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星球商评
今天下午,路透社突然爆出猛料:中国最大的P2P平台之一陆金所将退出P2P业务,转型成为单纯的理财管理平台。陆金所在回应路透社的报道时说,自己正在积极配合“三降”,存量产品不受影响。
就在上个月,传言画风还是大股东平安集团将拿出上百亿美元增资陆金所,且对于市场关心的P2P备案,陆金所说自己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两年前,63岁的成龙告诉媒体,自己有个关于娱乐圈的大黑幕,已经准备好要说出来,媒体问他什么时候说。成龙说:
等我百年之后吧。
王朴石告诉大星,带头大哥告诉你他准备好了的时候,你听听就得了。
陆金所是中国P2P行业野蛮生长的见证者。从2013年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有几家P2P平台成立。到2017年底,平台数量已经接近6000家,是2013年的9倍。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说过,那时的投资者远远超过借款人,借款人反而供不应求:
9点钟上班,9:05分就结束了。
各路神仙涌进市场后,计葵生所描述的天堂场景消失了。大星记得,当年百度关于理财的所有关键词都被P2P公司包养,加上各种影视作品的植入,以及线下铁军对中老年人的贴身营销,行业规模迅速壮大。
2014年开始,P2P就向广大投资者们科普了“跑路”这个词。最高的一个月,有100家出问题。当年,监管层给行业划了红线:
做中介,不能给自己担保,不要搞资金池,不要非法募集。
红线的效果类似老师们不断强调的:
不要早恋。
因为监管有盲区,P2P公司的老板们把担保和自融玩得炉火纯青。在e租宝被立案调查的2015年,全行业的成交量达到了一万亿。尽管雷声隆隆,但比银行高得多的收益率还是阻挡不了资金的涌入,2016年,行业成交量翻了一倍达到了两万亿。
这期间,陆金所一直是P2P行业的带头大哥。2016年底,合规问题的严肃性,让陆金所剥离了P2P业务,交给全资子公司陆金服,试图与雷声不断的行业切割。在2017年的一次活动上,计葵生说:
P2P业务只占陆金所的业务总量的10%。
大星看了一眼陆金所2017年报,P2P业务占到了陆金所总收入的92%,直到去年时,这一比例仍然超过60%。
一位大佬说过,人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活着,二是赚钱,但更重要的是:
活着赚钱。
作为P2P行业的带头大哥,每年陆金所都被传说要上市,但都没有了下文。加上这几年从副董事长到副总裁,陆金所的离职率太高,几乎每次媒体的标准句式都是:
陆金所XXX上市前夕离职。
2017年6月,央行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将不合规业务降低到零,互联网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也要下降。“三降”拉开了行业降温的大幕。
陆金所的估值也从顶峰时的600亿美元下跌至了380亿美元。去年底的融资里,想把估值做到400亿美元的他们,被机构们兜头来了一次冰桶挑战。
前段时间,央行下属的《金融时报》报道说,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了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会上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截至今年5月末,继续开展出借业务的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了57%;
借贷余额比2018年初下降了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了75%;
行业借贷规模、出借人次已连续11个月下降。
最近大星注意到很多网文作者在讨论小说怎么写才能不违规,其中一个答案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主角一穿越就先练《葵花宝典》。
(本文作者介绍:4分钟TMT、财经故事,文风通透幽默。代表作《华为令人浴霸不能》《范爷关山难越》等。)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