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的定价红利一去不复返

2020年11月20日14:38    作者:陈凯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凯

  新金融和传统金融回到一个定价权的平台上,公平竞争,没有所谓的优质和劣势的客群之分,大家重新采用一套公平的定价策略来进行消费类金融产品的供给。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供给侧的改革。 

  新经济与新金融,分道扬镳

  对于新经济而言,2020年是大年,一方面是疫情加速了新经济形态的社会化和平台化;另一方面是创业板注册制与科创板等新兴融资渠道门槛的开通,很多新经济形态开始以新一轮的二级市场上市为目标。

  但是,对于新金融而言,2020年却是监管的大年,也是行业开始战略性收缩的一年。如果之前的信号还不明显的话,那么被马云称为“纽约城外最大的IPO和最大的融资行为”的蚂蚁,在经历一系列监管的收紧和政策变化之后,就在一个晚上,从山顶跌到了谷底,这种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从蚂蚁开始,新金融已经开始转折,不管你愿不愿意,这就是趋势。

  一个是新经济,一个是新金融,他们自己或许都想不到,命运会让他们在2020年交叉之后,又各自开始走出不同的生命曲线,估计此后也很难再交叉了。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古人云,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在内循环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高层一直强调“不要玩钱生钱的游戏”,字面意思相信每个人都看得懂;但是背后的意义却很少有人能够深刻理解。

  在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的今天,国际货币主权地位不断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通过投融资改革和制度创新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和释放,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国内正在逐步敞开金融的大门,不排斥外部金融巨鳄来国内开办分支机构的主要原因。

  有了足够管控住风险的底气,有了足够的制度性安排,也就有了在金融领域进行开放性引入的勇气。而这个勇气正式发出呐喊的年份,也正是2020年。

  与其说是对于宏观经济领域的担忧所引发的体系风险,导致了高层一直强调“不要玩钱生钱的游戏”,倒还不如说这是对新经济的一种明确的警示。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通过2020年蚂蚁科技原本准备在科创板上市这个巨大的事件中得到了各种激烈的内部互动和印证,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蚂蚁上市暂缓,未来时间表未知,这取决于监管的整体金融框架的进度。

  制度性套利,消费金融在互联网膨胀

  取决于未来整体金融监管框架的进度,这个就基本上给一个本来要划上句号的句子再加了几个省略号。

  从新金融的门类上来说,蚂蚁被传统金融所担忧的,是其网络小贷牌照在过去金融创新中一直坚持的一个放杠杆模式,用最低可以做到的1%的自有本金撬动了最高达99%的商业银行的资金,然后用商业银行的钱维持了目前高达两万亿余额的消费金融借款余额。

  对于任何一家大型的商业机构甚至是工农中建交这样的银行巨头来说,两万亿消费金融领域的余额,还是高定价权高利率弹性的优质、次级贷款,都是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的。

  要知道,国内在零售贷款(也就是消费金融领域的消金贷款)做的最好的招行,19年年底的整个零售贷款的余额也就2.3万亿,这其中还包括了1万亿的住房贷款,4-5千亿的小微企业贷款,其中真正对个人的消费类贷款的余额也就一千多亿。

  可想而知,蚂蚁的万亿级别的消费贷款余额可以说是一块多大的肥肉,其中在过去“等体系化监管”或者说是“与金融机构对等监管”相对没有那么严厉的情况下,这里面的制度性套利空间有多大。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的是,蚂蚁在过去长达三五年的创新周期中,一直都是被当做新金融的领头羊,这和其满足了部分区域性商业银行信贷扩表的冲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银行也不都是铁板一块的,蚂蚁抓住了这个机会,给中小银行更多的合作机会。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很多城商行,搭上了蚂蚁的信贷快车,资产增长速度是那个迅猛,迅猛到消费类贷款的余额可以占到贷款增速的一半以上,占到资产扩表规模的一半以上。反正2019年,有3家城商行的消费贷规模超千亿,具体就不点名了。

  互联网+消费金融

  定价的自由裁量与丧失

  对于蚂蚁上市风波,外部的评论已经足够多。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案例,看到长久以来横亘在互联网产业和传统行业之间的定价权之争。

