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前景探析

2020年09月27日09:50    作者:施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施辉、隋笑宇、张霖飞

  随着《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在即。根据发达国家的费改经验,在本轮综改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定价能力、渠道掌控力和理赔服务优势突出的头部企业将占据明显竞争优势,产险市场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经营管理能力薄弱的中小公司将面临车险业务持续亏损的严峻挑战。车险综改将倒逼中小公司在非车险业务领域寻求突破。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美摩擦升级等挑战,我国政府快速应对,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改革方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六稳”“六保”放在首位;在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险行业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明确提出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近期印发了《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提出财产保险业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明确要推动行业从以车险为主向车险、非车险发展并重转变的转型要求,在政策层面为非车险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有利条件。

  非车险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行业非车险业务发展态势向好,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非车险业务快速增长,保费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占比由2015年的26.4%提升至2019年的38%,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至43.4%。但与欧美成熟市场格局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财险公司非车险保费收入达到313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远超车险。从具体险种看,健康险、农险、责任险、保证险业务规模居前四,其中健康险、农险、责任险业务是非车险业务的主要增长来源。第二个特点是非车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保费集中,利润集中。从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在88家财险主体中,老三家的非车险业务市场份额达到61.0%,第二梯队7家公司占比21.2%,其余78家公司合计仅占17.8%。盈利同样集中,今年上半年行业非车险业务承保亏损97.7亿元,承保盈利集中在头部公司,中小公司整体亏损。第三个特点是非车险产品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够,中小公司非车险业务经营能力薄弱的问题突出。目前,行业非车险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尚未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服务体系,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偏弱;产品在新时代中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凸显,产品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够,无法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保险保障的需求;大部分中小公司在非车险业务领域投入不足,缺乏明晰的业务策略、专业团队、专业技术和业务资源,导致不愿做非车、不敢做非车、不会做非车。

  新时代中小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的机遇

  一、消费升级带来的个人家庭保险业务发展机会

  我国2019年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中产阶级就成为这个国家消费的主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产阶级有4亿多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还在快速增长中。根据麦肯锡公司的《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已有一半中国家庭跻身较富裕家庭行列,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30万元。中产阶级是购买保险的核心客户群体,保险深度与中产阶级收入占GDP的比例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中产阶级收入的增加,个人家庭的保费消费将向刚需转变。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个人财富增长带动国民健康意识提升,促进健康医疗产业快速发展。银保监会等13部委颁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商业健康保险到2025年将超过2万亿元。2020年也是健康险业务变革的大年,出台了新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修改了重疾定义等,释放了监管红利。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基本医保支付压力加大等因素的驱动下,个人家庭的健康险需求旺盛。这从数据上也得到了验证,今年上半年,财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增长40.4%,在所有险种中最高。

  二、国家治理带来的责任险业务发展机会

  责任保险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伴随着经济发展,各类民事活动迅猛增加,各种民事赔偿案件频发。责任保险业务在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目前责任险业务已占欧美发达保险国家非寿险业务的40%左右。而我国责任险业务在今年上半年也仅占行业保费收入的6.6%,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的宏伟愿景,并于今年5月颁布《民法典》,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三年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保险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能力要稳步增强,要支持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围绕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积极推动责任保险发展,并给出了具体的业务指引,要求在污染治理、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校园安全、医疗纠纷、建筑质量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发挥好辅助社会治理的作用。

  三、向农业强国转变带来的农险业务发展机会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由于农业保险可以提升保障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适应性,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也愈发重视。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保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到2022年,收入保险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元/人。假设到2022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农业人口按照递减趋势每年下降2%,按规划要求,2022年农业险保费将增长至934亿元。未来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业务增长机会包括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保险服务领域的拓宽。同时,还要利用好国家鼓励探索“农业保险+”的综合金融服务产业链,促使防灾救灾向“政府+市场契约、保险理赔”转变的契机。作为配套政策,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农险业务经营条件,提高农险业务经营标准,通过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来保障农险业务有序发展。

