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联合资信
本文作者:黄生鹏 朱晗
从监管强化角度看,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的逐步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规范经营的同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和单个机构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近年来,得益于客户存款的较快增长,中小银行负债规模增长快于大型银行。但另一方面,受公司存款比重高等天然劣势影响,中小银行客户存款稳定性有待提升;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存款产品创新的监管力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冲动,但同时加剧了中小银行负债端的波动;中小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金融债券的方式来丰富融资渠道。2020年以来,中小银行市场融入资金增长有所回升;疫情期间,为提高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央行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投放,侧面提升了中小商业银行负债稳定性。整体看,监管部门加强同业业务和创新存款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且中小银行面临的负债端压力将长期存在。
关于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我们认为,表外资产和非标资产等大额投资逐步向小额分散的贷款转化,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端流动性逐步改善;中小银行负债端稳定性偏弱,结构性存款和保证金存款压降、金融债和存单到期等因素推升流动性管理压力;“包商事件”显示压力状况下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陡增,需关注监管环境变化对于中小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考虑到中小银行业务经营日趋规范,预计未来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将逐步改善。
一、负债端结构与变化趋势
从负债规模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负债规模近年来呈现增长态势。虽然自2017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力度的加大以及对同业业务的监管趋严,中小银行负债来源受到一定限制,但负债规模的增速仍然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图1)。
图1: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负债规模和结构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节点为2020年8月,联合资信整理
注:大型银行的划分标准为wind口径,即本外币资产总量超过2万亿元的银行。中小银行的划分标准为wind口径,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下同。
我们将银行的负债分为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市场融入资金。首先,中小银行经营范围区域性强,网点覆盖范围有限,资本金规模小,知名度与大型银行相比存在差距,客户基础较大型银行偏弱。第二,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负债构成的重要区别在于中小银行的市场融入资金比重偏高,相应的存款比重低于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在存款增长无法满足资产扩张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同业负债,包括加大同业拆入或回购和发行同业存单等多种形式扩充负债来源,在突破吸收存款的地理局限的同时,也享受了宽松货币环境下带来的低成本同业资金。第三,央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形式对于中小银行进行资金支持以支持普惠金融和城乡经济发展。数据显示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大体相当(图2)。
图2: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负债结构差异 单位:%
数据来源:wind,数据节点为2020年8月,联合资信整理
注:市场融入资金的统计包含:金融债券、卖出回购资产和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往来
1、中小商业银行客户存款增速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但存款结构的天然劣势导致存款稳定性有待提升。同时,各类存款产品的严监管政策降低了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冲动,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银行存款的波动。
客户存款作为银行的主要负债来源,也是衡量银行核心负债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凭借在区域经营时间长、区域网点布设广泛以及决策链条短等优势,中小商业银行加大客户存款的营销力度,整体客户存款增速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图3),但存款结构与大型银行差异较大。
图3: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客户存款增速 单位:%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首先,中小银行单位存款比重较高,整体存款的稳定性有待提升。从客户存款结构来看,一般来说,中小银行客户存款中单位存款的比重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图4)。单位存款是各级财政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机构,将货币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所形成的存款。与个人存款相比,单位存款易受到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影响,稳定性相对较差。部分县域农信社和农商行工商企业客户数量少,地方财政存款在其单位存款构成中的比重很高。近年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棚改等项目带来的财政支出上升以及财政款项划拨节奏的变化都可能带来区域单位存款的波动;同时,农信社、农商行和城商行以服务小微企业客户为主,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下,小微企业经营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明显上升,导致单位存款增长较为乏力,亦对存款的增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此外,由于中小银行区域经营特点较为突出,区域内的存款波动对于服务于当地的金融机构而言,造成的负债端波动更为显著。2019年以来,中小型商业银行客户存款增速普遍有所放缓甚至有所波动,主要原因为单位存款增长放缓或下滑所致。
对于存款结构以个人存款为主的农商行而言,虽然近年来单位存款由于区域环境变化有所波动,但由于单位存款比重较低对于整体客户存款的影响较为有限,存款稳定性仍然较好。2019年以来,在中小银行整体面临负债增长乏力、存款波动加大的背景下,依托当地较强劲的经济发展,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农商行和城商行客户存款增长依然较快,良好的存款稳定性得到保持。
图4: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客户存款结构 单位:%
数据来源:wind,数据节点为2020年8月,联合资信整理
