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中国的三个战略“缝隙期”都过去了

2020年07月15日22:00    作者:管清友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清友

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中美关系变化是逃不掉的宿命,拉长周期来看,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离美国越来越近,现在中国占美国GDP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在的日本和当年的日本,我们对美国的地位威胁更大。

  历史的转弯:大国冲撞下的全球政经时局

  1)从千年维度来看,全球政经时局动荡,政权不断更迭,目前正处于历史的转弯处。从公元元年到现在200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总体是震荡上升的,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比在16%左右。但实际上,早在1820年(嘉庆25年),在全球占比就已经达到40%了,也就是说,直到今天,中国经济总量还没恢复到最辉煌的时候。主要是在晚清鸦片战争后,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例逐渐缩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逐步恢复,占比一步步扩大。

  2)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余年,中国是一直在超越。1978年全球排名第12;1993年超过俄罗斯,全球排名第10;1996年超过巴西,全球排名第7;2000年超过意大利,全球排名第6;2005年超过法国,全球排名第5;2006年超过英国,全球排名第4;2007年超过德国,全球排名第3;2010年超过日本,全球排名第2,就是在这一年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和关注。

  3)未来十年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一吗?我只想客观地给大家描述一下,中国现在的GDP相当于美国的67%,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在经济总量上,我们大概率会在2029或者2030年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的算法,中国实际上在2014年已经超过美国了。

  4)历史是偶然事件的组合,比如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经数次被打断,甲午战争阻断了晚清洋务派走向现代化的努力、辛亥革命终结了晚清政府君主立宪的梦想、西安事变终结了国民政府迈向现代化的进程、1937年七七事变也基本终结了国民政府走向现代化的努力。还有1992年南方谈话的促成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又走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5)历史也是必然的,可以回顾下旧冷战的经验。当时的背景是美苏两国在制度和思想文化上存在严重对立、二战结束后双方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利益范围、美国输出过剩产能,苏联谋求经济发展。旧冷战表现为:总体战略上,冷战之父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战略”及“隐蔽行动”。苏联提出“社会主义的帝国主义”、“扩张主义”;经济上,美国“马歇尔计划”+经济制裁。苏联“莫洛托夫计划”;军事上,美苏之间进行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最终的结局是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

  6)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中美关系变化是逃不掉的宿命,拉长周期来看,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离美国越来越近,现在中国占美国GDP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在的日本和当年的日本,我们对美国的地位威胁更大。

  7)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做生意赚钱这么简单,首先是安全,而且含义很丰富。当逐渐逼近,且会产生威胁时,国与国的关系可能会转向丛林法则。更何况是中美,不同文不同种不同宗,分属于中西方两大社会阵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都有很大差距,冲突在所难免。

  8)我们担心新冷战时代来临:首先,全球进入新时代。强权人物接连登台,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等等,有些连续执政,有些风格鹰派。强权人物的特点是雄才大略,不会按常理出牌。你不能按照你对政治家的一般化的模型去理解。贸易战引发全面的国际斗争,在一战和二战时已显露无疑。其次,长期宽松造成全球分化。金融危机后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在转向结构性改革。但一些国家内部改革很难看到希望,其国内社会撕裂十分严重。做不大蛋糕,就必然到外面抢蛋糕。再次,从贸易战到意识形态战。上一次冷战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演变为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这一次,从十分决绝的贸易战,是否会演变为意识形态战,尚未可知。如果是,那将不可收拾。

  9)未来十年是一个敏感的转折点,我们认为几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讲“中国制造2025”,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美国讲建国250周年,希望美国在2026年达到“前所未有的伟大”;普京总统想在新的任期2024年前把俄罗斯的GDP提升到世界前五位。显然未来十到二十年,中美俄的国家战略出现了交集,都在争夺全世界的话语权,所以势必产生冲突,只不过是冲突大小的问题。

