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黄奇帆
有一句话不能忘记,我们现在每个企业都在各行各业内发展,一定要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未来,如果你不出现新领域,又把自己原来熟悉的东西熊瞎子掰苞米丢一块捡一块的话,那也是得不偿失。
快到年底了,大家都在判断今年增长多少,明年会增长多少,都有一个形势的预估。我自己判断今年尽管世界经济比较低迷,美国经济也下行了,欧洲的经济也下行了,中国的外部经济走势趋低,自然也会影响我们中国自身的经济。
1到9月份是6.2,我自己估计今年全年会在6%以上,这是一个判断,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判断就是我们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个调控能力是双向的,一个是在需求侧,我们国家逆周期的调控,也就是说热了就降温,低了就升温,这样的一种逆周期调控,针对需求侧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控。
另外在供给侧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产生一个推动力,所以在国家有效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调控、改革的推动下,预计今年能够在6%以上。明年(2020年)预计6%左右,这是一个总的判断,这个判断符合中央今年年初提出的“6个稳”发展的方针。
大家现在一般从投资拉动的角度看,觉得比以前要低迷,但是大家应该理解,整个中国一年的固定投资已经是要50多万亿,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哪怕这个数字增长力不像以前17%、12%或者两位数增长,现在是1位数增长,这个基数极大。
我们国家靠投资拉动,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的时间段应该是过去了,投资拉动最经典的是2008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国家4万亿启动投资,然后拉动经济,那时候出现了投资增长力一年16%、17%的增长,所以现在不能过分的依赖投资拉动。
当然我们现在也不能过分的依赖出口拉动,我们国家的出口数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基数,所以过分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也不合时宜。消费我们始终保持在8%左右,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因为基数也很大了。
总的意思三驾马车完全依靠高增长来拉动,这已经不属于这个阶段了,基数小的时候可以,现在是不合适的,所以中央提出新常态,主要就是不靠高额的投资拉动、出口拉动、消费拉动,而是更好的、稳稳当当的持续的发展。
我们国家发展的真正动力,过去40年靠改革开放,今后的10年、20年,继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今年最好的形势就是由于美国人想跟我们脱钩,倒逼我们更大的开放,大家一定要看到现在中国的开放形势比1990年小平南巡时候的开放格局有过之无不及,非常大的开放力度在中国大地上展开。
大家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我们新时代的开放特征跟以前有了重要的变化,比如说我们以前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现在我们是既鼓励出口又降低关税,鼓励进口,我们最近五六年,平均每年出口增长6%左右,每年的进口增长在10%以上,所以现在进出口贸易是双向的,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非常显著的,中国市场在扩大进口,扩大进口也同样拉动中国经济,因为进口大国说明中国老百姓消费能力强,因为一定是消费了再进口,所以进口的量代表了消费的能力。
进口大国说明你外汇储备多,硬通货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进口大国有定价权。再就是进口大国到一定的阶段,人民币就可以直接支付进口的货币,用不到外汇,直接付人民币。
到去年,我们国家进口出口用人民币直接支付,而不是用美元支付,到了七万亿人民币,以前基本上都要花美元,现在有七万亿人民币的进出口用人民币支付,有这么一个概念,所以代表了中国的支付能力强,进口大国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一个标志。
我们国家在投资方面以前是引进外资为主,每年引进1300多亿美元,这个5年引进了6500亿,这几年我们走出去投资,5年时间投资了7000多亿,所以我们现在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并重,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也是对中国经济更好循环的推动。
我们现在的开放是东西南北中同步开放,以前一般是沿海先开放,沿海开放以后,中部、西部过了3年、5年之后慢慢跟进。现在我们国家开放都是同步,比如说1990年我们最新的开放叫做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这个新区的政策是比特区还特的政策,这个政策在前面的10几年、20年一直没推开。
2010年以后,十八大以后,全国一下子推了16个新区,这16个新区有6个在沿海,有5个在中部,5个在西部,东中西一起推,这两年我们又推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现在一共推出了18个,东部有7个,中部和西部有11个,所以我讲这个话的意思是东中西全部开放,一起推,因为自贸区的政策比以前的特区、新区,开放的高度、深度又有新的内涵。
我们国家以前是工商产业,比较彻底的开放,但是在金融、服务业、服务贸易,基本上没太大的开放。有时候说外资可以办银行,但是办了20年的外资银行、30年的外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只占整个中国金融资产的1.8%。
我们的工商产业,外资开放了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开放,工商产业里面外资的资产占整个资产的30%,通过这个比例就看的出这个是彻底开放了,那个是相对开放。今后中央提出来要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对服务业、服务贸易、金融业比较彻底的开放。
我们国家原来的开放是适应外国游戏规则的开放,现在我们既顺应国际的游戏规则,同时也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谈判,比如说最近一个很重大的事,就是中国政府和亚洲十国,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一共15国,形成一个recept,recept就是这一个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这个自由贸易区代表了人类20多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