第二,对于各类存款产品的严监管降低了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冲动,但另一方面加剧了中小商业银行负债端的波动。
面对储蓄存款吸存困难、核心负债稳定性不高、业务发展面临资金不足等多方面问题,中小银行往往通过加大存款产品创新以扩张存款端业务规模。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智能存款)等产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中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类产品面临政策风险。
目前,部分中小银行尚不具备金融衍生品业务资质,其结构性存款多为通过设置难以实现的条件,来保证投资者获得较高利率收益的“假结构性存款”,假结构性存款本质为绕开利率自律机制的限制,无高吸揽储之名,具高吸揽储之实。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前4个月,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续增长,突破了12万亿元,刷新了历史新高。出于对“企业空转套利”的打击,以及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考虑,2020年6月份以来,监管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明确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有地方银保监局也要求辖内银行“年内逐月压缩”。其中,部分结构性存款增速较快、规模较高的股份制银行被窗口指导,要求于2020年年底前,将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压降至上年末的三分之二。由于中小银行是依赖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的大户,所以是此次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的主力。数据显示,中小银行6月份结构性存款余额进入负增长区间(图5)。对于部分城商行而言,结构性存款的拉动对于充实负债端规模起到一定作用,但结构性存款受利率定价的敏感性高,市场利率的波动以及政策导向都可能带来结构性存款的规模调整,从而加剧中小商业银行负债端的波动。
图5: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增速 单位:%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靠档计息类产品,是指产品提前支取时不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而是按照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也就是执行阶梯利率,这类产品的推出也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引起监管规范。此类产品的推出最初是为对抗各种“宝宝”产品,后中小银行逐步效仿,成为吸存的重要工具。靠档计息类产品有高息揽储的嫌疑,规模扩散后会影响整个银行业的资金成本,从而推高商业银行运营成本,这对于银行业的经营和业务结构会产生不利的影响。2019年12月,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方式对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提出限制。2020年初,大型银行新发的大额存单已不再靠档计息。2020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强调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将存款利率管理规定和自律要求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监管出手之后,2019年12月起,各大银行便纷纷下架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大额存单。2020年1月开始,银行新发行的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已经全部按照活期利率计息。此外,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也开始陆续下架,2019年互联网平台销售的靠档计息智能存款目前已全部下架。2020年4月,廊坊银行和张家口银行先后发布公告,对储户持有的靠档计息智能存款进行清盘处理。2020年8月,亿联银行对储户持有的“亿联智存(利添利A款)”进行清盘。可以预计,2020年末,所有靠档计息类产品将退出市场。
监管层对于结构类存款和靠档计息类产品的规范和限制对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创新的积极性造成一定打击。从长远来看,相关监管对于稳定商业银行存款端成本、避免商业银行恶性竞争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相关创新类产品开展力度大的中小银行的负债端稳定性应保持警惕。
2、中小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金融债券的方式来丰富融资渠道。2020年以来,中小银行市场融入资金增长有所回升,但整体增速依然低于客户存款的增速。
我们将吸收同业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和发行同业存单和债券等融资工具纳入市场融入资金进行统计。
2017年以前,随着融资需求的上升,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呈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部分银行通过加大主动负债力度,实现资产负债规模的快速扩大。2018年以来,一行三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简称“302号文”)对机构开展正回购和逆回购的比例进行统一要求,即限制机构盲目加杠杆的行为,也限制机构过度融出资金的行为。随着监管加强了对同业业务的管理,同业负债融资规模整体上受到一定的制约,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增速明显放缓,并呈现负增长。2019年以来,金融市场金融“去杠杆”政策边际效应有所降低,中小银行市场融入资金增速转负为正。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中小商业银行市场融入资金增速快速提升(图6),一方面反映出中小商业银行利用市场融入资金充实资金的意愿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反应监管政策对于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市场融资采取宽容态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市场融入资金增速虽然有所回升,但增速依然低于客户存款的增速,中小商业银行补充核心负债的意愿更强。
图6:中小银行市场融入资金增速 单位: %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注:市场融入资金包括发行同业存单、金融债券、卖出回购资产、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往来款
从同业存单发行统计来看,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构成同业存单的最重要的发行主体,同业存单是其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图7)。从发行利率水平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行利率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商业银行。受公司治理、业务发展能力、业务规模、风险控制水平、市场认可度等多方面的限制,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同业存单融资的成本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商业银行,股份商业银行同业存单融资成本与国有商业银行趋近(图8)。2020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与疫情发生形成了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受市场资金充裕以及资金需求下滑的叠加效应在4-5月形成较为明显的低点,后随复工复产相关政策出台以及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之后快速回升(图8)。2020年下半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和利率呈现双双反弹走高的局面,需关注市场利率上行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负债融资成本和主动负债意愿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7:2019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8:2019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发行利率为加权平均,联合资信整理
