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霖: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交替

2021年01月15日09:48    作者:陈九霖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九霖

  2017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著名论断。此后,他就在多个场合论述他对“大变局”的观点,获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可,尤其是得到了事实的初步和逐步应证:2018年,特朗普实施“美国优先”政策;2019年,美国与全球展开“贸易战”;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整个世界的经济被摧残得痛苦不堪,世界经济几乎从此处于混乱的状态。

  自2019年开始,尤其是2020年,“萧条”或“经济萧条”的词条,被广泛地谈论和使用。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不厌其烦地提及这两个词条。甚至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Ray Dailo)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堪比1929-1934期间的经济“大萧条”。他 “把卫生事件看成是一场海啸,如果它完全消失,而我们再也看不到它,它仍然会产生损害,财务上的损害、收入损失、资产负债表受到伤害、公司需要进行重组,这将阻碍经济复苏。”

  那么,世界经济是否已经如Ray Dailo所说的那样,正在经历着1929-1934年期间的经济“大萧条”呢?如果是,它会不会延续到2021年乃至更久呢?2021年,我们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济前景呢?

  疫情及其常态化

  2020年,“黑天鹅”满天飞。但是,最大的“黑天鹅”莫过于新冠疫情的爆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止2020年12月26日,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8000万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并有超过175万人因新冠疫情而死亡。其中,根据美国CDC的统计数据,美国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超过了1900万,死亡病例超过了33万。进入秋季以来,新冠疫情在欧美地区呈现出了二次反弹。就在12月24日,本应欢度圣诞平安夜的时候,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在记者会上证实英国又发现了一种变异新冠病毒,在步入冬季以来,这已经是第2款变异病毒,其致死率或高达90%!因此,欧美各国纷纷与英国断航,英伦三国已经成为一座孤岛,犹如一条已经触礁并没有外援的“泰坦尼克号”疫情邮轮。

  可以预测,在真正有效且能够进行大规模推广的新冠疫苗问世之前,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演进,依然处于扩大化和长期化的态势。这也导致世界各国采取封城和断航等方式阻止其扩散蔓延,并招致企业停工、复工、再停工;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民众生活受到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全球经济每月损失3750亿美元。IMF还预测,在2020年和2021年两年里,全球GDP累计损失将超过12万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为应对新冠疫情,全球各国付出了惨痛代价。仅G20集团国家就动员了超过10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这已经是全球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整个过程中花费的三倍半。随着未来疫情的常态化,由防控新冠疫情所导致的经济问题,也将逐步地暴露出来。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那么,2020年的世界经济是不是震荡与凄惨得就像瑞·达里奥所说的那样,能跟1929-1934年期间的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呢?而我们又是否会重蹈“大萧条”的覆辙呢? 

  经济的运作

  为了理解这一点,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信用”这个词。它通常指的是,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方的信任,多指银行贷款和商业上赊销、赊购。作为人类商业和金融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信用”帮助世界各地陌生的人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信任,实现交易,进行合作;也帮助国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信用体系凸显重要。作为这个信用传输的纽带和桥梁,银行维持和支撑着信用体系的运转。

  举例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信用卡去购买商品,之后,在银行指定的时间之前,将钱还给银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信用的过程。而类似这样的过程,在人类每天的生活中,被不断地上演,并由此构建成了当下世界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本身。

  当经济处于繁荣的时候,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知道自己现在借来的钱可以在未来还得清。因此,人们都愿意去向银行借钱购买商品,企业也愿意向银行借钱生产商品,而银行自然而然地也乐意借出资金,并成为经济的中枢得以蓬勃发展。当经济处于衰退的时候,人们出于对未来的恐惧,便不愿向银行借钱消费;而当需求减少时,迫于压力,生产商品的企业只能通过裁员等手段来削减自己的开支;此时,银行因为坏账不断而遭遇严重的危机。但是,由于银行这个中枢并没有死亡,所以,信用过程依然还在运行,只是运行的速度变慢了而已。这个时候,即使经济呈现严重危机,还不能称之为“大萧条”。

  瑞·达里奥所提及的1929-1934年期间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所出现的“大萧条”,本质上是银行这个中枢出现了崩溃,导致“信用”这个纽带断裂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是这种情况。

  根据事后统计,在1930年到1933年期间,美国近2000多家联邦特许银行被迫关闭、超过800多家保险机构被迫破产。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除了华盛顿互助银行等众多中小银行关门之外,就连具有百年历史的投资银行、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因债务问题倒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摩根大通公司收购;如果没有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备局的鼎力相助,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等都可能遭受破产的厄运。

  相比于1929年到1934年期间(尤其是1930年-1933)的“大萧条”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而言,2020年疫情期间,由于各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就开始介入等原因,无论是美国还是世界其它经济体,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倒闭潮”。一般来说,发生“大萧条”,作为“信用”中枢的银行会首当其冲。大体上说,会出现三个阶段的危机:一是债务危机,即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二是流动性危机,即有关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三是信用危机,即民众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了怀疑。这种情况,在2020年显然没有大规模地发生过。确切地说,“2020年疫情经济危机”尚未造成信用危机,甚至连流动性危机也被及时制止。因此,用“大萧条”,尤其是1929年-1934年期间的大萧条来形容2020年的世界经济,可能不太确切!

