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偌馨评2020首份银行一季报:零售滑坡外疫情还带来了什么

2020年04月22日09:11    作者:洪偌馨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洪偌馨 伊蕾

  在这个大趋势下,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也并不例外。在‘无接触’银行走上风口,疫情倒逼银行服务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与其思考零售业务的‘占比’,银行真正应该在意的恐怕是如何真正实现on demand式服务。

  Mary Meeker:地震就像一个高速拉链,可以在一分钟内把大地撕开138英里的裂口——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就是这样,那场大地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新冠疫情的高速传播所带来的震撼具有相似之处。

  疫情到底给银行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告别一季度‘开门红’、业务规模收缩、逾期曲线上扬……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投资者,在过去一个季度里都能感受到行业所面临的压力。而伴随着2020年首份一季报披露——平安银行近期公布了其一季度业务状况,银行的真实处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不出意料的,在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平安这样以零售业务为绝对引擎的银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压力。财报显示,一季度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幅仅为0.8个百分点,同期,企业贷款增长11.4%,才抹平了个人业务下滑带来的冲击。

  其中,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停滞,信用卡交易额与信贷余额双双下降,不良率大幅攀升0.66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新一贷’和汽车金融贷款虽然在规模上保持了增长,但是不良率方面同样呈现上涨势头。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承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近期业界‘反思’零售业务的观点——零售业务的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占比越高越好?

  1、‘开门红’下 零售滑坡

  一季度向来是银行业‘开门红’的关键,但在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大家已经调低了预期。所以,不少业内的朋友看到这份财报的第一反应是,还不算太差。

  从一季报来看,平安银行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379.26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85.48亿元,同比增长14.8%。纵向对比来看,无论是收入规模还是同比增速,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平安银行2018、2019、2020年一季度财务数据

  但拆开来看,在整体业绩表现不错的情况下,零售业务的压力进一步凸显。

  财报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1.37万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0.8%,而在2018和2019一季度,其增速分别为3.2%和6.4%。换言之,在一季度整体增速创下新高背后,个人贷款业务增长创下历史新低。

  具体来看,几大拳头产品均遭遇重创。

  信用卡方面,一季度流通卡量为6048万张,较上年末增长0.3%。而两个关于信用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则双双大幅下滑——截止到3月底,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5158.6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5%;一季度信用卡交易金额为7771.64亿元,同比下降3.0%。

  可以对比的是,2018、2019年同期,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一度创下增长记录。其中,2018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新增信用卡发卡量为476.20万张,同比增长139.6%。而在2019年一季度,信用卡业务的交易规模更是同比大涨42%,首次突破8000亿大关。

  平安银行2018、2019、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业务数据

  眼下,对于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而言,唯一在快速增长的只有‘不良’一项。财报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达到2.32%,较上年末增长0.66个百分点,较2018年一季度增长一倍有余。

  这个数字的增长,与疫情的冲击有关,但也远不止于此。

  截止到2019年底,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已经达到1.66%,在消费金融行业动荡与共债风险的冲击之下,其过去几年信用卡业务‘大跃进’的势头本身就会带来逾期贷款规模的攀升,而在贷款余额骤降之下,不良表现可能会进一步凸显。

  事实上,不只是平安银行,此前中信证券在名为《从ABS看信用卡资产质量》的报告中提到,多家银行的信用卡ABS入池资产呈现信用下沉、逾期率上升的显现。在经历了前两年的信用卡大发展之后,这是摆在各家银行面前的共同考题。

  除了信用卡业务,平安针对个人推出的大额信贷产品‘新一贷’和汽车金融产品表现出了类似的趋势。

  财报显示,一季度,‘新一贷’产品累计发放226.6亿元,而截止到季度末,其贷款额为1537.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3%,不良率则较上年末增长0.29个百分点。

  汽车金融方面,截止到一季度末,贷款余额为1835.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在汽车市场低迷的气氛之下能够保持增长实属不易。但与此同时,不良增长同样迅猛,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汽车金融业务不良率飙升至1.07%,较上年末增长0.29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零售业务板块中,个人房屋按揭和持证抵押贷款业务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截止到3月末,平安银行个人房屋按揭和持证抵押贷款业务余额为4308.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