  10)NO.1 一定是only one,一百多年前,英国和美国没有分享,英国失去世界霸权。七十多年前,美国和苏联没有分享,苏联最终解体。三十多年前,美国没有和日本分享,日本陷入失落的二十年。历史惊人的相似,我们正面临和当年英国、苏联、日本一样的挑战。中美关系出现恶化,这不是由中国人主观意愿决定的,这是两个大国之间必然出现的“修昔底德陷阱”。

  11)未来十年是中美竞赛的最后一个弯道。如果中国能顺利过弯,十年之后中国将一骑绝尘,美国即便想遏制中国也无能为力。特朗普已经认准了这个时点,美国人一定不会放过这最后一个弯道。中美贸易战只是开始,对手的牌比当年更多。除了贸易牌,还有科技牌、汇率牌、政治牌和军事牌。总的来说,美国人的牌很多,现在才出了一个2,后面还有大小王,中美之间的大戏才刚刚开始。只要能够遏制住中国,对美国来讲就是最大的利益。

  12)中美关系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可能会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从大历史维度看中美关系,过去40年,中国抓住了3个重要的战略“缝隙期”:一是中美联合抗苏时期:实现中美关系和解,顺势推动改革开放,充分激发民间活力;二是90年代全球化: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逐渐改善,同时新一轮全球化开启,中国正好又赶上了;三是加入WTO之后:进入新一轮的全球化,一直持续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13)华为是个个案,但又不是个案。美国制裁华为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终止中国的技术高端化路线,这已经是美国政府非常明确的战略。第二,终止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因为技术无法实现高端化,产业就无法顺利的升级,技术无法实现顺利的迭代。第三,将中国的国家地位锁定在二流国家水平上,当一个国家崛起威胁到头号国家的地位时,头号国家往往会采取合纵连横等各种办法将这个崛起的大国锁定在二流国家的状态上。

  2

  位移的象限

  经济与金融底层逻辑的转变

  1)2016年是一个拐点,金融狂欢开始退场。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开始下降,最高的时候达到了8.35%,比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最高为2006年的7.60%)和日本资产泡沫破灭时(日本最高为1990年的6.90%)都还要高,过度金融化催生资产泡沫,带来虚拟的价格幻象,并不能创造实体财富。

  2)过去十年三轮宽松,经济反应越来越迟钝,刺激效果逐渐减弱。2008年第一轮宽松,2个季度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持续4个季度。2011年第二轮宽松,3个季度见效,GDP从7.5%反弹到8.1%,反弹0.6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2014年上一轮宽松,8个季度才见效,GDP只从6.7%反弹到6.8%,反弹0.1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3)从全球的经验来看,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普遍经历了减速的过程。二战后经济增速连续25年保持在7%以上的只有13个经济体,剔除掉博兹瓦纳等微型经济体,实际上只有8个经济体创造了高增长奇迹。但遗憾的是,除了中国,这些经济体在高增长的第四个十年中无一例外的跌落神坛。从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经济减速期平均时间为20年,最终稳定在3%左右。如果说中国经济增速从2008年步入换挡期,目前刚刚走过了10年,GDP增速从高点14.2%下降到了6.1%,也就是说,还有至少10年左右的减速期。

  4)人口大变局是逃不掉的长期力量。一是人口拐点渐行渐近,从总量上看,出生人数回落,死亡人数上升,人口净增速是明显放缓的,联合国预测2027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二是人口塌陷问题,2014年中国劳动力人口首次净减少,之后降幅显著加快,尤其是15-24岁的“小鲜肉”减少最快,近三年几乎每年减少1000万。中国也正在老去,人口老龄化加剧,未来5-6年可能会出现一次人口断崖式塌陷,出生在1966-1974年的2.94亿人在2026年到2034年陆续步入老龄化,将会对于国家和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5)另外一个逃不掉的周期力量是金融,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大出清。有三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从无证驾驶到严厉监管,2017年金稳委成立后,与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统一监管,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金融强监管时代,监管套利空间大幅缩小;二是从无风险狂欢到违约出清常态化,金融出清从五环到二环,P2P、私募、财富公司、券商、信托、保险及中小银行相继爆雷,彻底告别无风险时代,最激烈的午时过去了,但还有下半场。三是从资产泡沫化到资产价值化,三轮宽松后,很多人都产生了货币幻觉,很多独角兽变成了“毒”角兽,一二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倒挂,泡沫消退后,定价回归本源。