  历史的轮回

  古以色列智者、大卫王的后代、“耶路撒冷的王”所罗门,有句经典论述:“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说的是,历史是一种不断的循环,是一种不断的重复。

  尽管2020年的“疫情经济危机”并没有惨痛到1929-1934年期间那么严重,但是,通过检索历史之后,我们还是可以找到类似的历史案例,那就是,当下的新冠疫情及其所造成的世界经济状况,有点类似于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以及那时的世界经济状况、1970年的“石油危机”所造成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2002年底-2003年初的“非典”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

  1918年-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了全世界约5亿人的感染,在约6个月的时间内就夺去2500万到4000万人的生命。全球的平均致死率约为2.5%-5%,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死亡人数还要多。在接下来的1920年-1921年,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其中,美国的情况十分严重:美国企业的倒闭比率,从一开始的万分之三十七,发展到严重之时的万分之一百二十;企业的利润比“西班牙流感”发生前下降了75%;失业率在1921年达到了顶峰,为11.7%。

  尽管2020年发生了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和历史上的首次负油价,但是,迄今为止,被世界公认的“石油危机”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其中,第一次石油危机,起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沙特阿拉伯于1973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的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猛烈地提高到了每桶10.651美元,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而且,持续了整整的三年时间。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其它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地放慢。

  2002年底-2003年初“非典”病毒侵袭之后,给全球造成了590亿美元经济损失。

  如前所述,在很大程度上,新冠疫情所伤害的不是“信用”,而是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国政府为了防止病毒的传播,采取了封城等方式,企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只能裁人减负甚至被迫倒闭;民众生活受到影响,也对未来产生悲观的情绪,以致放弃贷款消费,而以增加储蓄的方式应对冲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以日本为例吧!日媒报道,2020年,日本的储蓄率不断上升,达到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从日本家庭的支出数据中可以了解到,截止2020年8月,日本居民的平均储蓄占到了收入的40%以上,几乎占工资收入的一半。

  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美国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3月,美国个人储蓄率突破10%,之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等到4月的时候,更是狂飙至30%以上,创下了自上个世纪60年代后的新纪录。

  同样,根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1到3月,欧元区家庭储蓄率接近17%。虽然看上去并不高,但是,这其实已经是自1999年以来,该区域的历史最高水平了。

  我国央行的数据也表明,居民储蓄倾向也在增强,2020 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8.15 万亿,同比多增 4.93 万亿元。

  随着居民储蓄的增加而非消费,尤其是企业停工停产,经济的扩张活动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的萧条必然上演。但是,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却不像瑞·达里奥所说的如同1929年-1934年“大萧条”那样严重,也不如2008年金融危机那般陷入长时间的萧条。当然,伴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异扩散以及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的冲击,世界经济所面临的冲击将会巨大。

  摆脱危机之正道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期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相比之下,依据2020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做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4.4%,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最大的世界性萧条。

  那么,如何走出这场危机呢?

  反观人类经济发展史,每一次危机爆发之后,都是通过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而走出来的。举例说,“二战”结束后,为了阻止苏联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振兴经济,抗衡苏联。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在该计划实施期内,西欧各国参加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接受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通过这一国际合作,也包括依靠与英国和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美国逐步走向了繁荣,并成为全球领导者。

  1968年之后,美国的经济曾经连续多次陷入滞涨,彼时的世界各国的天平都纷纷倒向苏联。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和通力合作后,苏联才被迫倒台,美国才走出危机,世界经济也在较长时间内臻臻日上。

  2008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时,时任美国财长的亨利·保尔森亲自来华请求中国支援,请求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在当时人心惶惶的时局下,如果中国不带头购买,其它国家也会观望而不去购买美债。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帮助美国度过难关,走出危机。

  走进2021年,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国际之间更应该通力合作,在疫情和经济问题上团结一致。中美作为世界上排名前两名的最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巨大。中美两大经济体打个咳嗽,全球经济就会得一场重大的感冒。如果中美两国经济走不出危机,世界其它经济体都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虽然在过去的两年中经历了民粹主义以及美国鹰派对两国关系的阻挠,但是,这并不应该作为妨碍中美两国未来合作的借口。美国拜登新政府的上台,尤其是中国政府一以贯之地发展良好的中美关系的善意和诚意,已经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机。我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在“信用”依在的情况下,中美合作是迈开走出世界疫情经济危机的重要一步。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担任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副总。)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