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消费信贷能否驱动今年消费反弹

2021年03月11日09:14    作者:汪涛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汪涛

  UBS Evidence Lab于2020年11月10日至24日对1636名受访者进行了消费信贷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得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和财务状况及其对消费的影响。本次调查是本系列线上问卷调查的首轮调查。与我们此前仅对负有债务的受访者进行的消费信贷调查不同,本次调查对象还包括没有债务的受访者,因此样本更为全面、更接近真实的人口结构。

  调查问卷的主要发现

  居民债务余额中主要是房贷,但偿债负担主要来自其他消费类贷款。所有受访者的债务余额中位数为9000元,其中39%的受访者没有债务。负有债务的受访者的债务余额中位数为1.5万元,有房贷的受访者的债务余额中位数为57万元。平均而言,房贷占所有受访者债务余额的92%,车贷占7%,其余类别的债务仅占1%(包括网贷)。不过,房贷仅占所有受访者偿债负担的34%(均值为4459元),车贷占13%,其他类别的债务占54%。与之类似,之前UBS Evidence Lab在2020年5月进行的中国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房贷占受访者偿债负担的28%。

  房产也是居民资产的主要构成。受访者资产余额的中位数约为190万元,其中84%是房产(按市值计算)。具体来看,全体受访者里有84%拥有房产,其中约2/3没有背负房贷。此外,一二线城市受访者资产余额的中位数是三四线城市受访者的1.6倍,高收入群体资产余额中位数是中等收入群体的1.8倍、是低收入群体的4.6倍。在本问卷中,高、中、低收入群体分别按月收入不低于20000元、8000-20000元和8000元以下划分。

  居民债务渗透率为61%,水平已经不低。问卷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身背债务,其中30%有房贷,22%-23%负有线上分期贷款或现金贷,15%-17%负有车贷或信用卡贷款。这与我们2020年的中国消费问卷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来自一二线城市、青年和中年群体(25-44岁)以及中高收入群体中负有债务的受访者占比更高。同时,75%的受访者表示曾借过线上分期贷款。以全球标准来看,中国居民的债务渗透率并不算低,瑞银美国消费金融问卷调查显示美国居民债务渗透率为71%。

  整体来看,居民资产负债表和财务状况大体良好、偿债负担基本可控。由于 39% 的受访者没有债务,因此所有受访者的债务余额/收入比的中位数非常低,仅为 3.4%,但是均值要高得多,为 146%。对于负有债务的受访者而言,债务余额/收入比的中位数为76%、且均值达到232%。对于所有受访者而言,每月偿债额占月收入比重的中位数为14.3%,这也与去年中国消费者问卷调查所显示的16.4%基本相当。相比其他群体,来自三四线城市(偿债负担/收入比中位数为16.4%)和中等收入群体(中位数为20%)的受访者偿债负担更重。与之相对,宏观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居民债务占GDP比重为62%,居民债务占收入的比重为108%。

  部分群体风险较高。首先,对于负有债务的受访者而言,每月偿债额占月收入比重的中位数要高得多,为31%。虽然其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使用收入(75%)及现金和存款(53%)来偿还债务,但仍有34%的受访者需要通过信用卡分期、20%通过线上贷款来偿还债务,这或许是值得担忧的信号。青年受访者(18-24岁)和低收入群体中通过分期付款和网贷来偿还债务的受访者占比更高。此外,来自三四线城市、25-34岁年龄组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受访者比其他受访群体的偿债负担更重。另一方面,消费信贷违约可能也值得警惕。全体受访者中,有8%-9%有过债务违约经历,12%表示可能会在未来12个月内违约。上述违约率似乎远高于过去消费信贷的实际违约率,可能反映出消费者受疫情影响情绪偏悲观。不过,随着今年居民收入和财务状况不断改善,我们预计实际消费信贷违约率会明显低于上述调查预期结果。

  受访者对未来收入和财务状况的预期有所改善。59%的受访者预计未来 6-12 个月收入会有所增加,7%的受访者预计收入会有所下降。平均而言,受访者预计收入会增长4.1%。相比之下,过去12个月只有49%的受访者表示收入有所增加,而17%表示收入有所下降,且平均收入涨幅为2.1%,这表明未来居民收入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与之类似,预计财务状况会有所改善的受访者占比有所提高(预计未来6个月财务状况会有所改善的受访者占比54%;过去6个月财务状况得到改善的收受访者占比38%),而预计财务状况会恶化的受访者占比降低(预计未来6个月财务状况会恶化的受访者占比为6%;过去6个月财务状况恶化的受访者占比为14%)。我们也预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者信心将有所反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更多来自三四线城市(19%)和中低收入群体 (21%)的受访者表示过去12个月收入有所下降。朝前看,高收入群体的受访者预计未来12个月收入会有所增加的占比更高(65%;中低收入群体中占比为56%),且其对当前的债务状况或者失业的担忧也小于其他群体。