从金融债券发行来看,中小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在2020年明显加快,2020年下半年金融债券发行余额增速超过15%,显示商业银行力图摆脱区域存款营销的限制通过公开市场吸收长期资金、利用宽松市场提升杠杆的意愿明显增强(图9)。
图9:近年来金融债券发行余额增速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3、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快速增长,提升了中小商业银行负债稳定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宏观经济受到了较大冲击。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加大实体企业支持力度。疫情期间,央行首先增加了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再新增面向中小银行的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再贷款、再贴现的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小微企业正常运行,推动用款主体成本下降,以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受此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了小额企业贷款投放积极性,以获得央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从而使得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资金规模快速增长。央行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成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缓解了中小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负债稳定性。央行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的4月份,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增长达到峰值,全国性大型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当月央行借款余额分别增长34.72%和28.38%(图10),之后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图10: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央行借款余额增速 单位:%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4、展望:监管部门加强同业业务和创新存款的管理加大了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中小银行面临的负债端压力将长期存在。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部分中小银行缺乏净值类产品管理经验,同时理财规模小而发展理财产品可能面临成本高不经济的问题,部分理财产品停发可能造成负债能力的弱化;同时,同业负债逐步规范的政策背景下,我们认为负债端产品创新加大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而且中小银行面临的负债端压力将长期存在。强监管环境下,通过创新存款揽储的方式被叫停后,中小银行负债端面临的揽储压力上升,同时其负债端的稳定性也将削弱;对于本身实力相对较弱的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而言,资金获取渠道有限,在个别城商行风险暴露之后,吸收客户存款和通过市场融入资金都将面临压力;此外,由于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期限和资产久期严格匹配,长期资金募集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面临更大压力。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监管的加强带来了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逐步转变,评级业务作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同业业务加足杠杆力图弯道超车的浮躁心态逐步散去,扎实做好银行本源业务、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核心负债等经营思路逐步成为主流。未来如何结合自身区域特点以及中小银行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加强创新、提升科技和服务水平将成为中小银行负债拓展的关键。
二、关于中小银行流动性的思考
传统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其中,流动性比例定义为一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覆盖率定义为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的资金净流出量,目前在我国仅作为资产规模在2000亿以上的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两个指标关注的核心是短期资产的变现能力(图11)。
图11: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2018年5月,银保监会颁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增加了净稳定资金比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以及流动性匹配率三个指标,完善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净稳定资金比率测算风险敏感度较高,计算较为复杂,指标越高说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越充足,应对中长期资产负债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越强,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指标值越高,说明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越充足,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越强,该指标与流动性覆盖率相比而言更加简单、清晰,便于计算,较适合中小银行的业务特征和监管需求,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银行;流动性匹配率指标值越低,说明银行以短期资金支持长期资产的问题越大,期限匹配程度越差。流动性匹配率计算较简单、敏感度较高、容易监测,可对潜在错配风险较大的银行进行有效识别,适用于全部商业银行。整体来看,流动性监管体系逐步趋于成熟,对于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监管设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同时监管的关注点从仅仅的期限匹配向资产和负债匹配转型。
