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背后 数据霸权下谁来保护民众安全

2018年08月30日16:36    作者:中信书院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中信书院

  当企业只顾着借助手上的超量用户数据扩张赢利,且缺乏有效监管时,这种数字化的垄断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盲区,用户也成为了数字平台的商品,被它消费。

  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途中被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后,舆论风潮并未平息。28日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王富民在接受媒体问政时透露,“滴滴出行出现那么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它一直拒绝接受政府的监管”。

  按要求,滴滴顺风车不仅要把车辆信息、还要把行驶路线传到政府监管部门,“但他们至今没有传送”。

  这恰恰指向了人们愤怒的焦点——滴滴掌握了海量用户数据,却对参与拉客的司机不予有效审核和过滤,任由顺风车等业务成为犯罪滋生的温床,服务投诉渠道形同虚设,敷衍拖延受害人的求助信息,甚至在定位追查犯罪人员时,拒绝向警方提供行车记录。我们不知道自己被匹配给了一个什么样的司机,上了一辆什么样的车,不知道这是一趟普通的行程,还是吃人的陷阱。

  这起事件背后,也显现出一个残酷的真相,如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全面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控制了庞大到无法估量的用户数据,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作为个体使用者,在巨头平台面前太过弱小无力。个人信息被储存在哪里?可能被谁拿去做了哪些分析处理?用户的诉求是否被听到,是否有改进?我们常常一头雾水,一无所知。

  当企业只顾着借助手上的超量用户数据扩张赢利,且缺乏有效监管时,这种数字化的垄断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盲区,用户也成为了数字平台的商品,被它消费。

  《未来简史》作者、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新作《今日简史》中讨论了当前数字霸权的问题:当掌控大数据算法的权利集中在一小群人受众时,我们面临着数字独裁的威胁。我们正在与算法绑定,被看透,被掌控,却得不到有效保护。数据——尤其是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数据——在未来应该由谁掌握,目前我们对此的关注和讨论还远远不够。

  以下内容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8月新书《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尤瓦尔·赫拉利 著。

  1、对于巨头平台,数据的诱惑力究竟有多大?

  在乐清女孩顺风车被害事件中,滴滴是受害人和加害人信息的第一持有方,而且对受害人亲属和警方都设置了很高的信息壁垒,俨然是一个数据霸主的角色。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互联网的数字霸权是如何出现的;为何数据在这批强大的科技公司手中,能转化为难以置信的资源和统摄力。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数据的价值。在这个数字时代,数据的价值就好比农耕和工业时代的土地和机械,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古代,土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产,一旦太多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贵族和平民。到了现代,机器和工厂的重要性超过土地,各种利益集团转为争夺这些重要生产工具的控制权。等到太多机器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就分裂成资本家和无产阶级。

  但到21 世纪,数据的重要性又超越土地和机器,于是新的斗争就是要争夺数据流的控制权。等到大多数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部分群体将一跃成为新的“统治阶层”,成为世界的新霸主。

  当下人类可能已经完全和计算机融合,一旦与网络断开便无法生存。在接入数字设备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监控,被记录,被分析。这些数字巨头完全可以通过算法摸清你的脑子在想什么,甚至更进一步与你的意识同步,预测并干涉你的思维和选择,为平台自身牟利。

  2、我们已经沦为数据巨头的商品,而不是用户

  数据和算法的威力超乎人的想象。争夺数据的比赛已经开始,目前是以谷歌、脸谱网、百度和腾讯等数据巨头为首。到目前为止,这些巨头多半采用“注意力商人”(attention merchant)的商业模式: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然而,这些数据巨头掌握的数据远比任何广告收入更有价值。我们不是他们的顾客,而是产品。

  DeepTech深科技曾经发布过一篇报道,讲述为何像苹果、微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能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原因就在于它们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巩固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

  “这些数据的详尽程度是过去其他公司难以想象的,它们可以帮助巨头公司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反过来又为它们增添了新的用户,获得更多数据——又是一个良性循环。”

  举个例子,也许你很久前看过一部片子,早就忘记了大半情节,但你的观看数据会被Netflix、亚马逊或任何拥有这套电视算法的人记录并分析,它们将会知道你的性格类型,也知道怎样能触动你的情绪。有了这些数据,Netflix、亚马逊会帮我们挑片挑得精准无比。你对这些完全一无所知,但算法对这一切却了如指掌,而且这些信息可以卖几十亿美元。

  同样,滴滴也曾对顺风车业务寄予厚望,这是一项可以充分发挥滴滴先进算法和海量用户优势的业务。通过对用户需求的预判性洞察,平台会知道什么时段、哪些地段会出现拥堵,某个写字楼或shopping mall会在什么时间突然涌出大量客流,顺风车可以不依赖补贴而取得高速增长。

  3、该由谁拥有数据?企业、政府还是个人?