  对中小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的建议

  随着《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在即。根据发达国家的费改经验,在本轮综改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定价能力、渠道掌控力和理赔服务优势突出的头部企业将占据明显竞争优势,产险市场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经营管理能力薄弱的中小公司将面临车险业务持续亏损的严峻挑战。车险综改将倒逼中小公司在非车险业务领域寻求突破。同时,《三年行动方案》也要求中小公司转变业务发展思路,实现向车险、非车险发展并重的转型,聚焦在特定险种领域、行业或地域,深耕细分市场,推动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积累专业能力,在细分市场建立市场竞争力。笔者认为,中小公司可以在个人家庭保险业务、责任险和农险业务领域寻找到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一、个人家庭保险业务

  在财险公司经营的业务中,除车险外,健康险业务是个人家庭保险业务中规模最大且发展前景也最广阔的领域。目前来看,健康险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健康险保费结构以重疾险为主、医疗险为辅,较难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的需求;健康险业务发展过快、经营粗放的问题突出,由于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持,产品定价存在隐患,风控能力明显不足,健康险业务处于长期承保亏损的状态;产品同质化严重,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设计不足,价格竞争加剧,现有产品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定位为促进销售,难以满足客户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

  要经营好健康险业务,建议从产品、服务和科技等方面入手,加强风险基础数据积累,通过与医院、第三方平台等合作,基于客户群的风险数据进行产品开发和定价,并建立基于数据的风险管控机制;充分利用好新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允许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成本从净保费12%提升到净保费20%的政策,从理赔端痛点切入,推动服务微创新,比如绿色通道、线上诊疗、海外救援、购药服务等,让客户受益于健康服务,进而提高客户黏性;加强市场细分,提供细分化产品和服务,比如将客户群从健康人群向亚健康、慢病等人群扩展,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投保和服务流程的线上化程度,实现健康险产品承保线上化,推动理赔由线下结算到线上支付的转变,解决客户就医后普遍存在的理赔难、报销慢、手续繁等痛点问题;技术能力较强的公司可积极探索智能化健康管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基于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二、责任险业务

  在财险领域,最具社会治理属性的险种非责任险莫属。目前多数公司经营的责任险业务产品单一、缺乏创新,还以经营传统的产品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为主,当代社会治理问题的很多痛点就是责任险业务的突破点,例如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问题,市场化过程中出现融资担保、高管责任等问题,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等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关联的法制纠纷、食品及医药安全、公共设施及卫生等问题。虽然诸多治理需求呼之欲出,但因保险公司技术开发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无法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

  中小公司要发展责任险,建议在专业化领域深耕细作,不追求大而全的管理运作,要集中资源打造专属领域的专业优势,把自己做成单个责任险领域的专家。国家继2006年交强险推出后,2019年实施的《疫苗管理法》提出实行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目前社会呼声最高的强制保险是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加强社会治理需求分析,锁定重点责任险领域,做好产品风险管控和专业化运营,赢得竞争先机;关注政策动态,做好保险+服务的模式探索。比如,运用银保监会鼓励将保险机制引入电梯安全管理领域的契机,积极探索、推进使用维修资金或公共收益购买电梯维修险,督促物业服务机构、电梯维保单位规范电梯维保和日常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形成“电梯+服务”的风险闭环建设,发挥保险的防灾防损作用和社会管理职能。

  三、农险业务

  现阶段,我国主流的农业保险产品是成本保险,其保额较低且主要承保生产风险,但不包含市场风险。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棉花、玉米等农产品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保障水平不足,主要体现为农业保险承保覆盖面偏低,保额不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农业保险产品体系薄弱,产品品类不能完全满足对农业特色标的的需求;农业保险专业人员配比少,理赔两核人员无法满足保险服务需求。

  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改进农险合约及增加品类保障,依靠保险科技解决难点能力。虽然当前农业保险保障能力不足,但不能通过简单提高产品保额、调整产品费率来解决,要深入研究相对免赔率、分阶段赔付系数以及分阶段赔付规定等,通过提升农险经营专业化水平来解决保障能力问题;引入科技手段,借助无人机查勘、卫星遥感、芯片植入等技术开展理赔,推动农险经营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预测能力,帮助农户防灾减损;通过手机APP实现农户自助投保、理赔等功能,减少现场保险人员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农险经营的线上化率;充分发挥农共体农险稳定器的作用,各公司共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提升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逐步实现“扩面、增品、提标”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总目标。

  (本文作者介绍:大家财险总经理)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