  6)2020年中国经济底部基本确立,未来1年大概率是W型。一季度负增长基本上确立了底部,探底已经完成。二、三季度随着宏观干预政策和刺激政策的推出,会有明显的数据反弹,四季度可能会出现反弹结束、萧条因素重回主导、小幅回落的情形,到明年一季度由于低基数效应又会再上来,但可持续性不强。

  7)两会未明确经济目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不要过度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关注质量;二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也是史无前例的,未来面临多重挑战,存在较大确定性;三是从“六稳”到“六保”,比稳增长更重要的是保就业、保民生,不必纠结具体数字。

  8)过去几年,中国有很多趋势是一直在进行中,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些趋势:一是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对华政策会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二是人口塌陷,未来5-6年可能会出现一次人口断崖式塌陷; 三是地产逐步饱和,户均住房1.5套,住房拥有率高达96.0%;四是贫富差距拉大,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五是刺激政策空间有限,大水漫灌后果难以承受,财政收支压力也在凸显。

  9)中国经济可能会越来越日本化,现在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迅速崛起中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老龄化、资产泡沫化、贸易战等问题。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后,中国加速进入经济新常态,未来可能会和日本一样,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有“团块二代”的特点。

  10)收缩性经济将成为新常态,有五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在投资上,很难挣到泡沫的钱,只能挣到稳定较低的收益;第二,在收入上,增长将变得极其艰难,甚至大部分人的收入是下降的;第三,在生活上,大家会追求简单,不再那么铺张浪费;第四,从企业角度,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优衣库、无印良品等;第五,大家用在学习、培训上的时间更多,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3

  萧条的后果:

  经济转折中的社会格局变化

  1)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平台期,从增量经济时代向存量经济时代转变,整体环境也在发生分化和折叠。

  2)国家分化:在经济增速换挡的关键节点,只有少部分国家能够成功实现跃升,大部分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徘徊。

  3)城市分化:从全球经验来看,各个国家都会诞生聚集大量资源的超级城市,TOP 5的城市至少会集中1/4的人口,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大势所趋。粤港澳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首都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四大都市圈7%的面积集聚了1/3的人口,贡献了近50%的GDP。

  4)产业分化:龙头在进击,快速占据细分市场优势地位,如果不能成为区域或者细分行业的龙头,在当前分化折叠的环境下被淘汰的风险会更高。

  5)房价分化:核心城市泡沫回潮,非核心城市泡沫回调。未来房价的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核心区域和非核心区域的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城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6)财富分化:贫富差距凸显,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北上广浙四省市富人占比超过60%,财富占比超过72%。

  7)资本分化:头部化明显,资金越来越集中,0.5%的私募机构募集了全部市场20%的资金。

  4

  模式的崩塌:

  商业模式与实体价值的重塑

  1)从增量经济到存量经济,会有很多新变化。增量经济的特征是增量空间大、进入门槛低、趋势性机会、盈利难度小;存量经济的特征是结构性机会、集中度提升、竞争激烈、此消彼长。

  2)股权市场的募投两端加速下降,虚假繁荣破灭。2019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阶段性回暖被迫中断,资本寒冬再现。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项目需要重估,好项目更少了,分化加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募资端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3)货币幻觉消失,两种模式商业崩塌:第一,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高周转模式。这种模式在过去10年的金融上行周期非常成功,它的出现、成功建立在龙王持续下雨的基础之上。但是,随着2017年的金融收缩,高周转模式出现了问题;第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估值模式。在金融上行周期,在资产泡沫化的时候,大家觉得这只是一个泡沫,只有极少数人觉得是一个骗局。没有人一开始是一个骗子,也没有人一开始就想行骗。那些天花乱坠的故事不能说都是假的,但至少有一大部分,事后被证明是假的。

