始大幅反弹。这种情况对那些国内产业比较单一,大量原材料和生活必须品高度依赖进口和长途运输的国家影响更加强烈。

  但是,如果全球抗击疫情能够很快取得决定性胜利,全球生产和运输能够很快得到恢复,有可能又会很快回复到疫情前全球性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物价低迷的状态。

  正是基于上述因素,美联储一直认为今年2月份以来CPI同比增幅不断加快提升是暂时性因素造成的,而且由于全球疫情发展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就业也并不理想和稳定,5月份以来美国零售商品销售和制造业指数都逊于预期,现在仍处于经济复苏充满挑战的阶段,所以,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尽管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尚未到明显收缩的时候,不能急于进行调整。这种观点实际上已经得到市场投资者的广泛认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到5月份已经由升转降。

  再次,要客观评价美国宏观政策的运用。

  进入2020年3月,美联储根据新冠疫情对疫情爆发国家经济社会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美国是中心)造成的深刻影响,在美国疫情尚未全面爆发之际,就开始大幅降息至几乎零利率水平,进而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规模购买国债及住房贷款支持证券等。美国政府也开始采取力度空前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大规模发债并扩大社会救济和经济刺激。这也推动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急速扩张,速度和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并被国际上很多人严厉指责是不负责任疯狂大放水。但美国宏观调控的做法却值得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

  实际上,美国的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交易市场,并不只是美国人自己的市场,而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交易中心,金融市场的稳定,对美元流动性、美元汇率以及美国经济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也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如果2020年3月美联储不及时推出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举措,美国金融市场完全可能崩盘而引发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叠加新冠疫情,将给全球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后果将非常可怕。美国正是总结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历次危机爆发前后宏观政策应对的经验教训,才能够在危机苗头出现时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加以应对,尽管可能也会产生一些后遗症,但这却是抑制危机恶化造成重大灾难必须付出的代价。正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大规模经济刺激为世界经济稳定做出突出贡献一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美国推动力度空前的救市和经济刺激,也同样会对世界经济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并没有多少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经验的中国,对美国应对全球性重大危机冲击的做法,更应该理性对待、客观分析,认真吸取或借鉴其经验教训,而不应简单地排斥或指责。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彻底解除,世界经济复苏尚不稳定,中美关系和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后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风险大量暴露,促转型、稳增长与严监管、防风险相互交集,经济社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充满挑战的关键时期,宏观政策调控方向和力度如何准确把握更是至关重要,也更需要理性对待、客观评价美国宏观政策运用的经验教训。

  (本文作者介绍:前中国银行副行长)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