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廖群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10年前有多少人想到了微信能够普及到并频繁与高效地应用到了今天的地步,我们不应该反省一下当年我们的前瞻性及想像力是多么贫乏吗?实际的情况将很可能是, 我们今天的前瞻性及想象力若干年后将被事实证明为过于贫乏,而非过于丰富。所以,对于信息经济的将来,我们必须展开高度的前瞻性思维及想像; 如此,对于信息基础设施, 进而”新基建“的发展空间就不会质疑了。
“新基建”正日益成为政府的政策重点和市场的关注热点。此概念提出后的初始阶段,关于其定义和涵盖范围有很多争论, 一度七大领域的说法占主导。后来, 国家发改委对此定义与范围作了公开的说明与解释。国家发改委的全称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其前身是号称为 “小国务院”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在的职责范围虽没有其前身那样大至涵盖国家及各省市经济发展指标的制订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立项及审批,但专注于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规划,是国家长远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政策的制订者。“新基建”窄义而言是国家新的产业政策,广义而言是有关今后我国社会、经济与产业整体发展的新政策集合,所以应该是由国家发改委来定义、设计、规划与实施的。这就是说,关于“新基建”,国家发改委的说法是最具权威性的。
根据发改委的权威说法, “新基建”的定义为,以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与市场上的定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更系统、准确与清晰,其中的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更凸显了信息网络在“新基建”中的基础地位。更重要的是“新基建”的涵盖范围,发改委的权威说法是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等。由此可见,“新基建”的核心是信息基础设施及其应用设施的建设。
那么如此定义的“新基建”, 到底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即,到底代表多大的投资规模,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又有多大呢?对此很多人抱有疑问, 也是市场关心与争议的重点。
关于代表多大的投资规模,由于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目前很难有一个准确的估算,市场上的一些估算都不全面。应该说,当前这一规模不会太大但也不是太小。但关键是,随着“新基建”的大力推进,此规模从今年开始可望呈现持续性的跳跃式增长,从而在若干年后逐步扩大到主导固定资产投资的地步。如上所提,“新基建”的核心是信息基础设施;如果相信信息经济将是今后经济发展方向的话,则这一指望就是现实的。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大项目为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窄带物联网(NB-IOT)和北斗导航;每一大项目都意味着庞大的投资。仅就5G而言, 据《2019年中国5G产业市场研究报告》预测,今后15年全球5G产业的投资额将高达3.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约30%,并将创造出12万亿美元的销售额。
至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多大,还应该或更重要的是看信息基础设施对于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包括在上游与下游两个方向上的带动。在上游方向上,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网络、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网络、区块链网络等,都是由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组成的,这些网络/平台/中心的建设需要购买这些设备,必将带动这些设备的投资;这些设备又是由各种元部件组成的,又将带动这些元部件的投资;元部件又将带动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的乘数效应。有人会说,每一个行业的投资都会带动其他行业的投资,都有如此的乘数效应。的确如此,但必须看到,带动不同行业投资的力度,即乘数效应的大小是不同的。信息技术产品是由各种不同类型且数目庞大的元部件组成的,上游产业链长而又粗, 所以带动其他行业投资的力度,即乘数效应大于一般行业。如上所述,其将直接地带动信息设备制造、电子元部件製造,包括集成电路,与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制造,包括半导体,同时还将间接地带动很多其他行业,如机械、化工、黑色和有色金属采掘、封装、物流及信息服务等等。
在下游方向上,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起来后将大大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能力及效率,如”互联网+效应”。从信息经济内部开始,5G网络将大大提升智能化水平从而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得到普及,大大提升万物相联的能力从而促成物联网,包括车联网的实质性崛起,大大提升VR/AR的效果与效率从而将VR/AR嵌入实体经济与人民的生活。这样, 智慧工厂、智慧办公室、智慧家庭和智慧城市将从梦想变为现实,信息经济将惠及整个经济及社会,或者说整个经济和社会将信息化。比如,根据赛迪顾问发佈的《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预测,之后5年5G将直接拉动智能网联汽车1.3亿辆,物联网连接数124.5亿,VR/AR设备出货量2,356.2万台。以金额计,仅是物联网连接数124.5亿,一个传感设备的价格如果按100元算就是1.245万亿元,按1,000元算就是12.45万亿元,而按10,000元算的话则是124.5万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从而对经济是一个多么大的拉动。
如此下来,今后蓝领和白领都将分别在智能工厂和智能办公室中生产和工作,而人们的户内与户外生活都分别在智慧家庭与智慧城市中度过,这将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景象,而这一景象又需要多么庞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及其应用设施来支撑。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空间及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而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当然,这一景象目前还在憧憬阶段,还需要有高度的前瞻性思维来想像。有人可能会批评这样的思维与想像过于丰富。但如果我们回顾一下10年前有多少人想到了微信能够普及到并频繁与高效地应用到了今天的地步,我们不应该反省一下当年我们的前瞻性及想像力是多么贫乏吗?实际的情况将很可能是, 我们今天的前瞻性及想象力若干年后将被事实证明为过于贫乏,而非过于丰富。所以,对于信息经济的将来,我们必须展开高度的前瞻性思维及想像; 如此,对于信息基础设施, 进而”新基建“的发展空间就不会质疑了。
(本文作者介绍: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责任编辑:王进和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