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供给冲击原理

2020年03月16日09:38    作者:滕泰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滕泰

  经济运行和增长既受到内生因素的影响,也难免有来自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外部冲击。根据新供给经济学的“供给冲击”原理,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短期带来负面影响,但其具体影响不能仅做静态测算,还需要综合考虑替代性增长、创新性增长、补偿性增长以及政府的扶持和刺激政策影响。从中期来看,疫情冲击除了造成需求萎缩之外,还会加快新供给扩张、加速老化供给的退出,从而有利于下一个新供给扩张周期的到来。从长期来看,肺炎疫情冲击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条件、要素和驱动力,对长期增长的影响趋近于零。

  按照以上供给冲击原理综合测算,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全年增速在5%左右,2021年GDP增速仍然能够回到6%以上。

  一、供给冲击的短期影响:静态与动态分析

  新供给经济学定义的供给冲击,是指在影响正常经济周期和增长趋势的因素之外,主要作用于生产要素和供应链等供给面的外部事件冲击,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原材料供应的冲击,2016年中国“去产能”扩大化对很多行业的供给冲击,2019年美国相关政策对中国芯片、半导体的供应链冲击,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用工的短期冲击等等。

  (一)基于严密计算的静态分析往往夸大了供给冲击的短期影响

  静态分析,供给冲击会导致一段时间内产品、服务或生产要素的供应减少或中断,进而影响产品或者要素的供给价格,并冲击整个产业链,甚至通过产业链、资金链或金融市场扩散,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比如上文提到的20世纪70年代因战争冲击,使得石油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迅速上涨,通过产业链的传导,进而对整个石化产业链产生了连锁反应,甚至由局部的冲击,演变成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造成经济衰退和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又比如,2016年中国“去产能”扩大化,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减产甚至关闭,造成焦炭、焦煤价格上涨约200%,螺纹钢指数、铁矿石价格上涨超过100%以上,铝、铜等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给收缩和涨价,进而造成了下游制造业经营压力,提高了整体供给成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阶段性负面影响。

  再比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中期会对需求面形成一定冲击,但是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来自供给面,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疫情的社会反应模式。以中国为例,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等地区封城,部分地区封路,大部分地区居民居家隔离的社会反映模式,几乎造成了整个中国经济的短暂“停摆”。其中,制造业虽然也短期停工,但疫情一旦受控就很快复产复工,停工损失可以逐步挽回;而服务业因恢复速度慢,受冲击较大。其中,住宿餐饮业方面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部分停业或转为线上销售,2020年一季度严重负增长;传统批发和零售业疫情期间总体开业率下降一半,客流严重下降,也出现严重负增长,大量消费转到线上新零售;交通运输也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客运损失远远大于货运。

  供给冲击的静态分析研究虽然基于严密而精确计算,但是却往往夸大了实际影响,因为无论是企业、消费者,还是政府,都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以积极而复杂的社会反应来应对。

  (二)动态视角:供给冲击引发的积极反应和四种增长

  供给冲击的动态分析,主要研究供给冲击所引发的替代性增长、创新性增长、补偿性增长以及政府的扶持和刺激政策。

  第一,供给冲击引发替代性增长。供给冲击迫使供给量出现非线性下降,受冲击的企业第一个反应必然是寻求替代品或可替代的供应路线,这就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增长。比如,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冲击,引发了其他能源替代性增长;2019年美国对部分中国企业的芯片断供,也必然会引发中国芯片产业的国产替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于线下购物中心、餐饮业等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但同时这些行业也是替代性增长最为明显的领域,电商零售、无接触零售模式成为了风口,以中国为例:疫情期间京东超市的蔬菜、肉禽蛋类销售同比增长了数倍,每日优鲜交易额倍增;永辉超市、多点Dmall的线上订单量爆发式增长。如果仅仅按照原有供给结构进行静态测算,会认为中国的批发零售行业会出现严重过的负增长,而考虑到上述线上新零售对传统批发零售的替代之后,才能更客观地看待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实际影响。

  第二,供给冲击往往会引发相关各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从而带来创新性增长。例如,面对肺炎疫情防控所造成的居家隔离、出行谨慎、交通限制等,远程在线办公,线上远程授课,远程医疗等创新性增长出现井喷,新东方在线、无忧英语等在线教育公司2020年以来股价涨幅都超过了50%;网红经济获客效率大幅提升,李佳琦直播在线观看人数已经冲破了1600万。以5G、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化投入大幅增加,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自动化投入也显著增加。根据财新数据,2020年2月中国新经济指数不减反增,比1月高出了1.2个百分点,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即是供给冲击后的创新性增长。

  第三,供给冲击会造成延后消费与补偿性增长。面对肺炎疫情的冲击,消费者的很多大宗消费计划会延后,例如购买汽车、电器的需求,并不会因为疫情短期冲击而消失。此外,以中国制造业为例,虽然疫情期间停工对2月和一季度产值有一定影响,但全年剩余300天、日产值千亿,除可选消费品需求变化较大之外,大部分制造业产值可以通过后期加班或提升产能利用率来弥补。因此,考虑到补偿性增长后,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全年产值的影响主要来自需求方面。

  第四,面对供给冲击的政府扶持和刺激政策。比如,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中国政府不但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稳增长、稳就业等。