  受访者对增加消费的态度偏谨慎。平均而言,受访者将收入中的34.6%用于消费,21.4%用于偿还债务,15.5%用于缴纳税费,28.5%用于储蓄和投资。对于未来12个月的预期,从占比的净变化来看(计划增加与计划减少的受访者占比之差),计划将更多收入用于储蓄的受访者净占比为51%,用于投资的受访者净占比为31%,用于保险的受访者净占比11%,但计划将更多收入用于消费的受访者占比(33%)要低于计划减少消费的受访者(35%)。上述结果和去年中国消费者问卷调查大致相似,不过消费意愿有所减弱。具体来看,更多来自三四线城市、45岁及以上年龄组和中低收入群体中的受访者计划减少消费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可能反映出这部分群体的收入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对未来的担忧依然存在。

  未来中国居民债务何去何从?

  居民整体债务增长有所放缓,但其占GDP的比重明显上升。中国居民债务在2016-2017年快速扩张,在那之后增长已有所放缓,主要因为随着房地产销售走弱,房贷增速回落。2020年,中国居民债务增长了14.2%(2018年增速为18.2%,2019年为15.5%),年末余额为63.2万亿元,相当于GDP的62%。其中,房贷占居民债务余额的55%,消费贷款(包括信用卡贷款、车贷等)占24%,个体工商户经营贷款占22%。后者在去年增长了20%,其中部分可能被用来购房,而消费贷款增速则降至8.6%。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39%和2019年的56%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62%。虽然占比低于2019年美国的75%、日本的61%和韩国的95%,但目前中国居民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与部分发达国家相当,我们估算2020年该比重为108%,较2015年的72%大幅上升。

  监管收紧可能抑制消费信贷的增长。鉴于目前居民信贷渗透率已经较高、网贷监管收紧,且居民进一步加杠杆的意愿偏弱,瑞银银行业分析师预计今年房贷以外的消费信贷增速仅会从2020年9%的低基数上小幅反弹至13%。事实上,P2P网贷机构从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已经完全清零。同时,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出于对部分人群网贷风险和网贷机构风险管控的担忧,政府还收紧了对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居民杠杆率的上升速度可能趋缓。我们预计今年中国居民整体债务增速为12.2%,比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虽然房贷之外的消费贷款增速可能会小幅反弹,但鉴于对房地产相关信贷的监管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房地产销售可能走弱,我们预计房贷及经营类贷款增速可能会分别放缓至11%和14%左右。再加上今年名义GDP和居民收入有望大幅反弹,我们预计今年居民债务占GDP比重可能仅增长1个百分点至63%、居民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基本企稳。朝前看,虽然居民债务可能会进一步增长,考虑到对房地产相关信贷的监管收紧、消费信贷渗透率已经不低,以及三四线城市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偿债负担相对较高,未来居民杠杆的上行空间应比较有限。

  中国消费复苏有何可期?

  消费信贷对消费的提振可能略强于去年。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和财务状况大体良好,偿债负担基本可控。考虑到居民信贷渗透率已经不低、且房地产相关信贷可能持续受到较强的监管,未来几年居民整体债务增长可能会放缓;不过瑞银银行业分析师预计今年房贷之外的消费信贷增速将从2020年的9%反弹至13%。这意味着消费信贷对消费的提振作用虽然可能不如2016-2018年,但应强于2020年,不过对网贷业务监管的收紧可能会对其形成一定制约。

  未来收入改善有望支撑消费复苏。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消费的态度仍然偏谨慎,这可能是因为疫情相关的影响犹在。不过,调查也显示多数受访者预计未来收入和财务状况会有所改善。我们也预计今年GDP增速(瑞银预测为8.2%)和居民收入增速会大幅反弹、劳动力市场逐步回暖。同时,随着今年居民收入的改善、新冠疫情继续得到良好控制,我们预计偏谨慎的消费情绪有望得到缓和,调查所体现的预防性居民储蓄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消费有望成为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反弹的主要动力。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和宏观层面的分析,我们依然预计今年实际消费增速将在去年的低基数上大幅反弹至10%。在目前的出行限制解除之后,迄今恢复相对滞后的服务业(如交通、外出旅游、线下娱乐等)也有望更强反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和财务状况大体良好,但偿债负担较高的三四线城市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债务风险可能较高。此外,网贷监管收紧可能会抑制依赖此类借贷来维持消费、或将之作为主要偿债手段的人群的消费。

  (本文作者介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汪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