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机构 流通中国
北京市流通竞争力在35个目标城市中排名第3位,其中,流通规模指数与流通投资指数均高居榜首,流通投入指数排名第四,居于领先水平。北京市流通产业较为发达,流通基础设施完善且先进,流通产业规模庞大且实力雄厚,流通业法人企业数、从业人员数、资本规模均处于全国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流通业增加值等产出水平都较为靠前,每年有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发展流通业,万人占有流通业资本规模和从业人员水平均遥遥领先,流通业固定资产实现利税率水平也较高,流通业综合竞争力强。
北京市在流通成长指数、流通贡献指数、流通便利指数等方面竞争力较低。北京市流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由快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经营效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增长速度缓慢,需探索新的流通成长点。北京市总体经济规模雄厚,各项产业均衡和谐发展,流通业属于其中一环,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及GDP的比重相对不甚明显,流通业对北京市经济拉动率和贡献率较低。在以后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北京市应保持现有规模和投资优势,着重“补短板、调结构”,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并促进产业升级,使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发掘新的适合本市实际情况的流通业发展成长点,为北京市流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开辟新的空间。
(节选自《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17-2018》)
专家点评:
一、流通规模领先,消费正在转型,未来服务消费规模将超越商品消费
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北京流通规模为各城市之首,这是与北京的城市规模、消费能力相匹配的。但未来增长可能会发生以下变化:一是随着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将转向服务消费而非商品消费,因此,商品消费增长的速度会明显放缓,而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发生结构性变化;二是根据北京城市规划的要求,北京会进一步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中心城区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随着人口的减少,消费规模也必然会出现相应的缩减。
二、构建宜居之都,便利性流通设施建设将成为发展重点
北京中心城区的早期发展,多为大院自我更新式,便民便利性商业设施缺乏整体规划,导致配置严重缺失,在城市流通竞争力评价中流通便利指数排名仅为第24位。这一问题已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北京市频繁出台加强便民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与发展的措施,包括:放宽便利店经营的限制、鼓励社区闲置资源用于便民商业、制订街区商业生态配置指标等。在两到三年内,北京的流通便利性必然会有明显提升。
三、业态转型与升级,适应“云消费”时代的消费变革
随着“零距离”、“零时差”、“零渠道”的“云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实体商业提供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与一站式购足功能,已经被网购所替代。因此城市商业中心街区的体验化转型和区域、社区商业中心的生活方式中心化转型成为方向。前瞻的规划和科学的引导将带领城市商业的繁荣与复兴,而滞后于趋势的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未来,电子商务的培育、城市商业中心的升级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城市提升流通竞争力的焦点。
(赖阳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青年专家)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成立于2009年,由30余位中国顶级流通专家自发组织成立,是中国流通领域顶级智库组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内贸信息中心是G30的秘书处单位。微信号:liutong30renluntan)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