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宸:碳中和背景下的气候转型债券对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的启示

2021年03月11日11:49    作者:施懿宸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施懿宸、梁楠楠、万秋旭、张天润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和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点上,本次全国两会将如何为我国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备受瞩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草案中高质量发展、碳中和、碳达峰、生态补偿、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结构转型等绿色金融相关议题屡被提及。这既为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将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系列IIGF两会观点,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内容,以及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期助力绿色金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为我们未来发展建有益之言,献有用之策。

  本篇观点文章结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十四五”时期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关重要任务,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内绿色债券产品,吸收国际气候转型债券的有关经验和做法,更好服务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进行分析。

  一、    碳中和背景介绍

  IPCC于2018年发布的《全球1.5℃升温特别报告》中指出,为实现全球变暖温度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必须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球范围内净零碳排放,即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将因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通过商业碳汇或碳减排信用等活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量,从而使两方相互抵消,净碳排放量趋于零。

  2020年9月起,习总书记多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及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力争温室气体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金融支持手段不可或缺,其中绿色债券作为最主要的绿色金融工具之一,对支持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做出重要贡献。然而许多应该为减少全球碳排放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高碳行业的企业,却没能在绿色金融市场上起到重要作用。于是,感觉被“排斥”在绿色债券市场之外的发行人们使用了“转型”这一概念,并为高碳排放行业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其转型。

  二、    国际上气候转型债券被视为支持碳中和的重要绿色金融工具

  1、国际市场现状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使用“转型”标签的债券,但是由于在此之前对于“转型”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标准,所以一些转型债券虽然与广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但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的《气候债券白皮书—为可靠的转型融资》(后文简称《白皮书》),这部分债券对于“转型”标签的使用并不是非常准确。例如巴西牛肉生产商Marfrig在2019年发行的“可持续转型债券”。该债券规定了公司购买的牛肉必须来自遵守毁林标准并符合联邦政府保护措施的农场,还有其他一系列与绿色债券原则相一致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不能缓解气候变化。牛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虽然农场可以改进畜牧业的方法来减少排放,但这点减少仍无法解决牛高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问题。

  当然,目前国际市场上符合“转型”概念的气候转型债券也有很多,例如意大利能源公用事业公司Enel于2019年发行的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的公司债券;意大利天然气分销公司SNAM于2019年初发行的气候行动债券及一年后英国天然气分销公司Cadent Gas Limited向市场推出的“转型债券”;还有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于2019年发行的用于支持对“难减排”行业的能源效率进行投资绿色转型债券等。这些债券都旨在帮助企业的高碳排放活动脱碳,并向净零排放转型。

  2、国内市场现状

  2021年初,中国银行公布《转型债券管理声明》,希望借鉴国际最新气候转型金融经验和建议,积极通过发行转型债券,帮助企业客户实现碳减排目标。1月7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境外50亿人民币双币种等值转型债券,这是全球首笔遵循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发布的《气候转型金融手册》(2020)(后文简称《手册》)的转型债券,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支持传统行业向低碳或零碳转型。

  三、气候转型债券的要点分析

  根据《手册》,债券发行人可以了解到气候转型债券推荐披露的信息,并考虑依据这些指南,来给自己发行的融资工具贴上“转型”标签。

  1、气候转型债券的含义和标准

  资本市场可以通过使资金有效流向希望解决气候变化风险问题的发行人,在促进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白皮书》为上文提到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框架首先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对向《巴黎协定》目标转型的角色性质和活动进行了分类。它描述了在每个类别中的活动所需的“转型”,为气候转型债券提供了一个共同、连贯和科学可信的标准,同时也有助于防止“漂绿”。

  《白皮书》将经济活动分为了以下5类:

  Ø  现已接近零碳排放的经济活动;

  Ø  2050年后仍然需要的且有明确归零碳排放路径的经济活动;

  Ø  2050年后仍然需要的但还没有明确归零碳排放途径的经济活动;

  Ø  目前需要的,但应在2050年前逐步取消的,临时的经济活动;

  Ø  不能与全球变暖目标保持一致,并有低排放替代品的搁置的活动

  同时,《白皮书》还提出,“转型”这一概念同时适用于活动和实体级别。例如,石油公司建设风力发电场时,这个活动可以打上绿色标签来发行债券,但也仅限于这个项目,而若整个公司都处于转型的路径上,那整个公司也可以打上“转型”标签来接受投资。

