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涛
3月9日,美国标普500指数开盘大跌7%,触及第一级熔断水平。最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以大跌7.8%、7.6%和7.3%收盘。
今年以来,美股已经从年内高点、也是历史高点回落近20%,正昂首迈向技术性熊市。有市场评论说,这意味着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然而,做出这种判断为时尚早,但不排除疫情应对不当导致危机。
这次美股熔断是因疫情扩散和油市剧震所触发
所谓熔断机制,就是当股市涨跌到一定幅度之后,为防范恐慌情绪进一步扩散,市场自动停止交易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全天交易就此终止。
在1987年10月19日股灾之后,美国于1988年10月19日批准引入美股熔断机制。经过1998年和2012年两次修订后,目前熔断机制在美国交易时段和非美国交易时段都有运行,而且部分个股也有熔断机制。除了非美国交易时段的股指期货有针对上涨幅度的熔断外,美国交易时段只对跌幅有熔断机制。
自美股熔断机制推出以来,真正触发熔断的有且仅有一次:1997年10月27日,亚洲金融危机继续蔓延,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遭受攻击,港股创下当时单日最大跌幅。当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7.2%(2012年修订熔断规则时,用标普500指数取代道琼斯工业指数设置,作为熔断基准指数),创下自1915年以来最大跌幅。但第二天道琼斯工业指数大幅反弹4.7%。
今年3月9日,美股触发了两个熔断,诞生了又一个“黑色星期一”。一个是盘前非美国交易时间,美国股指期货全线跌停,触发了5%的熔断。另一个是开盘美国交易时间,美股全线低开,标普500指数早盘下跌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直至美股收盘,三大股指均下跌超7%,但未触及标普500指数下跌13%的第二层熔断机制(第三层熔断机制是下跌20%,全天剩余时间停止交易)。
这次美股熔断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影响。截至3月9日,已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感染,除中国外,韩国、意大利、伊朗、西班牙、法国、德国六国本土确诊病例已逾千。意大利政府于9日发布了全国旅行禁令。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疫情风险较低且可控,但3月6日以来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过百,疫情扩散风险上升,美国已有30多个州出现感染病例,且越来越多的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美股熔断还叠加了油价崩盘的冲击。上周末,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俄罗斯的石油减产限价谈判破裂,会后沙特宣布增产。3月9日,中东一开市,油价下跌超20%,增加了全球经济衰退、通货紧缩风险,市场陷入一片混乱。中东股市随之大跌,接着亚洲欧洲股市也出现暴跌。
受此影响,非美交易时间的美国股指期货全线跌停,美股开盘大跌更是市场恐慌情绪的集中宣泄。近年来兴起的高频程序化交易,很可能对此起到了助涨杀跌的加速器作用。
美股熔断不等于已经发生金融危机
从标普500波动率衡量的市场恐慌指数(VIX)看,3月9日收在55,远高于年初至2月19日美股“七连跌”之前日均14的水平,堪比2008年底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初期的水平。受宽松预期和避险情绪推动,当日10年期和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低至约0.3%和0.7%,均创下了历史新低。黄金价格也一度瞬间冲破1700美元/盎司,之后震荡走低,期货与现货价格均以下跌收盘。上述情况显示,市场恐慌情绪飙升。
然而,从市场流动性状况看,并未因美股大跌发生信用状况大幅紧缩。从泰德利差(3个月Libor美元利率与3个月美债收益率之差)看,3月9日为57个基点,较上日高了26.9%,较年初至2月28日(美联储紧急降息前夕)日均水平高出近1.8倍。显示美股抛售,一定程度加剧了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但当前泰德利差仍远不及1987年10月股灾(流动性危机)和2008年底全球金融海啸(金融危机)时动辄上百个基点的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在3月3日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之前,虽然经历了美股 “七连跌”,但2月20日至3月2日美国的泰德利差日均仅有12个基点,低于年初至2月19日日均22个基点的水平。恰恰是闪电降息开启了市场恐慌、信用紧缩模式。降息当天,美股大跌3%,泰德利差跳升至36个基点,高出头天12个基点较多。
尽管自2月底以来,美股震荡加剧、走势偏弱,但持续时间尚短。而且,截至3月9日,美股三大指数较前期高点均跌了不到20%,调整幅度有限。远不像2000年互联网概念退潮、IT泡沫破灭,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边缘。更不像2007年房地产价格大跌,引发美国次贷危机,并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海啸,差点将世界拖入大萧条时代。
未来美股发展存在向好向坏两种可能
美股熔断的第二天(3月10日),盘前美股期货再次触发熔断机制,只是这次是向上触发了5%的熔断机制(即触发了涨停板限制)。当日,美股三大指数更是反弹近5%。在新冠疫情发展前景不确定之际,美股出现暴涨暴跌、波动性加大在所难免。美股震荡会不会演变成为危机,关键取决于美国的疫情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性、重症率和致死率均数倍于普通流感。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由“高风险”提升至“非常高”的最高级别。3月9日进一步预警,新冠肺炎成为大流行病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
这种流行病肯定是不分种族,可能也不分气候,而在于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发展。而不论是硬核还是佛系防控,都不外乎要找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千人病床、千人医护人员等指标衡量医疗资源充裕程度的医疗体系,同准备金制度的银行体系一样,天然具有脆弱性。一旦疫情扩散,民众恐慌性涌向医院,挤兑医疗资源(美国的千人病床数还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就可能引发疫情失控、人道灾难。
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源于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强弱。2009年美国爆发H1N1流感,刚开始政府全力救治,最后救不过来就放任不管。最终,估计这次流感导致数千万人被感染、上万人死亡。那么,这次美国政府会不会权衡经济成本后也采取这种做法呢?当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最近美国政府高官也经常发表言论,将新冠疫情死亡情况与普通流感作比较。但这更多应该是安慰民众,避免过度恐慌导致的医疗资源挤兑。这未必就意味着美国政府现在就做出了决断,将来出现极端情形,政府有可能放弃治疗。
