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当前外汇市场的三大舆论误区

2020年05月09日11:39    作者:谭雅玲  

  意见领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动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谭雅玲 

  当前随着全球疫情扩散尚难言乐观,市场舆论偏激以及行为极端产生的干扰加大,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与进取带来的困扰与干扰值得重视。一些市场舆论观点的缺少常识、逻辑和专业现象值得梳理、求证以及理性看待和论证。

  偏激一:去美元化。由于疫情的传染性和威胁性,加之经济优越与金融霸气,美元升值现象十分突出,这直接引起全球资金和资产乃商品价格连锁反应不良下跌居多。由此,第一对货币逻辑发生错乱。按照货币经济学原理货币贬值有利于经济,但在疫情居家隔离为主的特色,货币贬值意义不大,反之成为心理不安指标。尤其美元作为特权货币,货币基础夯实、政策调整灵活、机制效果覆盖、份额比重超强,美元升值效应的影响显示的是实力势力。此时谈及去美元化操之过急,面对问题要解决的是内在基础,并非外部关联。所以一些国家和市场简单化的行为不仅不利于自身安全的对应,反之加大全球不安逸的现实。舆论似乎顺应情绪的是偏颇立足更多,事实与现实并未考量清晰与透彻自主立场和论据,短期化掩人耳目、表面性屏蔽真相、非常性误事害人。第二对美元特性认知不足。美元历史悠久,美元特权是现实,美元份额是基础,美元战略是核心,这些看似大道理的说法并不引人关注,反之偏激的舆论却受重很广,美元即将崩溃、人民币成为全球价值资产避风港。我们只简单比较上述两种货币就会一目了然——美元是绝对自由货币、全流通世界各地;人民币仅为中国本币、并为自由流通;美元是记账、结算、交易、储备全面货币资质,人民币唯有SDR有限记账货币、即不可交易不可结算不可全球使用。对货币基本常识的基本了解是认知市场舆论正常与非常之基础概念,美元地位的确定如果说长是百年,如果说短十几年,目前美元特权的机制、市场、制度、战略是处于上升期,并非是面临衰退期,这是目前判断去美元化的关键。全球每天外汇交易量的6.6万亿美元间美元交易比重达83.8%,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份额占比64%,全球美元使用率最新为44%,这是2015年以来最高。美元霸权有市场基础、制度保护、战略主导的无法震撼时代,美元新经济促成的美元新时代是需要考量的现实与未来特性。

  偏激二:去外贸化。疫情产生居家隔离,这不仅伤害生产者行为能力,更严重打击从需求者联系交往,而全球化已经使得世界交往异常活跃与紧密新时代深入人心。尤其互联网的效应更刺激全球化局面加深联系和紧密合作,目前只是短暂被迫屏蔽,实际需求与环节并未断裂。即使贸易争端与摩擦的阶段性目前也尚未改变依存与依赖的基础,全球需求与供给矛盾化解和协商叠加疫情正在舒缓,反之疫情或刺激联系与需求是重点,而非加剧矛盾与争论。因此,特朗普极端性自我表现风格并非是美国主流,美国企业和市场对外部依存,包括对我国需求并非短期极端断定如此简单,未来重新架构的成本和潜在风险加之疫情是需要理性的认知与评估,美国更在乎成本与利润回报。我国作为新兴市场代表之一,全球化参与在加强,主见发展卓有成效,信誉担当备受信赖,大国地位不断进取,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之大和之强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与距离。而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外贸对经济而言的重要性都是一致的。因疫情引起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压力加大,政府相关政策与部门的举措相当有效和积极,但外贸转内贸舆论较为突出,但这是否是唯一选择,产品路径的内外差别将是外贸企业面临的重要梳理与调整,并非如此简单的路径选择,而是产品个性、产能需求以及关系连接的多方面考量与调整。当前我国外贸企业的民营和中小企业居多,最新的外贸数据显示,这些企业的份额与贡献占据我国外贸半壁江山尤为显著。虽然许多外贸企业产品有一定优势,但设计、技术、款式、甚至原材料多为国外的,直接投入市场有知识产权问题。加之对外贸企业来讲,国内市场是一个完全陌生领域,既没有销售网络,也不熟悉国内消费者需求。大多数外贸企业转做内销并不能简单沿用外贸订单制的贸易销售模式与体系,加之内贸市场渠道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外贸企业既缺乏经验,又没有投入的心理准备。尤其外贸特点是大批量、少批次,内贸为少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外贸企业对内贸而言需要适合过程的过渡与调整,外贸和内贸完全不同的生意模式更应重视水土不服短期不良因素。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之下,外贸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是外贸企业规避汇率损失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改用货币计价,尤其是人民币直接结算,涉及买卖双方交易习惯调整的惯性,这对长期企业发展模式以及未来人民币可兑换的准备又是一个不利的层面。国际市场客户更看重质量,国内市场客户更看重价格,这更是外贸转内贸观念、国情与理念的重要差异与区别,更是外贸转内贸不可忽略的观念之差和融合之难。

  偏激三:去货币化。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是近期市场热议话题,央行也在推进数字货币方面早有调研、规划与推进。但实际这些创新早从比特币开始已经不足为怪,而比特币又不同于电子和数字货币。按照常识概念解读:数字货币是当前法定货币新载体,数字货币为政府可以直接向个人账户注入流动性,无须借助商业银行。数字货币几乎可以即时结算,从而优化流动性,减少被繁杂结算流程套牢的资本和抵押品,并可大大降低交易对手风险。由于数字法定货币采用完全数字化的形式,监管机构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追踪资金在经济体中的具体流向,而这正是传统货币所不具备的。然而,上述概念与现实基础是经济正常化之下的运作,经济结构均衡是风险保障重要基础,而疫情特殊需求量之大超乎寻常。而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脱虚向实结构调整重要阶段,数字货币的新鲜路径和方法会产生刺激作用,但也可能产生风险隐患。尤其我国当下货币概念的信誉是前提,信用体系与法律制度是保障。之前我国一直盛行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与风险,数字货币概念和相关条款有待结合国情特性加以梳理、整合和明确,许多法律和法规缺少细则与执行。尤其原有货币机制下欺骗、诈骗、投机、非法问题甚多,曾经因单一发行机构倒闭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屡见不鲜。其中更重要的是监管制度与原则、效果和保护,目前社会难以有效识别资质和信用依然是焦点和重要不足与缺陷。加之互联网支付隐蔽性、快捷性和跨国性的洗钱焦点是我国金融安全当务之急,目前处于重点关注时期,舆论或政策去货币化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专业风险等综合问题更需要慎重考量,注重现实和基础显得格外重要。近期我国金融机构风险被高度关注,互联网企业和其它企业金融专业基础薄弱并未改观,特别是我国尚存在技术安全标准,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的系统软件或硬件风险对数字货币而言的风险压力与挑战。由此,操之过急的相像与设计面临全面、综合、短期、长期、专业、技术、战略、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健全完善和整合,去货币化需要理性、求实、改革之勇气与作为。

  简而言之,疫情特殊性难以预料,经济衰退现实已经来临,未来经济高增长存在期待,复杂局面的急躁、浮躁、非理、不专现实较为抢眼,但实体发展、市场避险并非是情绪解决,而面对汇差、利差、价差、期差的严重混乱形势,理清和理顺、看透和深入对认知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上述话题侧重长期化为主,并非是短期可以实施和实现的期待。市场应权衡短长之间差异、目的和前景对我们发现问题十分重要。市场博弈重心在于谁想得长远、谁做得实际、谁懂得规律、谁具有战略。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独立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研究,尤其对外汇市场研究具有较深的功底与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