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光:货币政策3.0,走出困境的“最后稻草”?

2020年11月12日13:29    作者:李宗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宗光

  在上期文章《难逃“地心引力” 西方货币放水为何完败?》中,我们得出结论:

  1)西方货币创造(货币发行/抑或经济刺激,同一个意思)失败主要源于货币政策传导中介—银行的“装死”,以及内生性需求不足。

  2)西方国家银行“装死”,或源于危机“记忆”,或源于内生性需求不足,或源于自身或监管机构的顺周期性。

  3)内生性需求不足,主要源于全球两大增长引擎的“再平衡”和“战略收缩”。

  货币政策创新:被逼入墙角后的奋起反击

  我们知道,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逆周期调节,它对结构性问题几乎无能为力。而银行体系的“失能”,以及两大增长引擎的战略收缩,均属于结构性问题。单纯地靠央行拼命“撒钱”,就好比“推绳子”,或者把牛牵到河边,摁着它的头,它却死活不喝水,央行无能为力一样。过去十年,由于上述原因,央行拼命放水,并未实现货币的有效扩张,未能实现经济扩张和温和通胀,更别说恶性通胀和资产泡沫。这种完败,和国内部分专家渲染的“不负责任放水导致的洪水滔天”相比,完全是“两个方向、南辕北辙”。

  那么,面对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困境,央行是否就宣布失败,放弃抵抗了呢?并没有!!实际上,全球央行过去十年来,不断进行大胆创新。作为“天选之子”,伯南克在2008年期间推行的QE,即是伟大的创新,使美国在过去十年表现远好于欧洲和日本。即便如此,由于结构性问题的拖累,美国也始终无法彻底摆脱“低增长、低通胀”和“菲利普斯曲线变平”的困境。

  疫情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均陷入“休克”,本已脆弱的形势更加雪上加爽,也将全球央行逼进了墙角。即是活力最强如我国,也只是声称“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底气也不是很足了。西方国家结构性问题更大,遇到的困难更多,货币政策创新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介—银行“失能”情况下,全球央行政策创新的方向主要是“绕开传导中介,直接向实体经济注资”,即著名的“货币政策3.0”。

  货币政策3.0(MP3):概念及特征

  货币政策3.0是相对于货币政策1.0和2.0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即第3代货币政策,是由桥水较早提出来的,近年来逐渐成为央行政策创新的方向。这里,

  ——货币政策1.0是指,主要通过利率政策(加息/降息),来刺激或控制债务人支出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提高债务人借债投资回报率(比如借贷利率<资产回报率)和降低借债消费的成本(降低利息偿付/可支配收入),使之在经济上变得合理,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启动(kick-start)经济自我实现的扩张。历史上,美联储曾经连续降低500bps,刺激经济扩张;也曾经加息近500bps,抑制经济过热。

  ——货币政策2.0,即2008年以来,以QE等资产购买为手段,通过资产价格涨跌引发的财富效应,来刺激或控制储蓄者支出的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购买资产(债券/股票),推升资产价格,使资产持有者更加富有,从而产生财富效应,激励他们增加支出,从而促进经济扩张。一般情况下,当大类资产价格很低时,资产购买效果最明显;反之,当资产价格很高(如股市泡沫,或者利率降至0附近时),由于边际改善有限,刺激效果就会很差。美国在2009年推出QE时,股市、债市价格较低,QE效果较为明显。反之,日本2009年时利率已经接近于0,导致过去十年的QE几乎没有效果。

  图2、货币政策2.0—QE:工作机制

  ——货币政策3.0,即索性绕开银行中介,直接向实体经济注资。过去十年,由于利率大多已经降至0,MP1的空间已经耗尽;MP2下,货币供应中介银行“丧失”信贷意愿和信贷能力,货币需求侧的私人部门去杠杆,借款意愿较低,从而使QE大放水产生的基础货币无法进入经济体系中,MP2也进入了死胡同。在此情况下,央行选择绕开银行和私人部门,通过向财政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财政大幅扩张,直接向实体经济注资。因此,货币政策3.0的核心,就是央行印钱给财政,由财政支出,并通过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促进私人部门支出,进而实现自我强化的、可持续的经济扩张(图3)。

  财政的传导效率肯定远好于银行,投资意愿和比私人部门要高的多。因此,在私人部门去杠杆下,央行支持财政加杠杆,成了重启经济增长的不得已选择。

  历史上,赤字货币化历史上曾经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比如德国魏玛共和国和国民党1940s年代的超级通胀。因此,国内外对银行印钱为财政“无节制融资”,保持高度警惕,为此建立一系列保障央行独立性的制度安排。因此MMT或者赤字货币化在国内一经提出,便学术界和市场的引起极大反弹,成为一种不容讨论的政策禁区。

  那么,1)货币政策3.0,或者MMT是现在才有的新鲜事物吗?历史上有没有用过?        2)MMT必然会导致恶性通胀,或者金融体系崩溃吗,有没有成功的先例?        3)中国有必要需要启动货币政策3.0,或者MMT?        4)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MMT,或者西方央行的创新行动?

  (本文作者介绍:华兴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