  因为在很长的时间内,至少是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对于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定价策略和考量基础,是比较缺失的,包括过去5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消费金融。

  本质上网贷领域的贷款余额也是大的消费金融的一种,只不过被暴力催收和高息、套路贷给做臭了,这个行业因为缺乏太多的制度性和风控性标准,最终被定性为违规贷款,全部取缔。

  这样一来,剩下的就是大的互联网平台依托于网络小贷和少数几个具有民营银行牌照的公司进行的互联网平台类的消费贷款产品了。这些互联网公司旗下的信贷类产品,这里可以先概括为互联网类消费金融,其中蚂蚁是最大的一个代表。

  说到前面的定价权之争,消费金融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最开始,没有新金融之前,最高司法的解释是不能超过银行个人借款利率的4倍,也就是一般不超过24%。后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个人信用数据分析和风控模型开始成为一种潮流,而大数据的个性化定价和风控输出的结果也一度被传统的银行所艳羡和学习。

  于是乎,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信用消费和贷款产品,年化利率一般都达到了或者超过了24%,36%,最为严重的就是高峰期的网贷类现金贷(勉强可以作为消费类贷款的一份子),砍头息不止,年化收益好几百。现金贷太夸张了,基本上属于刀头舔血,所以很快被监管整治掉了。

  这对于长期以来徘徊甚至还不到10%左右的银行类消费贷款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便是网贷整治工作快收尾的今天,在网络小贷新规还没有出台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互联网信贷类平台的消费类贷款的息费整体空间的高位依然处在24-36%之间,个别超过36%的案例,也被用户投诉至一些第三方的平台。

  直到最近的一份最高法院的文件,彻底将互联网类平台放贷利息的规定进行了明文的、严格的、细化的规定。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具体而言,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15.4%,这是一个终极考验

  虽然蚂蚁金服旗下的网络小贷牌照,以及其他的互联网平台信贷都具备类似的“类金融”牌照,不算是正儿八经的民间借贷,严格意义上不受这个文件的绝对约束,要看各个地区的法院判决案例。

  但是这个文件的政策意义和信号是十分明显的。实际上,有东南沿海地区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监管已窗口指导,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新发放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最高4倍LPR利率即15.4%。

  对于蚂蚁、京东数科、360借条这些互联网信贷产品而言,政策指导意义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蚂蚁、京东数科、360借条不为所动,肯定也说不过去。

  所以不知道在蚂蚁上市停摆以及网络小贷新规出台后,蚂蚁信贷类产品的风控规则如何调整,但大致的方向是可以猜测的,一是提高信贷人群的门槛和准入,二是降低信贷产品和分期消费的利率,以迎合监管的整体监管趋势。

  可见,互联网虚拟经济在定价上的红利期,已经基本上过去了。

  
特别是在消费金融这个领域上,从最开始的24%,到放开定价权(理解为金融创新),一度高达超越了监管的要求(利率飙升),再到监管合规周期中的24-36%;直到2020年监管大年的最后一个利率性司法解释,将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15.4%,最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类定价权也造成了关键的影响。

  回归传统,定价权红利期结束

  新金融和传统金融,新金融和监管之间,最终在15.4%这里达成了一致,这个结果是过去五年长期试错的结果。也是互联网在消费金融类产品定价权上的一种明智的顺势而为。

  接下去的故事就好讲了,新金融和传统金融回到一个定价权的平台上,公平竞争,没有所谓的优质和劣势的客群之分,大家重新采用一套公平的定价策略来进行消费类金融产品的供给。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供给侧的改革。

  从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或许是互联网在冲击传统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一种必然的现象。虚拟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长期以来在定价逻辑和策略上就不是全然按照商品经济的逻辑的,比如免费经济的培育,用户习惯的养成等,先免费再收费,先有流量再个性化深耕等。

  很多时候,互联网产品的客观定价和服务成本,都没有一个传统科技借鉴的标准,这客观上也造成了目前国内互联网领域的寡头性特征,引发国家出台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于未来怎样的互联网模式才是公平和有定价权监管的,这都值得观察和思考。

  总之,定价权的红利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本文作者介绍:咨询公司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消费金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