  对于实体而言,也和上文的经济活动分为一样的5类,现在已经接近零碳排放的实体可以使用绿色标签,而已经有明确归零排放途径的以及会将其高碳排放业务逐步取消的实体可根据其情况使用“绿色”或者“转型”的标签,而还没有明确归零排放途径的以及被“搁置”的实体则不能使用“绿色”或“转型”的标签。

  在活动的级别上,已经接近零碳排放的活动直接可以使用“绿色”标签,有明确归零排放的活动可以根据情况使用“绿色”或“转型”标签。而对于没有明确归零碳排放的活动来说,由于其定义上就无法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所以对于这类活动来说,只有能在短期到中期显著减少排放的活动,才能使用“转型”标签。需要逐步取消的临时活动可以直接使用“转型”标签,而最后的搁置的活动,根据其定义,这类活动在2050年后会被对应低排放活动替代而不再进行,所以此类活动中,唯一能使用“转型”标签的也是在不使用高碳技术的情况下能在短期到中期显著减少排放的活动。

  2、气候转型债券的披露要求

  气候转型的概念主要侧重于发行人对其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承诺的信誉和其实际的做法。根据《手册》发行气候转型债券主要应该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披露:发行人的气候变化和公司治理战略、商业模式环境重要性、以科学为基础的气候转型战略(包括目标和途径)以及实施的透明度。

  (1)发行人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司治理战略

  债券发行人应依照其公司的管理,通过年度报告、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法定文件或投资者介绍等途径,披露其融资计划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其公司关于气候转型的战略。此披露应该清楚地向投资者传达债券发行人打算如何调整其业务模式,从而为其公司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2)商业模式环境重要性

  对于那些面临最复杂的与气候相关的转型挑战的高碳排放行业,它们非常迫切需要气候转型融资。但是气候转型需求并不会是这些公司面临的唯一变化,许多公司也需要同时进行其他业务职能的各种转型。在这些变化中,债券发行人应在披露中体现出与其气候转型融资有关的转型战略应是其商业模式在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无关紧要的一环。所以发行人应在其披露中对其战略中气候转型轨迹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3)以科学为基础的气候转型战略

  债券发行人气候策略应基于科学的目标和转型路径。计划的转型轨迹应可以定量测量,且与存在的、基于科学的公认轨迹相吻合。权威的科学分析已经确定了全球经济发展所需的脱碳率,债券发行人应参考适当的基准来制定其自身行业的脱碳轨迹。其中《手册》建议发行人就以下几点信息和指标进行披露:

  Ø  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Ø  基准;

  Ø  利用的方案、方法(例如ACT,SBTi等); 

  Ø  涵盖范围的温室气体目标(范围1、2和3); 

  Ø  在强度和绝对方面制定的目标。

  (4)实施的透明度

  债券发行人应在其计划的资本和运营支出决策方面向投资者提供透明度,要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来说明这些支出所期望产生的与气候相关的结果和影响,以及其转型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和社区产生负面影响的地方。发行人应概述他们如何将对“公正转型”的考虑纳入其气候转型战略中,并详细说明在转型范围内被认为相关的任何“社会”支出。

  四、国内前景应用分析与建议

  气候转型债券有助于提高碳密集型企业社会认可度。从当前有关绿色金融标准目录来看,涵盖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改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三个目标的有关产业和项目,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基本涵盖了当前国际上气候债券和气候转型债券的范畴。然而尽管国内有关绿色目录中,高碳行业的节能改造等绿色转型行动被视为绿色项目,高碳行业发行绿色债券仍然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和更严格的募集资金约束条件。而发行气候转型债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社会对于发行债券支持高碳产业绿色化转型的局部歧视,提高社会对于碳密集型企业低碳发展战略的认可度。

  气候转型债券对于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气候转型对于企业未来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制定气候转型目标的科学性、气候转型行动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性等。目前国内绿色债券仅对募集资金投向及管理和环境效益提出了信息披露要求,但是对于发行绿色债券的必要性以及绿色项目建设运营过程可能造成的气候影响尚未提出具体的信息披露要求。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绿色债券应更关注募投项目气候影响方面的信息披露。

  基于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和重点工作任务,未来绿色债券应更关注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为此需要从继续完善现有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体现碳中和评估要求;完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整合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续期;提高金融机构对于具有气候效益的绿色项目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产品的机制,更好服务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Financing credible transitions——How to ensure the transition label has impact [M].2020

  [2] ICMA.Climate Transition Finance Handbook[M].2020

  [3] 中行成功发行全球首笔金融机构公募转型债券[OL].2021-01-08.

  作者:

  施懿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讲座教授,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

  梁楠楠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万秋旭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天润 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科研助理

  (本文作者介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讲座教授,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负责人)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