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诸建芳、程强、刘博阳、吴宇晨
我们认为,新基建的本质就是既能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又能有效避免经济再次陷入债务泥潭,外部性效应明显优于旧基建的投资范畴。
核心观点
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如果想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尽可能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在逆周期政策上有所发力。3月4日的政治局常委会明确了未来三大需求的发力点,新基建是投资驱动的主要抓手。我们预计,今年整体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至少在8%左右,当前新基建占总基建投资的比重可能在10-15%,新基建增速会快于整体,未来3-5年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5-20%。
摘要
为什么要搞“新基建”。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如果想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尽可能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在逆周期政策上有所发力。当前政府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努力,一方面聚焦于稳妥有序抓好复工复产,另一方面聚集于有效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新基建的正外部性更强,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更显著,并不会像旧基建那样稳定经济的同时大幅提高宏观杠杆率。
怎么搞“新基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我们总结,新基建发力的方向应该与我国经济长期的转型方向相匹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聚焦点在于科技创新,包括5G基站及相关设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第二,与新型城镇化相关,聚焦点在于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第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聚焦点在于补短板,包括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设施、环保相关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新基建”的潜力。我们梳理了7大领域的新基建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增长前景,再加上其他一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应急物资保障设施等,预计新基建可能超过2万亿,我们估计当前新基建占总基建投资的比重可能在10-15%,其中投资规模比较大的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以及5G基站以及相关设备。我们预计今年整体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至少在8%左右,但在中央大力支持新基建作为未来重要发力方向的情况下,新基建的投资增速可能在两位数,部分细分领域增速更高,未来3-5年,新基建在总基建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5-20%。
正文
为什么要搞“新基建”
受到疫情冲击,预计我国经济在一季度会呈现明显压力,虽然后续经济会出现补偿性增长,但是全年来看仍会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我们在《宏观经济专题20200219—2020年经济预测调整:一季度冲击大,但全年影响有限》中预测一季度经济或回落3个百分点左右,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实现5.7%,比疫情之前的预测下降了0.3个百分点左右。
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如果想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尽可能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在逆周期政策上有所发力。在我们对后续经济走势的判断中,由于消费意愿的回升与防疫的进展关系密切,因此预计二季度主要依靠工业赶工和投资驱动,三季度主要靠消费补偿性反弹,四季度三大需求逐渐回到正轨。
因此,从3月开始,节奏上,当前政府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努力,一方面聚焦于稳妥有序抓好复工复产,另一方面聚集于有效推动基础设施投资。
金融危机之后,以传统“铁公基”为代表的旧基建支撑了经济增长,但“4万亿”对宏观经济结构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建设施投资维持20%以上高增速的同时,宏观杠杆率也以每年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快速提高。
与旧基建不同的是,新基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作用非常突出。从宏观杠杆率的角度,也就是基建推升分子(总杠杆规模)的同时,也会较大程度的推升分母(GDP水平),以新基建促进经济恢复的副作用要明显更小。
从国际对比来看,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与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比如美国、日本ICT投资占比在持续提高的时间段,TFP(全要素生产率)也基本维持上升的走势,但是加拿大、意大利ICT投资占比曾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下降,TFP也随之下降。ICT投资占比与新基建在总基建中的占比具有类似的度量角度,其占比越高都反应出投资中正外部性高的部分占比越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也越小。
怎么搞“新基建”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逆周期政策发力势在必行,新基建的聚焦领域也越来越清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央视新闻2019年3月2日的报道,“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我们认为,新基建的本质就是既能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又能有效避免经济再次陷入债务泥潭,外部性效应明显优于旧基建的投资范畴。发力的方向应该与我国经济长期的转型方向相匹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聚焦点在于科技创新,包括5G基站及相关设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第二,与新型城镇化相关,聚焦点在于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基建投入;
第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聚焦点在于补短板,包括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设施、环保相关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从春节之后政治局常委会几次研究部署应对疫情工作来看,每次都有新的部署、每次都有新的要求。在最近的一次3月4日的会议要求中,更是明确了未来三大需求的发力点,其中包括:
消费包括三点:(1)复工复产与扩大消费结合,我们估计主要是与复工复产相关的防护品消费,以及物流、交通运输等其他有关的消费;(2)释放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我们估计主要是指疫情稳定以后的餐饮、商场、旅游等消费;(3)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我们估计主要是指医疗健康、线上培训、影音娱乐等消费,目标是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回补。
投资包括两点:(1)抓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2)“新基建”,会议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时提出做好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并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外贸出口方面,除了促进复工复产以外,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从几次政治局常委会的安排部署来看,可以明确:(1)今年还是努力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创造条件;(2)接下来稳定经济的重心是有序复工复产和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3)三大需求发力的重点包括消费回补、投资驱动和稳定全球供应链,“新基建”是其中的重要抓手。我们估计,从中长期来看,新基建也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未来将成为政府调度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
“新基建”的潜力
我们梳理了7大领域的新基建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增长前景,再加上其他一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应急物资保障设施、园区物流等,预计今年新基建总投资规模可能在2万亿以上,其中包括城际高速和城市轨道交通1.6万亿左右,5G基站及相关设备3800-4000亿左右,特高压及电网信息化及通信投资900亿左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0亿左右,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相关园区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2000亿左右。预计新基建占总基建投资的比重可能在10-15%,其中投资规模比较大的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以及5G基站以及相关设备。我们预计今年整体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至少在8%左右,但在中央大力支持新基建作为未来重要发力方向的情况下,新基建的投资增速可能在两位数,部分细分领域增速更高,未来3-5年,新基建在总基建中的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至15-20%。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3月6日发布的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新基建将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
(本文作者介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