1、表外资产和非标资产等大额投资逐步向小额分散的贷款转化,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端流动性逐步改善。
自2017年以来,资管新规、流动性新规以及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管政策出台,市场乱象逐步清理,中小银行面临外部监管和内部业务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一时间,压降投资资产比重、压缩同业业务以及业务回归本源等多方面调整需求成为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调整的导向。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资产端投资资产比重显著下降,非标转标、表外回表的作用下信贷资产比重逐步上升,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成为主基调,资产端流动性在逐步改善(图12)。
图12:中小银行资产端各类资产占比变化 单位:%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从信贷资产质量来看,农商行和城商行群体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图13),成为制约资产端流动性的重要因素。本系列专题的第二篇文章已对农商行和城商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不高的成因做了较为系统阐述,在此不赘述。
图13:各类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比 单位:%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从非信贷类资产质量来看,资产质量的风险点主要体现以信托和资管计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非标类投资资产。此类非标资产实质为次级贷款,资产底层往往涉及制造业、房地产和批发及零售业等行业,区域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对于非标资产质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等政策的出台,中小银行正在逐步压缩信托及资管计划和理财产品等非标投资规模,并逐步提高标准化资产的配置比例,投资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但是,部分中小银行前期投资非标规模过高而导致压降困难等问题逐步显现,对于资产端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2、中小银行负债端稳定性偏弱,结构性存款和保证金存款压降、金融债和同业存单到期等因素推升流动性管理压力。
从负债稳定性方面来看,中小银行负债端稳定性弱于大型银行。从客户存款来看,中小银行客户存款结构中单位存款比重高,对于利率定价和区域经济运行的敏感性高于个人存款;同时,中小银行以区域性经营为主,区域性的存款波动对于中小银行个体来讲具有更大的冲击可能;此外,近年来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利用结构性存款、保证金存款等业务拉动负债增长,在监管要求还原业务真实性以及抑制高息揽储冲动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保证金存款逐步下降进一步加大存款的波动性。
此外,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和金融债券存量逐年增大。以同业存单为例,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发行存量规模从2014年末的约6000亿元速度增长至2020年8月末的11万亿元(图14),同业存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同业融入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货币基金新规等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变动,均可能带来同业存单需求和投资行为的变化,以至于对于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债务滚动带来管理压力。
图14:同业存单托管量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3、“包商事件”显示压力状况下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将陡增,需关注监管对于中小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2019年5月24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此次接管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共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
整体看,中小银行在压力状况下面临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极端状况下流动性将出现分层。首先,“包商事件”发生后,低评级同业存单发行量快速下降,中小银行融资能力受到直接冲击。统计显示,“包商事件”发生之后的2019年6月,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明显下降,发行成功的主体以AAA评级为主,占比超过80%,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承压;其次,流动性分层现象显现,金融机构层级间资金淤积情况严重。“包商事件”发生后,在央行注入流动性后,一方面中小银行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金过剩,在2019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DR001出现低于1%的情况,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分层。
从监管强化角度看,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的逐步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规范经营的同时,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和单个机构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比如,监管指标考核很容易造成季末和年末的流动性波动,而新监管规则如资管新规、宏观审慎评估以及流动性新规等制度,以及“包商事件”、“安邦事件”均对涉事的单个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银行体系的短期流动性水平产生影响。
4、展望:业务经营日趋规范,预计未来中小银行流动性将逐步改善。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监管压力的逐步加强以及监管精细化程度的完善,我们认为未来中小银行流动性将逐步改善。流动性改善的逻辑主要包括两点:首先,“规模驱动”发展模式已经被中小商业银行摒弃。通过近年来对商业银行业务的逐步规范,目前中小银行大多纠正了以往规模当先的策略,压降同业业务和投资业务,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多成为了中小银行近年来业务调整的主基调,谋求“小而美”发展而非“规模驱动”在大多数中小银行中成为共识,一定程度上对于潜在风险进行了压降;第二,“包商事件”等监管触发事件之后,中小银行加大同业业务风险管控,不断完善涵盖资金融出、票据交易、贸易融资等业务类型的表内外业务管理体系,中小银行业务尽调、授信管理、定价管理、投后管理等体系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对于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和资产负债结构的跟踪,中小银行业务的规范程度、风险控制水平、发展模式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未来中小银行流动性将逐步改善。
(本文作者介绍:联合资信是目前中国最专业、最具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股东为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