这些都是中国5个双向的开放,这个开放长远的讲会带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国。从我们微观的,具体的各个省来说,现在各个省都沉浸在一个新的开放发展的过程之中,大家都在想自贸区的事、想新区的事,想建设各种新的开放高低的事,这一波的开放当然会拉动经济。
可以这么说,中国越来越开放,而开放一定能带来进步、带来发展,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有质量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改革,我们国家的改革一直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是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作为改革的一个主线、一个纲领提出来的,所以十八大以后的每次中央全会,在想指导思想的时候总是有这么一句话,“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改革、推动开放等等”。
在这里面大家要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是一个基础性制度的改革,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一谈改革到位对经济就会有长远的调整,生产关系调整了,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我们80年代邓小平推动中国搞了一轮改革,大家都是记忆犹新,非常重大的改革,不管是承包制还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有民营企业发展,发展出几千万个个体户,3000多万个民营企业,还有引进外资,还有股份制,这些都是在供给端,推动生产力的动力是企业,不管是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包括农村承包制的组织,都是从供给端的一种改革,这个改革推动了整个80年代、90年代的经济发展。
90年代在江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的推动下,对我们企业经济降成本做了很多供给侧的改革,比如当时把税收从55%降到33%,后来降到25%,然后在特区、开放区税收一下子降到15%,这个就是降税费,增加企业的效益。
降成本里面包括把3000多万的多余的冗员、工人下岗再就业,帮企业降成本。比如说把企业办社会,剥离了,也是降成本。比如说我们把企业中的坏账、破产关闭,当时差不多有5000亿的企业破产核销坏账,还有13000多亿的债转股,也是帮企业降成本。跟我们现在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异曲同工,一码事。
我讲这个话的意思,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具有长周期意义的经济发展的动力,讲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为动力,现在如火如荼的在中国大地上推进,只要在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丧失动力,就会不断的进步,所以我对发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所以我说年内6%以上,明年6%左右是应该有信心的,这是老傅提的一个问题,这是我的一个解释。
要说产业的话,我们在座的企业都是内行,都是企业家,怎么发展呢?自己的脚穿什么鞋,自己最理解,我这边要说的话,我们国家现在有五六个方面的政策,顺应这种政策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比如说最近18个自贸区,自贸区聚焦的政策最核心的,它不是保税区,不是以前的开发区,搞工业搞什么,自贸区最重要的政策就是6个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自由、物流自由,还有数字经济的自由,还有人员进出就业的自由。
在这6个自由下,中国经济的服务贸易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恰恰在服务贸易上,不管是在座的还是整个国内,这一块在过去的几十年做的不够好,我们的服务贸易一共七千多亿,出口才2000亿,进口2000多亿,逆差3000多亿美元,效益很差,劳动密集型。
是我们自己家里的服务贸易都让别人做了,比如我们有4万多亿美元进出口货,这个4万多亿美元进出口所对应的服务贸易,4万多亿美元要结算、要保险、要国际物流仓储运输,大部分外国人在干。我们自己怎么让别人去做服务贸易呢,说明我们这块不够发达。
这一块如果有机会涉及,在自贸区的政策推动下,这一块原来做不起来,现在就做得起来。
第二个,我们现在的产业链制造业做的很宽,但是产业链上的服务企业大部分是外国企业,同样在产业链、供应链相伴随的服务企业,大量的外国公司我们开放,我们自己发展都是可以的,现在是大量的外国公司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企业注册点都注册在香港、新加坡等境外。
如果注册在境外的外资,我们欢迎注册到国内来做制造业服务业,另外也可以做这方面的服务业。外资来办金融机构也是服务贸易,学校、医院文化方面也是服务贸易,数字经济也是服务贸易,这一块可以展开。
除了顺着服务贸易把自由贸易区的政策用好用够以外,第二块现在中国制造2025,时间点也就是六七年的时间,这方面有九大行业,如果涉及到这个行业应该非常扎实努力的展开,这九个行业都是战略信息制造业,包括机器人等等一共九个方面,时间关系不展开。
第三个,ABCD的数字化平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形成的数字化平台,在5G的背景下搞产业物联网、互联网等等,这块有许多的业务可以做。
我们现在如果想搞金融,你现在再去搞银行、保险、证券意思不大,大机构早就把市场占领了,但是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这一块方兴未艾。
如果说过去5年你们搞了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房产公司、工业企业可能都搞了一些全牌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但这些金融机构脱实就虚,自我循环,现在资管业务一搞可能2/3都趴下来了。
前途是你趴在那里有几百亿、几千亿坏账,合理的方向是这些趴下来的金融机构,照样可以重组,和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供应链结合,为产业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服务不会坏账,实实在在,今后的空间极大,这也是一块。
我这么举例子都是大方向、大趋势上,中央政策也鼓励的,更重要的是市场决定未来,市场上这一块空间很大,所以跟着市场走、跟着国家的政策方向走,我相信大家的前景都会很好。
有一句话不能忘记,我们现在每个企业都在各行各业内发展,一定要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未来,如果你不出现新领域,又把自己原来熟悉的东西熊瞎子掰苞米丢一块捡一块的话,那也是得不偿失。
所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与时俱进的技术改造创新发展,同样是很有前景的,谢谢。
(本文作者介绍:重庆市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