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朱振鑫
美联储再次紧急降息,这次直接降到零利率,同时宣布推出7000亿量化宽松计划。
零利率和QE是目前用过的最重的大招,相当于出了四个2,甚至都算是王炸了。接下来,美联储势必会继续扩表,2008年危机时美联储从8000多亿买到4.5万亿资产(你可以理解为撒出去的钱),2017年之后缩表,目前3.8万亿(缩掉7000亿,差不多就是这次QE的规模),这次QE4一定会超过前期高点。
但其实除了这些,美联储还有一发子弹:直接买股票(ETF)。日本央行用了多年了,美联储大概率也会用,尤其是按特朗普和目前美联储的风格来看,常规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2008年美联储可以史无前例的买MBS(底层资产是房贷),这次为了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同样可能史无前例的买股票(甚至是其他资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起源于实体的房地产崩溃(老百姓过度借钱买房),这次很不一样,经济自身本来没多大问题(杠杆不高),只是慢性病(缺乏新增长点+金融市场估值高),但疫情一来,慢性病同样爆出了急性病的效果,短期甚至比急性病更吓人。
金融市场和人其实一样,恐慌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因为恐慌让人盲目。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静下来冷静思考几个基本逻辑:
第一,短期看放水难奏效,但除了放水,似乎有没有别的办法。目前左右全球市场的是疫情,不是流动性,放水解决不了市场的担忧,预期内的手段反而让市场觉得FED子弹打完了。只有全球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大家心里才有底,可是目前看太难了,好一点的国家能集中精力治疗一下重症,差一点的国家直接鸵鸟心态、群体免疫,中国经验不可复制。
第二,长期看,不管是疫情还是市场崩溃,没有一次危机不会过去,危也是机。2008年的时候恐慌比现在更严重,从美国的华尔街到欧猪五国,满大街血本无归的投资者、失业者和破产企业家,很多人资产归“零”,但2009年之后的十年,乐观活下来的人资产加了个“零”。当然,如果你觉得疫情会灭绝全人类,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全球动荡对中国绝不是好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从来就没有什么独善其身的避险牛。不要把外部动荡当成利好,顶多是负面影响较小。此前只是因为A股内生牛恰好碰上海外动荡,让A股看上去像一个避风港。如果海外不动荡,A股会更牛。如果海外动荡持续超预期,全球经济因为疫情歇菜了,只会导致外资被迫减仓A股、大量中国企业失去海外客户、全球生产的供应链和跨国消费被切断,我们怎么可能从中受益?
在这些基础逻辑之上,我们接下来对国内外各类资产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今晚19:00财富指北社群直播具体再聊,大家有关心的问题也可以来与我们交流。
1、美股:美股期货暴跌说明市场并不怎么买账,一是觉得子弹不多了,二是关键还在于疫情不明朗,后面只有疫情得到控制、对经济二次冲击较为明朗的时候,市场才会真正稳定下来。2008年美股在美联储降息到0.25%后延续了1个季度后才企稳。当时美联储是从5.25%降息到0.25%,降了500个BP才换来的,此次空间确实受限,短期内市场会继续动荡。长期看,美联储大放水可以提振股市。
2、美债:利好。经济弱+放水+避险情绪升温的逻辑没变,前三轮QE美债收益率下行了100多bp,这次还会明显下行,但幅度空间确实不大了。
3、美元:直接影响是利空,但中长期趋势上美元看好。危机蔓延的乱世里,美国肯定不是最弱的,至少比欧洲要好很多,美元资产也会相对优于欧洲。可以参考前几轮QE,美联储拼命放水想压住美元,但美元还是震荡走强的。
4、黄金:利好。负利率时代下,黄金的零利率反而具有避险属性,有相对收益。之前黄金跌也主要是交易性的。但黄金不太适合做主要配置,比较适合做个人的补充配置。
5、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依然克制。前天降准未超预期,今天MLF没有下调利率,很明显,央行货币政策还是以我为主,不过外部宽松给了我们更大的政策腾挪空间,中美利差预计会进一步走扩。
6、A股:从外部来看,放水是好事,但放水背后代表的疫情扩散不是好事,短期还是对市场有情绪冲击,但随着疫情明朗会逐步弱化。短期看,市场维持震荡格局,回升需要等待两个信号:一是随着经济数据出炉,货币政策加大宽松;二是海外疫情逐渐明朗。长期看,A股结构性慢牛逻辑不变,不再赘述。
7、国内债市:利好。从经济基本面角度,海外经济对中国经济有拖累,利好。从资金面角度,全球零利率给央行更大降息空间,也是利好。
8、基金:还是以头部股票基金为主要配置方向,不要着急带着QDII基金去抄底海外,一是海外市场还没跌完,二是国内QDII基金不是主流,基金公司不重视,水平参差不齐。
9、房地产:全球放水对房地产是利好,但这不是目前国内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房地产市场疫情后会阶段性回暖,但回暖多少取决于央行宽松以及地产调控松绑的力度,目前看都低于预期,房住不炒。
(本文作者介绍: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总裁、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