  2、疫情之下 对公发力

  从过往的数据来看,平安银行是近年来向零售转型力度最大的银行之一。

  其2019年年报显示,零售金融业务贡献了近6成(58%)的营业收入和近7成(69.1%)的净利润;而在资产规模方面,在零售金融、批发金融和其他业务三大类中,零售金融业务虽然占比低于批发金融业务,但是17.8%的增速远超其他两项。

  疫情对于零售金融的冲击显而易见,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银行能够在一季度保持‘开门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公业务的增长。

  财报显示,截止到一季度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为1.08万亿,尽管在规模上依然不及个人贷款业务,但明显进入发展‘快车道’——较上年末增长11.4%。尤其是对基建交通、医疗健康等重点行业和战略客户的投放力度加大,相关贷款余额占比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其资产质量也优于同期的零售业务。一季度,平安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环比下降0.48个百分点至1.81%,其中,一般企业贷款不良率下降0.49个百分点至2.05%。申万宏源也在关于平安银行的研报中提及,对公贷款资产质量的好转对冲了零售新生成的不良。

  疫情冲击下,银行对于信贷投放的转向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最近行业内关于零售银行的反思,零售业务并非万能,它需要与对公业务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人最活跃的一张银行卡往往是工资卡,而工资卡则与对公业务紧密关联。所以,如果仅仅是增加发卡量,而没有存款和交易,这样的零售业务于银行而言也是贡献有限的。

  当然,除了对公业务的增长外,平安银行在一季度平稳落地的原因可能还在于,真正的考验尚未来临。

  国信证券的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在其最近发布的报告中提到:

  一季度的大环境,是货币宽松导致利率下行,所以银行新放贷款利率较低;同时疫情影响,导致部分客户资金周转困难,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所以,息差和不良,是投资者对银行最担心的两点。但当季的新增业务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其实不是大的。

  息差方面,对于业务整体贡献最大的依然是‘老资产’。所以说,新贷款怎么放,利率是多少,对一季度全部资产收益的影响,其实很小。一季度的资产收益率,主要是老资产决定的。而老贷款在今年一季度的利率重定价变化几乎可忽略不计。

  而在不良方面,不管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在自己的现金流入断绝的情况下,依靠存量资金或其他融资手段,支撑三个月一般是问题不大的,否则可能是银行在风控中存在问题。

  3、未来趋势 按需经济

  这份平安银行一季报,也并非没有亮点。

  平安银行在财报中提到,其在疫情期间全面启动数字化经营和线上化运营之后,受到冲击的业务正在逐渐恢复正常。

  具体来看,财报显示,虽然在疫情冲击下一季度信用卡业务规模下降,但是通过加强线上消费场景的运营,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在3月以来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一季度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13.4%。

  而此针对前更依赖线下的‘新一贷’业务,平安银行也加快了线上化流程改在,自3月以来,其日均发放量恢复至去年日均发放额水平。

  此外,之前由于受到消费低迷的影响,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在1-2月月活用户出现下降,但是伴随着线上办公等场景的建设,其在3月月活跃用户数得以恢复。

  这些逐步恢复的数据折射出的是疫情之下‘无接触银行’的快速发展,一切零售服务服务甚至对公业务都在线上化、数据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触达用户。banking everywhere不再是一种假设,而是现实的要求和倒逼。

  这也吻合了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所提出的观点。她在报告中提到,新冠疫情使得我们的许多传统活动突然放慢了节奏,甚至完全停止,但与此同时,它带来了另外一些领域的加速发展与增长,尤其是on demand economy(按需经济)。

  这大概是近年来互联网领域最为令人着迷的概念。

  这里的‘按需’并非是按需分配的意思,而是强调服务的‘随时随地’,用户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够触达服务。无论是餐饮、学习、零售甚至人才行业,其实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Mary Meeker提到,据统计,2018年初,美国按需经济的消费者已经达到大约5600万人。

  在这个大趋势下,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也并不例外。在‘无接触’银行走上风口,疫情倒逼银行服务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与其思考零售业务的‘占比’,银行真正应该在意的恐怕是如何真正实现on demand式服务。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P2P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