是否采取2009年的处置方法,美国政府可能需要考虑:一是今年是大选之年,如果无视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所利用。二是前期美国媒体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地渲染和炒作此次疫情,如果美国发生类似情况,媒体恐难装糊涂,民众恐怕也不会无视。三是如果越来越多国家采取措施甚至强制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其示范效应也将令美国政府难以轻言放弃。
3月10日美股强劲回升,一方面是因为亚洲地区疫情防控初现曙光,亚洲市场摆脱头晚美股大跌的影响出现反弹;另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在推特发文表示,正在研究一揽子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临时性减免薪资税,激发了市场的宽松预期。
然而,亚洲地区疫情好转不等于美国疫情好转。3月10日,美国新增确诊病例297例,创美国单日新增最多;累计确诊达1052例,成为又一个本土病例过千的国家。相反,亚洲的疫情发展变化表明,只要思想重视、措施对头,疫情是可防可控的,这反倒会给美国政府工作更多的激励或者说压力。此外,经济刺激只能配合而不能替代公共卫生政策解决疫情防控问题。如果只有刺激,没有有力且有效的疫情防控,那么一切都是零。
显然,如果美国疫情防控能够取得积极进展,配合经济刺激的帮扶,疫情对于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影响将是暂时的,市场将很快重新回归基本面。但如果美国疫情持续蔓延,疫情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冲击将逐步显现且不断加大,那么美股现在的调整可能才是刚刚开始,美国将是正在走向经济和金融危机的道路上。
中国股市在近期全球金融动荡中展现了韧性
截至3月9日,上证综指、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较上年末下跌3.5%、上涨6.5%和16.4%。其中,1月21日至3月9日全国进入“抗疫”模式以来,三大股指分别下跌4.9%、0.1%和上涨5.6%。而2月20日至3月9日,中国三大股指大涨小跌,分别累计下跌1.1%、1.1%和2.2%。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下跌了18.7%、18.9%和19.0%。
3月9日美股大跌触发熔断,次日A股开盘出现了下探,但午盘受国内疫情好转的消息影响震荡走高。全天,中国三大指数分别上涨1.8%、1.8%和2.7%。这带动周边市场走高,东京日经225指数、韩国综合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新加坡海峡指数分别上涨1.2%、0.4%、1.4%和1.8%。
近期A股走势相对独立,主要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提振了市场信心。按可比口径,北京时间2月21日至3月10日13个交易日中,A股三大股指分别有6、4和5个交易日下跌;美国东部时间2月20日至3月9日13个交易日中,美股三大股指分别有10、10和9个交易日下跌。
同时,也反映了较明显的流动性驱动的市场特征。自2月3日节后中国央行开启“抗疫”模式,启用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引导市场利率走低以来,截至3月10日,DR007(7天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日均为2.12%,较年初至1月23日(节前)日均水平低28个基点,较上年日均水平更是低了42个基点。在此背景下,2月20日至3月10日,沪深两市日均成交1.13万亿元人民币,高于今年初至2月19日日均成交7746亿元,更远高于去年日均成交5205亿元。
特别是3月9日,三大股指分别大跌3.0%、4.1%和4.6%。但是,当日沪深两市成交仍达到1.09万亿元,较上日高出13.4%,更是远高于年初至2月19日的日均水平。从泰德利差看,3个月期Shibor与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差为59个基点,略高于上日的57个基点,但远低于年初至2月20日的日均89个基点。由此可见,当日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货币市场,都是有恐慌却无流动性之虞,市场运转正常。
这次疫情中再次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的体制机制优势。中国经济有可能在疫情中率先复苏,中长期发展趋势不会因疫情而改变,这将是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支撑。而且,随着进入疫情应急的恢复和重建阶段,在推动企业有序复产复工的同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降低疫情影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为股市提供流动性支持。此外,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都有较大改善,人民币资产有成为全球新避险资产的潜力,A股价值洼地效应将会逐步凸显。
然而,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确定性。迄今为止,国内股市是国内资金主导的、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海外疫情发展对中国股市的短期冲击风险仍不容忽视:
一是面对疫情发展及其影响的不确定性,如果海外股市大幅震荡,将通过信心渠道令A股出现共振。2月21日至3月9日12个交易日中,有9个交易日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呈现净流出,与头晚美股大跌基本同步。
二是不排除在海外股市大跌之时,境外投资者出于避险或者流动性变现动机,抛售包括A股在内的可变现资产。2月21日至3月10日,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出361亿元,而1月21日至2月20日陆股通项下有进有出,累计净流入224亿元。考虑港股通因素后,股票通项下A股的“吸金”能力更要打折扣,2月21日至3月10日股票通项下(即陆股通净买入额-港股通净买入额)资金累计净流出849亿元,高于1月21日至2月20日净流出198亿元的水平。
三是境外疫情防控将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渠道影响中国境内的复工复产,可能令国内经济复苏进度低于预期。特别是如果疫情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重创,也必然波及中国经济,进而影响A股走势。
在不确定性增加、资产价格波动性加大面前,投资者应该少讲故事,少炒概念,而是把脉疫情过后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趋势,立足价值投资、中长线布局,避免追涨杀跌。
本文原发于腾讯新闻,已获作者转载授权
(本文作者介绍: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