  4)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从创业、投资、融资都要重塑价值,回归本源,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关注:第一,从经营角度看,从横向的流量扩张到纵向的流量变现。第二,从公司规模看,从过去习惯的大而不能倒到小而美。第三,从经营策略看,从快速扩张到稳健集约经营。第四,从投资方看,要学会从赚快钱转向赚慢钱。

  5)未来企业商业价值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一种是头部化:强者恒强、大而难倒,大而全;另一种是生意化,低买高卖、赚钱为王,小而美。在当前的背景下,企业要冲破折叠,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而是要专注小而美。要做实惠型企业,能有稳定的现金流,有自有的手艺、技术、客群和市场。

  5

  资本的智慧:应对当前市场动荡的基本策略

  1)经济周期波动弱化,但还是有波动,资产轮动也很清晰。回顾2014年至今的二级市场资产表现,每年都至少有一种大类资产处在牛市当中。2014年是衰退早中期、债牛,2015年是衰退中后期、股债双牛,2016年是复苏期、一二地产牛和商品牛,2017年是过热到滞胀、三线地产牛和现金牛。2018年像2014年,衰退早期,债牛。2019-2020年5月像2015年,衰退中后期,股债双牛。2020年下半年从衰退后期向复苏初期切换,和2016年有些类似,只是反弹力度不会有那么大。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复苏越来越近,但不确定复苏何时会到来。

  2)衰退接近末期的三个信号:第一,货币还在加紧宽松,但降息降准少了,重点转向信用扩张,而且信用出现扩张,社融转正。第二,债市涨不动了,甚至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调整。第三,最敏感的复苏期资产跌不动了,开始转向上涨,比如超一线城市的房价,深圳最典型,但大部分城市房价还没动。

  3)衰退类资产虽然还有空间,但性价比逐步下降,如高估值驱动的股票,和经济负相关的债券及债券基金,可降低仓位;与此相对的是,复苏类资产性价比上升,如刚需强劲的核心房产、靠业绩驱动的低估值股票,可适当加大配置比例。

  4)股市:短期从估值修复转向业绩驱动,风格逐步转换,长期依旧有配置价值。短期来看,估值修复基本差不多了,后续流动性会从金融资产更多流向实体资产,股市还会有结构性机会,从估值牛变成价值牛,风格逐步转换,类似2016,有业绩支撑的周期股会相对强势,但反弹力度肯定不及2016。长期来看,A股属于最好的资产之一,3000点以下都是比较安全的区域。

  5)债市:短期调整风险加大,今年还有下行空间,但性价比不高。虽然货币宽松还在继续,但力度明显不及从前,已处于相对高位的债市开始调整,不愿意承担波动的可以止盈了。由于大方向还是宽松,估计今年还会有行情,收益率还有下行空间,甚至可能会再低于2.5%,但相对比较鸡肋,有点像2015年股市4000点。

  6)地产:分化进一步加剧,核心城市差异化回暖,但幅度会远小于上一轮。这次的地产刺激十分克制,但由于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整体偏宽松,刚需强劲的核心城市会在流动性驱动下开始回暖,深圳、北京、上海已明显触底回升。但房贷利率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核心城市房价也不会大涨,估计能上涨10-20%,对于刚需,应把握时机买房换房。非核心城市恐怕没有多少机会,反而会有回调风险,主要是缺乏基本面支撑。

  7)外汇:短期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是可控,长期有升值潜力。由于中美博弈还在继续,且疫情影响还在扩散,全球避险情绪依旧高涨,美元指数高位震荡,人民币汇率短期有贬值压力,但现在还远没到保不住汇率的地步。长期来看,中国依旧很有前景,人民币具有升值潜力。

  8)黄金:仍处于升值周期,但上行空间不会太大,可作为补充配置。受全球放水(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竞争性贬值(纸币不稳定)+危机避险情绪(疫情的冲击远未结束)三大因素支撑,黄金还会一定的升值空间,可以做个补充配置。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管清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