  总之,如测算2月份的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用静态供给冲击分析;若测算一季度的经济变化就必须考虑上述替代性增长和创新性增长的影响,如果评估半年以上的影响,则必须考虑补偿性增长和政府刺激政策的作用,进行动态评估。而疫情对全年经济总量的影响主要是取决于需求萎缩的程度,至于超过一年的经济运行趋势,则要考虑供给结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二、供给冲击的中期影响:加快新供给扩张和老化供给退出

  卡尔·马克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都认为生产相对过剩或总需求不足是造成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原因。“新供给周期理论”也从总供给和总需求角度研究经济周期,但认为工业化后期造成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既不是工业社会早期的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和工人被榨取剩余价值而造成的,也不是凯恩斯主义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等心理定律,而是供给结构的老化。

  当一个经济体中新供给产业占主导地位,则一个单位的有效供给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效需求,总需求逐渐大于总供给,则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上升;反之,当老化供给主导了供给结构,一个单位的供给会创造越来越少的有效需求,结果当总供给逐渐超过总需求,经济增速下行。

  正是由于供给结构的老化,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从2010年一季度的11.7%,降到2019年四季度的6%附近,这样连续十年的增速下行周期不仅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最长的,在全球近代经济史上也是较长的经济下行周期之一。

  图1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根本原因是供给结构老化

  在这样的特定阶段,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毫无疑问会影响中国的消费、投资、出口,造成总需求增速的进一步减少,预计中国经济2020年全年增速将回落到5.4%以下,甚至到5%左右。

  那么2020年之后呢,肺炎疫情将如何影响1年以上的经济周期运行呢?这要回到新供给经济周期原理:站在总需求变化背后的是一个经济体的供给结构变化。

  如果供给冲击加快了新供给的形成和扩张,或者加快老化供给的退出,那么供给冲击将会提升整个经济的“供给创造需求系数”,结果反而有利于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高涨;反之,如果供给冲击减慢了新供给的形成和扩张,或者延缓了老化供给的退出,结果降低整个经济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那么,也会加大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速下行压力。

  面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前期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较多的企业,受冲击越小;而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较少的企业不但受冲击大,而且疫情结束后复产复工的速度也比较慢。此外,凡是商业模式比较先进,比如较多应用互联网、新媒体、新零售模式的企业,或组织管理模式比较先进,比如较早应用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软性就业、目标与关键结果考核、量子管理等的企业,受冲击普遍较小;而传统商业模式和传统组织模式的企业受冲击更大。因此,疫情的供给冲击一定会加快中国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管理模式等新供给的应用,并促使老化供给加速推出,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更快地进入新供给扩张阶段。

  而那些逆周期的扶持和刺激政策,如果把资源导入了供给老化的产业,则短期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稳增长和稳就业,中期反而有可能延缓老化供给的退出。反之,如果扶持和刺激政策能够兼顾供给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投向新供给产业,则不仅能稳增长、稳就业,长期还会对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以,从新供给周期原理出发,在中国供给老化周期的尾端出现的肺炎疫情冲击,仅会影响2020年的经济增长,而使2021年中国经济的供给结构将更加优化,下一轮新供给扩张周期有望加快带来。

  三、供给冲击对长期增长影响趋近于零:新供给增长模型的分析

  “新供给增长模型”是新供给经济学专门分析长期经济增长的三维、五要素增长模型,其中土地、资本和劳动是生产要素,技术是根本驱动力,制度(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增长的条件。

  图2 新供给经济增长模型

  从新供给增长模型的根本驱动力来看,技术的变革往往需要经历基础研发、专利发明、应用研究、产品普及等过程,供给冲击只能改变技术变革中短期进度和节奏,不会对技术进步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便是战争这样严重的供给冲击,不但对技术变革的大趋势没有影响,而且反而会加速某些领域的技术进步速度。2020年肺炎疫情造成的供给冲击,对技术进步同样几乎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损失,而且还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

  以实体零售行业在线化为例,正如天虹商场董事长高书林所说的:“这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没有此次疫情,在线化的进程也在发展。只不过,我们按了一个快进键,在线化进程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从经济增长的制度条件,尤其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而言,也不会受到供给冲击的影响。198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为何那么快?就是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价格双轨制等新的制度安排,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能够唤起人们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视和反思,也有利于深化医疗和卫生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对影响整体经济影响的制度条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无影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已经讲过,越是经济困难,越是要深化市场化改革,越是要扩大开放。

  从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情况来看,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得益于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和居民储蓄供给。供给冲击可能会带来短期要素供给成本、供给数量或者供给效率的变化,但在冲击影响结束之后,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供给成本、供给数量或者供给质量都会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2020年的肺炎疫情,让人们在特定阶段隔离在家中,或者减少了出行、旅行,从而阶段性影响劳动供给数量,政府为稳增长而采取的降息等措施也阶段性降低了资金的价格,但是疫情过后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上述生产要素的供给都将逐步恢复到原有的趋势中。

  由此可见,放到长期增长的分析框架中,类似肺炎疫情这样的供给冲击对上述增长的制度条件、要素供给和技术驱动力的总体情况和趋势不会产生持续的影响,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趋近于零。

  按照以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供给冲击原理综合测算,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全年增速在5%左右,2021年GDP增速仍然能够回到6%以上。

  (本文作者介绍: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新供给经济学和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经济 滕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