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陈玉宇:一季度增长遭遇滑坡 V型反弹需更有力举措

2020年03月19日15:48    作者:唐遥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陈玉宇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外部环境。在二季度以后,我国经济政策必须更加强有力,才能推动经济V形反弹。

  根据1-2月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出,一季度将拖累全年增速下滑2.5%到3.5%。这意味着,在后三个季度,我们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推动经济V型反弹,才能抵消一季度的不利影响。 

  近日公布的1至2月份的统计数据,为我们准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预估全年经济挑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

  总体来看,一季度经济将遭遇巨大困难和滑坡。与此同时,世界疫情态势前景不明,全球经济遭受冲击,这些都对我国全年经济增长形成了巨大挑战。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外部环境。在二季度以后,我国经济政策必须更加强有力,才能推动经济V形反弹。

  1-2月数据显示经济滑坡严重,恐拖累全年

  统计局16日公布的1-2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涵盖了众多指标,包括三大产业的增速、分类需求、物价指数等。在此,综合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对整个第一季度GDP增长做了一个粗略估算,并由此分析一季度对全年经济的拖累影响。

  首先,从最朴素的经济学出发,按照总需求、总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GDP。从总供给,也就是生产角度来看,包含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应着第一、二、三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农业在GDP中的占比仅有7%,1-2月份的具体数据统计局并没有提供,我们姑且认为增速平稳,与去年基本持平,加上份额较小,基本可以忽略。

  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工业和服务业两大板块。

  统计数据显示,1-2月工业生产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下降,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

  当我们谈论增长速度时,分为“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两种情况。实际增长率,是名义增长率剔除价格因素,代表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如果统计局发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是一个名义增速,我们就需要剔除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影响。1-2月PPI下降0.2%,那么工业实际下降13.3%。再看“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这一数据,如果13%是名义数据,按照已公布的1-2服务价格上升4.6%,那么真实的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就可能达到17%。关于服务业增速,在给定服务业物价指数4%多的情况下,结合其他相关信息,真实服务业下降幅度恐怕也超过了13%。

  综上,从总供给角度,平均来看,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增速,工业和服务业在1-2月至少下降了13%。在农业增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受工业和服务业拖累,1-2月份GDP增速将下降13%。

  我们再针对总需求的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消费、投资、净出口。

  在消费领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上同比下降20.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23.7%。在投资领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上下降了24.5%,主要为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这几个领域的投资。通过CPI 和PPI增速的平均加权,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下降水平会比24%略少,但至少在22%以上。在出口方面,1-2月份,出口下降15.9%;进口下降2.4%。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426亿元,对经济增速的贡献为负数。

  总体来看,需求侧下降的幅度大于供给侧,两者并不协调,这其中可能有统计口径偏差的影响。

  仔细观察数据,我们发现供需两侧还呈现了以下几大特点:从供给侧看,服务业下降更多;从所有制看,民营下降更多;从地区看,东部下降最多,西部最少;从产业看,制造业下降更多。当然其中不乏亮点,比如重要的抗疫物资如酒精、口罩等生产增速超100%。

  从需求侧看,在投资领域,制造业投资下降最多,达到31.5%,主要与没有复工有关;在消费领域,服务业消费下降最多,其中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超四成。值得关注的是,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仅仅为3.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还增长了3.0%,代表着疫情期间经济平衡的力量。

  无论从总供给还是总需求看,对于1-2月份的经济运行,我们已有了一个初步判断:1-2月GDP增速同比下降12%-15%。现在已是3月中旬,从经济运行和各地复工复产的情况可以判断,3月份的情况即使好于1-2月份,但也不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季度增速对全年经济的拖累影响。

  从传统来看,一季度往往因为春节等因素,对全年GDP贡献率相对小一些,但仍能达到20%以上,2018年、2019年一季度占全年比重均约为22%。我们照此权重计算,假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下降12%,将拖累全年下滑2.64%;如果情况糟糕一些,一季度GDP增速下降15%,将拖累全年下滑3.3%。

  由此,给出一个基本判断:一季度将拖累全年增速下滑2.5%到3.5%。

  这意味着,在后三个季度,我们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推动经济V型反弹,才能抵消一季度的不利影响。我们分三种情形讨论:

  情形1:考虑到政策制定到落实的周期,经济不可能立即起飞,它是缓慢启动的过程,更何况当前海外疫情冲击难言乐观。如果在二、三、四季度与去年增速持平,平均实现6%的增速,按照78%的权重计算,将对全年贡献4.68%的增速。4.68%抵消一季度的负增长3%,那么全年GDP增速就可能为1.68%左右。

  情形2:如果后三个季度增速非常乐观,达到8%,对于全年贡献6.24%的增速,抵消一季度的负增长3%,那么全年GDP增速可能为3.24%。

  情形3:如果后三个季度经济能实现极强的V型反弹,平均达到10%的增速,对于全年贡献7.8%的增速,抵消一季度的负增长3%,那么全年GDP就可能实现4.8%的增速。

  时不我待,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的平衡。三月即将过去,四月必须落实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若没有果断启动经济,四月有可能对全年增长的贡献仍然为零,甚至出现负0.5%的贡献。

