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天勇
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从系统分析的视角看,是一个经济体各部位相互联系和耦合的变动过程。除了新冠疫情这样突发性的冲击之外,中国经济体深层次流动循环中的梗阻和失衡,是造成国民经济就业岗位不足、农民收入低下、消费需求不振、工业生产过剩、资产价格泡沫、货币发行过多、金融风险升高、增长速度下行等诸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讨论解决之道,不能头疼医头、脚痛治脚,应当从系统结点、流动和循环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并提出对症化解、疏通循环、统筹协调的对策方案。
目前和未来国民经济面临的头号和最大问题是工业生产过剩的常态化。由于近年来制造业出口额在GDP中的比例日趋下降,实际意味着外部需求拉动和支撑国民经济就业、收入、消费和增长的流量和动力在逐步萎缩。我们过去在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下投资建设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在逐步地下降。
1. 工业产能过剩,但总体上居民消费不足
从2019年的情况看,实际工业产能过剩率在20%左右,规模为11.1万亿元。居民消费占GDP比例30.29%;这比世界上许多国家居民消费占GDP50%—60%的水平,低了19.71%—29.71%。GDP中居民消费占比过低,说明GDP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动产建造、金融产业资本分配、公共管理活动等比例过高,而市场的消费能力不足。
2. 过剩的关键症结为近7.8亿农村户籍人口消费能力不足
2019年城镇户籍居民、外出务工人口和农村常住居民为6.2亿、2.3亿和5.5亿人,其人均消费水平分别为3.12万元、2.1万元和1.33万元,形成的消费规模城镇户籍居民为19.36万亿元, 外出务工人口为5.04万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为7.3万亿元。也就是说,7.8亿农村户籍人口的总消费只有12.34万亿元。
3. 农村户籍居民工业品拥有和消费并没有满足和饱和
2019年从农村户籍居民耐用消费品看,每百户拥有率与城镇居民相比只有65%,农村家庭每百户汽车拥有率为22,与国际水平相比只有14%,刚刚进入汽车社会门槛。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大于1的不少,有的数值在2到3。从农村居民的住宅客厅、卧室、厨房和厕所等装修、装备和舒适等条件看,水平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别是许多中西部农村,许多是露天旱厕、柴火灶台,水平还在农业社会时代。
4. 而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则是居民,特别是农村户籍居民收入水平过低
2019年,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为43.42%,这比世界上一般的居民收入占55%—65%,低了11.68%—21.68%。城镇户籍居民、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和农村常住居民,其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6万元、3万元和1.6万元,其各类人口居民收入规模分别为28.89万亿元、7.2万亿元和8.8万亿元。7.8亿农村户籍居民总收入只有16万亿元,占GDP的比例只有16%。
小结:上述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消费…”循环不平衡的内在形成机理是:“居民收入过低→消费能力不足→工业生产过剩→经济增长下行”,主要症结是居民,特别是农村户籍居民收入水平过低。
治本的思路和对策: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村户籍居民收入水平。否则,工业生产过剩和经济增长下行无解。
(本文作者介绍: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谭兆彤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