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郭华山
目前国外疫情还在反复,26日全球新冠新增确诊人数近10万,创疫情以来单日新增的新高,另外让人担忧的是印度的新增人数在攀升,单日新增人数1990人,创国内单日新高。对于疫情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疫情应对能力较春节期间显著提升。一方面是我国疫情爆发期间,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做了相关准备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不太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在疫情应对方面的经验能够积极提供给有需要的国家,而且疫情期间我国大量生产防护用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也满足了国外的需求。考虑到上面的因素,疫情变化对实体经济预期的影响在边际减弱,但是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在持续。
从实际经济情况来看,美国4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36.9,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美国失业人口持续攀升,超过2008金融危机的水平,成为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情况。欧元区本来经济形势就不乐观,疫情期间的不愉快让各国之间矛盾显现,欧元区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欧美经济指数明显回落,经济萎缩态势基本成为定局,外部环境不乐观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过去两年的贸易摩擦问题缓解空间不大。疫情期间,贸易摩擦阶段性被忽略。疫情结束后,各国保护企业生存的政策出台,贸易保护必然抬头。因此我国外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
今年一季度我国 GDP 出现 6.8%的负增长,表明疫情冲击力度强。现在国内疫情有效控制,经济运行逐渐正常,只是疫情控制对消费、旅游、传媒等行业依然存在较大影响。需求端回归常态还需要一段时间。二季度的数据肯定会改善,也基本在预期内,但是改善空间成为影响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也存在非常大的压力。
对于很多投资者看多市场逻辑的政策刺激,我认为这只是缓解经济下行的手段,是一种被动的对冲手段,而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办法。逆周期调节确实能够对减缓短期经济压力,但是过度的刺激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货币政策多是稳健宽松的取向,幸运的是我们近两年去杠杆的措施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也产生了积极效果,遗憾的是去杠杆还没有完成,遇到了新冠疫情的突然事件。货币政策遇到两难,接下来可能采取定向刺激为主,全面宽松为辅的措施。财政政策空间比货币政策略大。从国家财政角度看,财政手段和后手还是很多的,问题是地方财政的压力较大。这需要中央财政进行统筹管理,也要注意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问题。另外刺激经济政策已持续多年,增量刺激带来的边际效果在下降,因此我们对刺激保持乐观态度,但也不能报太大的希望。
基于经济和政策的推断,大类市场方面,债券市场还是存在投资机会,降息降准的措施持续在路上,债市机会偏向利率债,但是低信用债资产要回避,主要是企业经营违约风险;经济短期承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股市走势依然偏弱,政策宽松背景下只可能有结构性机会;另外现金管理类资产收益率将继续走低;目前风险事件还是比较多,虽然黄金不一定大涨,但作为避险工具,黄金可能阶段性走强,可以适当关注。
回到股市的结构性机会,首先建议投资者做好仓位控制,风险意识要强,不要满仓跑,避免大幅亏损伤到元气;其次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新基建概率的板块,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半导体等;最后不要追没有业绩支撑的热点,很容易产生大幅亏损。
近期风险提示:
1、注意可转债风险,目前很多可转债溢价率太高,风险被放大,谨慎参与;
2、原油风险,虽然经过上周大幅下跌,原油风险释放较大,但是这里产品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如果想参与,建议一定少量参与。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平安证券资深投资顾问)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