  全年GDP增速不适宜提前制定目标

  尽管上文的计算较为粗略、简单,但它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一季度经济滑坡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认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的巨大挑战。

  对于疫情冲击,我们也要分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越短,对社会、民生及经济的长期伤害就越少,它就是短期的、外在的、可控的;第二种情况,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超出控制,甚至引发“次生灾害”,变得不可控,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伤害。因此,我们绝不能允许一季度的滑坡态势延续,演变成第二种情形。

  一般意见认为,随着复工、投资的开展,从4月份开始,中国经济就会实现V型反弹。但是V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是存疑的,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外部,即全球疫情的防控,以及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

  全年GDP增速究竟多少为好?其实,在国际环境存在极大不确定的背景下,我们并不适合提前制定指标。影响全年经济增速有许多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国际疫情扩散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持续多少时间,对国际经济活动影响深度和广度,将会从不同程度冲击中国经济。这种冲击不仅仅只是通过进出口,还会通过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带来更多负面影响。这些外部力量,使今年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备受挑战。

  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但不意味着一味去坚守“事前指标”或预期指标。就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可小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稳住就业。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一次大的衰退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截止3月18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20万例,蔓延至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意大利、伊朗、西班牙等国确诊病例数破万,世界各国根据国情纷纷升级防控举措。

  受疫情在全球扩散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股市暴跌,美股10天4次熔断,油价史诗级下挫,全球供应链面临中断……全球经济再一次面临大衰退。

  2008年由金融领域的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问题出在金融业内部,而这一次的导火索来自外部,来自疫情。根据历史经验和经济学理论,金融市场因为自身问题出现危机,想要全面恢复,其过程异常艰难。事实上,2008年以来,整个发达国家花了巨大努力,但经济仍持续低迷多年。尚未走出阴霾的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之下,无疑雪上加霜。

  从当前情况来看,美国资本市场动荡崩盘,因为金融工具的复杂和不透明,非常脆弱,诱发金融危机是大概率事件。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一次大的衰退,但是会不会演变为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要取决于各国应对疫情的能力和决心。

  欧美等国一开始的不重视与低估,错失了疫情控制的黄金期,若要控制疫情,必然要升级防疫手段,以牺牲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疫情已将全球经济拖入巨大的负面冲击漩涡,对供给与需求形成“双杀”。对供给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的不稳定或断裂。对需求的冲击更甚,尤其是对一些必须由人与人接触才能完成生产消费的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我们看到,在短暂的金融混乱之后,美国加码了经济刺激政策,美联储将利率降到零,重启大规模量化宽松,以确保企业的流动性,但从市场反应看,依然收效甚微。金融市场的恐慌,反应了投资者对疫情蔓延的担忧,以及对由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引爆金融危机的担忧,这种预期造成市场动荡,又会反过来使人们资产减值,进而影响需求,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提振消费,在美国甚至有人提议,给每个美国公民发放1000美元支票予以刺激,意图虽好,但效果存疑。在如此巨大的冲击面临,人们甚至会争抢流动性,把钱存起来,不太可能投入消费。仅仅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足以将美国经济拉回到常态,还必须伴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计划,才可能改写颓势。

  此次对于全球经济影响造成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各国防控疫情政策,也取决于各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通力协作。全球各国的有效协同,才可能较快消化疫情造成的衰退,为世界经济的反弹提供动力。

  短期的刺激政策和长期的增长政策

  面对一季度经济的滑坡拖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我们必须采取综合稳定的、且更有力的政策应对危机。综合政策,可分为短期的刺激政策和长期的经济增长政策。

  短期政策以消除复工复产障碍为主。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经济特征和市场状况,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对于市场需求早反应、快行动,全力支持疫情防控。货币政策首先要保证企业流动性的充裕稳定,而在贷款发放标准上,应执行“疫情期间特别贷款应急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面临困难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疫情之前十分健康的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才能稳住就业、稳住经济。

  此外,灵活的货币政策,还应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重点工程建设,三管齐下,才能形成更有力的刺激政策。其中,重点工程,既包括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基建”,也应包括事关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这些工程的资金来源,财政应大力支持,通过发行长期国债等方式获取资金,同时金融机构快速跟进,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长期经济增长政策,则指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长期政策可以有三大着力点:

  第一,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加大产权保护。

  第二,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年轻的学生群体,而是针对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培训,包括对制造业、服务业甚至是农业从业者的培训。疫情期间,全面复工复产尚需时日,对于隔离在家且有条件的人群,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强化学习。在目前各类利于经济发展的举措中,这可以说是成本最小的一个。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提高当期需求,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还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经济的高质量运行夯实人力资本。各级政府应将其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来推进。

  第三,加强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在各类经济指标方面,在全球都算得上是“优等生”。但在社会服务方面,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这次疫情就暴露了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投资的不足,暴露了中国医疗体制中医护短缺、基础设施缺乏、人员配置欠合理、薪资待遇不高等种种问题。

  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新基建”,除了将5G网络、数据中心等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外,还应加大医疗健康、文化产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在带动社会消费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作者介绍:作为北大工商管理教育的主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是亚太地区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V型反弹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