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我国资本市场已具备进入黄金发展期的五大要素条件:
第一个要素是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重要基础改革措施的出台。
第二个要素是中国具有强劲、韧性、潜力巨大且恢复势头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超大规模的市场,这是造就优质上市公司的沃土。
第三个要素是目前适度中性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
第四个要素是不断提高的法治化水平,这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保驾护航。
第五个要素是相关监管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引导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当前是推出支持资本市场投资监管政策的绝佳窗口期。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激发了投资主体的能动意愿,加上监管政策释放的支持、引领信号,未来长期资金应以多种方式逐步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特别地,可将银行90万亿居民储蓄资金的一部分,通过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财富管理方式转化成长期资金。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为老百姓的养命钱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和不同的投资工具引导居民储蓄结构的调整,也为资本市场注入增量活水。
——任春生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万柳堂资管圆桌:新常态下的全球资产配置”专题研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权益投资新机遇”上所做的主题演讲
”
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的发展机遇期。一直以来,我国的金融供给结构相对单一,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与实体经济需要的适配性不足。与美国相比,我们股债结构是倒二八开,这样的结构显然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入新时代,需要加快提高权益投资的比重。
我国资本市场已具备
进入黄金发展期的五大要素条件
为什么说资本市场进入黄金期了呢?我认为已经具备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资本市场一系列重要基础改革措施的出台。
科创板、注册制等系列措施出台以来,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核心技术以及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源头技术创新企业降低了融资门槛,提供了更完善的资本平台支持,也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监管部门不再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进行越俎代庖地背书,有助于明晰市场功能定位。特别是通过加大信息披露等措施,为创新技术等不确定性生产因素提供了高效的资本融通和合理的风险定价,有助于优化供给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因供需失衡而严重扭曲的定价机制。
以前市场炒壳、炒小、炒新、炒ST成风,忽视企业价值,改革措施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且真正具有长期增长价值的企业,更加有助于培育价值投资。
注册制加速了市场优胜劣汰的分化趋势,在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后,权益市场的驱动因素从估值转向业绩。上市主体数量更多、基本面分析难度更高、单日涨跌幅更大,更适合具有深度研究与长期价值判断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参与。
第二个要素是中国具有强劲、韧性、潜力巨大和恢复势头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以及超大规模的市场,这是造就优质上市公司的沃土。没有足够多的高质量公司和企业,再良好的制度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三个要素是目前适度中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并不是说要流动性泛滥,而是市场如果缺乏必要的流动性条件,它的蓬勃发展是缺水的、受限的。
第四个要素是不断提高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扎紧制度建设的“篱笆”,严厉打击操纵市场、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做到对违法犯罪的“零容忍”。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是相通的:“放开前端”相当于“不干预”,“管住后端”相当于“建制度”,现在同时更强调“零容忍”——
一是降低入市门槛、拓宽直接融资入口不等于无管理要求,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也不能无边界,对不能实质转化成生产力、跨界创新模式模糊、不符合国家治理和战略方向的要关牢闸门。
二是再严密的制度和执行都无法保证进入的都是优质公司和好的经营者,即便是,也无法保证他们此后一直在价值、业绩和行为上不会变坏,“零容忍”就是要及时切除这些变质的毒瘤而复原整体的健康,要让恶意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付出极大的成本,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
监管强调对“零容忍”的落实,这给资本市场的信心和信任是不一样的,能够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保驾护航。
积极修复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通过完善合理的退市标准,构建上市公司的良性竞争循环,让市场“新陈代谢”“自我进化”的功能发挥得更加顺畅,真正实现有进有出、去伪存真。
我国资本市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个体投资者群体,过去由于资本市场违法成本较低、信息不透明,缺乏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科创板规则中保荐券商强制跟投的制度安排,也是为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激励保荐机构真正承担起择优筛选、合理定价的职责,维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良好生态的市场也扩大了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第五个要素是相关监管政策的调整。不管是证监会还是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政策调整,都有利于引导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目前,我们有6万多亿的养老金、2万多亿的社保、20多万亿的保险资金,还有20多万亿银行系理财资金等,都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以保险资金为例,长期以来主要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长钱短投”现象显著,久期缺口突出。随着利率中枢下行和信用风险的提高,险资在收益和风控要求上寻求平衡的难度更高。
银保监会郭树清主席最近几次讲话都特别指出,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这段时间,银保监会不断推出相关的监管政策,包括对险资权益投资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等。
这些监管政策的推出,对具有长期特征的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追求长期稳定回报将起到助推作用,改善资本市场以往机构少、散户多的状况,探索跨周期的模式,减少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从根本上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新会计准则上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保险公司对高分红、低波动类权益资产的配置意愿,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也有利于满足更多长期资金的配置要求。
当前是推出支持资本市场投资
监管政策的绝佳窗口期
监管政策的出台讲究时机和窗口期。目前监管实施差异化政策,允许优秀的保险公司提高权益投资比例至最高45%,而这一比例上限原来是30%。为什么现在才推出这样的政策?其实监管一直都有多种政策储备研究,此前就考虑过放大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但当时时机不好,资本市场低迷且前景模糊,资本市场改革不到位,投资主体信心不足,即使放了比例也没人敢加仓。以前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是30%时,股权和股票直投加上外部委托的基金合计,全行业平均比例才20%左右,还存在很大操作空间,还是因为投资主体的主观意愿和动能不足。
现在为什么发布呢?因为现在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期——
第一,改革措施增强了资本市场基础信心和信任,安全性能提高了。
第二,股权投资上市的机会增多了,流动性能提高了。
第三,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资金从对短期波动过度关注逐步转向高分红、高成长、低波动的品种,权益类投资回报会远高于非标类、固收类资产的水平,收益性能提高了。
第四,从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资产负债匹配度提高了。
资本市场条件的逐步成熟激发了市场投资主体的能动意愿,加上监管政策释放的支持、引领信号,相信未来保险资金会以各种方式逐步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政策效果将会实质显现。
资本市场改革与长期资金培育之间需要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市场的优化和保险长期资金增量进入,这两个目标需不断相互强化、相互促进。
郭树清主席也在指出,要支持养老产业第三支柱的发展。我理解这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对居民储蓄的转化,进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中国人喜欢储蓄的理念,本质上没什么错,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可以看到有点余粮还是可以抵御风险的,如果都是“吃光花尽”的美国式消费理念也不可取。现在部分年轻群体通过借高利贷进行超前消费的观念是否合适?这种行为对个人消费和对社会的贡献都是不可持续的。
储蓄的理念没有问题,问题是中国人的储蓄形态。大部分储蓄是存在银行,但银行主要是承担信贷功能的,权益投资较少。所以,可将银行90万亿居民储蓄资金的一部分,通过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财富管理方式转化成长期资金。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为老百姓的养命钱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收益。只有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安全稳定,老百姓才可能转变投资观念,才会更认同这些财富管理工具。
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和不同的投资工具引导居民储蓄结构的调整,也为资本市场注入增量活水,形成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从而实现国家、市场、企业和老百姓之间的多赢局面。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