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点评2021年2月金融数据:实体经济需求回升,金融加大支持力度

2021年03月10日19:02    作者:温彬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温彬、冯柏

  【数据】

  2月,M2同比增长10.1%,预期9.6%,前值9.4%。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预期9192亿元,前值3.5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71万亿元,预期1.07万亿元,前值5.17万亿元。

  【点评】

  ——M2回升至趋势水平。本月,M2同比增长10.1%,涨幅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升1.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从趋势上看,本月M2涨幅与2020年12月持平,更加符合疫情之后M2的整体走势,印证了1月M2录得的9.4%较低增速主要是由于季节性扰动所致。本月财政支出加大力度,财政存款减少8479亿元,比上月多减2017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8687亿元,相当于加快了货币投放。另外,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543亿元,亦超出市场预期,信贷派生力度增强,推动M2向去年以来的整体趋势回归。

  春节错月影响减弱,M0增速由上月的-3.9%回升至4.2%,但由于就地过年等影响,现金需求较往年偏弱,央行现金净投放2299亿元,明显低于以往春节期间投放规模,也导致了4.2%的M0增速仍较2020年12月低5个百分点。另外,本月M1增长7.4%,涨幅比上月回落7.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春节过后活期存款逐渐转化为定期存款,M1增速基本回到了趋势水平。

  ——信贷供需两旺,结构优化。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7.7万亿元,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4543亿元。虽然去年2月因疫情防控需要,企业停工停产,或对信贷需求和投放形成一定扰动,但从历史上看,2016-2020年五年的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平均为9055亿元,与去年2月的新增9057亿元基本一致,说明本月信贷供需都比较旺盛。新增贷款结构明显优化,中长期贷款贡献了新增的主要部分,本月新增1511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585亿元;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减少204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4728亿元。

  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2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00亿元,结构明显改善。中长期贷款新增11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843亿元,主要由于出口需求较高带动制造业信贷需求较为旺盛,基建等领域中长期投资需求逐渐增强。短期贷款新增249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052亿元。近期票据利率较年初有明显上行,票据融资减少185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2489亿元,说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增强,银行更倾向于供给贷款。

  居民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1421亿元,比上月少增11279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113亿元,比上月少增5335亿元,但仍比去年同期多增3742亿元。主要由于去年同期疫情期间购房需求停滞,而当前需求较为旺盛。短期贷款减少2691亿元,继去年3月以来首次减少。一方面,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不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引导居民合理运用信贷进行消费。另一方面,近期房地产信贷政策从严,加大力度查处惩治经营性消费信贷进入楼市,产生明显效果。

  ——新增社融创历史同期新高。本月新增社融1.71万亿元,新增规模创历年2月新高,比去年同期多增8363亿元。社融存量达到29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与去年12月末持平。

  本月新增社融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表内和表外贷款影响。表内信贷(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新增1.3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410亿元。表外融资减少396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少减4461亿元。其中,受治理非标等影响,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延续减少趋势,本月分别减少100亿元和93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4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601亿元,印证了企业信贷较为充足,票据贴现需求下降。直接融资新增3016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602亿元。股票市场回暖带动股票融资新增69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44亿元。债券市场承压,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新增融资1306亿元和1017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少增2588亿元和807亿元。

  ——整体上看,本月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强,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体现了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虽然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回升,但仍位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复苏后的整体回落大趋势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预计下阶段M2和社融增速将逐渐回归至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加强结构性调节,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另外,本月我国CPI和PPI走势进一步分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加快上涨推升通胀预期,货币政策还要对下阶段输入型通胀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做好应对准备。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温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