  越来越多的数据从我们的大脑和意识,流向企业和政府的数据接收器,而一般人会发现很难抗拒这种过程。至少在目前,人们都还很容易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资产(他们的个人信息),以换取各种免费商品和服务的接入。

  这有点儿像非洲和美洲的原住民部落,不经意间就把整个国家卖给了欧洲某国,换来各种颜色的珠子和廉价饰品。如果大众未来想要阻止数据外流,可能会发现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几乎所有决定都得依赖网络,甚至医疗保健和生命延续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想要阻止一小群精英分子垄断这种神一般的权力,关键的问题就是:该由谁拥有数据?关于我的DNA、我的大脑和我的生命,这些数据到底是属于我、属于政府、属于企业,还是属于全体人类?

  把数据交给像滴滴这样的平台太不靠谱,极大可能沦为成就其激进的业务策略的工具。

  让政府介入监管,是一个讨论较多的解决方式,尤其是涉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业务领域。比如按要求滴滴顺风车需要把车辆信息、还要把行驶路线传到政府监管部门,而交通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出行已上传车辆数据110万辆,上传驾驶员数量96万人,按照其平台上已经积累3000万车主计算,滴滴驾驶员数据上传率只有3%。当然,授权让政府把这些数据国有化也存在很多问题,可能导致更多的舆论管控。

  “把数据所有权握在自己手上”听起来更有吸引力。但实际上许多用户对数据授权协议只是一扫而过,甚至忽略《服务协议》或《隐私声明》的具体内容,并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被共享或转卖。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用手机安装、打开第三方应用程序时,仅28.9%的受访者会仔细查看授权列表,52.4%的受访者会大概看一眼,17.1%的受访者基本不看。而即使认真查看细则的人,后续也极少追踪组织对自己数据的使用情况。

  这反映出我们对保护个人数据严重缺乏经验,从思想意识到技术操作还远远没有跟上现实的要求。

  讲到要拥有土地,我们已经有几千年的经验,知道怎么在边界上筑起围篱、在大门口设置警卫、控制人员进出。讲到要拥有企业,我们在过去两个世纪发展出一套先进的规范方式,可以通过股票的买卖,拥有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的一部分。但讲到要拥有数据,我们就没有太多经验了。

  这是一项更为艰难的任务,因为不像土地或机器,数据无所不在但又不具真实形态,可以光速移动,还能随意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副本。举例来说,能不能用算法形成网络,支持全球人类社群,让所有人共同拥有所有数据,一同监督未来的生活发展?这种建议是否可行?

  尤瓦尔在《今日简史》断言,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将是整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他呼吁所有政治家、企业、科学家、律师,甚至哲学家,加快脚步,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介绍:由中信出版集团打造的文化服务品牌,我们是新知识的传播平台,新思想的争鸣平台,新文化的建设平台。)

责任编辑:赵子牛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用户数据 滴滴 数据 顺风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微博大V:滴滴开发票功能失效 均提示请求超时 程维本命年:没想到滴滴2018年的主要业务是天天道歉 鸿茅风波过后:部分工人回来上班 生产正在缓慢恢复 王志安质疑湖畔大学学员"心疼柳青"论调:社会怎么了 嘀嗒顺风车司机直播女乘客牟利 直播间充满污言秽语 滴滴的声明治企史:玩文字游戏呛监管部门吓维权客户 中产消费寒冬来了:住千万豪宅 吃榨菜喝二锅头 马光远:政府千万不要管制房租 没有比这更坏的选择 加多宝被曝近70亿元资产被掏空:凉茶份额跌30% 国君喊反弹将演变为一次中级吃饭行情 黄燕铭灌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