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功
世界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浪潮,伴随着难民危机,伴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福利化这三化席卷而来。这是世界一个新周期的开始,不能用过去的一套来衡量现在的一切,否则就会感觉这个世界很奇怪。
世界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浪潮,伴随着难民危机,伴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福利化这三化席卷而来。很多人不明就里,就事论事地评论是非,看着振振有词,实际上完全没进入到格局之中,这是世界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根本不能用过去的一套来衡量现在的一切,否则就会感觉这个世界很奇怪。
我们这个世界总是周期性发展的,从事理论教育的学者用的是一套标准的教科书理论,他们与实际结合的不多,实际也不承担解释眼前一切的责任,所以最多是教科书讨论式的评论。如果结合历史实践来看,现在形势的发展符合周期性的特征,已经从一个周期,正在过度到另外一个新的周期。
过去考察美国伊利运河之后,我写过有关伊利运河对美国经济的重大影响,一方面这是一个基础设施的大投资年代,非常成功,等于在那个时代在美国北部开辟了水上“高速公路”系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位于伊利河口的纽约趁势崛起,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地位。此外,铁路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美国在1868年至1873年,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将33000英里的铁路轨道建成,这个基础设施大跃进的速度比中国现在的还快。
问题在于事情总有两个方面,伊利运河和铁路建设所代表的基础设施大投资年代,必然造成金融资本的极大活跃,建造伊利运河的很多资本就来自于各式各样的集资活动,债券市场突然繁荣,资本出现了迅猛的膨胀,围绕资本活动的各种服务业开始崛起。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资本活动在继续增长,争相要求回报,而且这种资本回报还因资本产业化的兴盛而产生叠加,资金成本大幅上升,社会上所有的成本都跟随上升,这样就将社会收入水平和制造产业利润回报的增长速度甩开了一大截,实业不可能跟得上金融快速前进并且恨不得再快一些的步伐。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涨价,就是收入不涨,利润回报不涨。于是,经济危机以及通常还会附带产生的金融危机就会出现大爆发。
没有什么比基础设施建设大潮更容易制造经济危机的,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大潮总是能够轻松凝聚大量的资本,对资本产生大量的需求。所以基础设施大潮之后的经济危机,这种现象也并非仅会偶然出现,实际世界各国每次基础设施建设大潮,都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并且以经济危机的发生而告一段落。《颠覆世界的城市化》一书已经清楚给出了有关的历史性结论,而事实也是这样,我们这个世界,循环往复,无人汲取教训,每次都有新的理由唱着老旧的歌,做着同样的事情,得到的结果也是同样的。最终结果就是经济危机,以美国为例,1860年之后,几乎每隔10年就爆发一切经济危机。
当明白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之后容易发生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可知道世界经济的潮起潮落是有周期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金融资本行业也明白这个道理,一旦警觉的金融资本发现大潮即将褪去的时候,收缩就是必然的。这个时候,经济体从注重经济增长的正反馈,急剧转向资本收缩的负反馈,这是一个过程,中间也有高低起伏,但大致趋势的表现是这样。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进入到资本收缩,比如加息、银根抽紧,债券价格上升的负反馈周期,这个时候经济的竞争,已经不是比较谁赚的更多,而是比较谁能最后生存下来,活着才是硬道理。于是,世界各国竞相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坦率地说,美国特朗普总统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理解的是,这个世界居然有如此之多的人无视经济周期的变化,希望坚持过去的一切。要知道负反馈的周期里面,同样存在着竞争,这个时候竞争的就是看谁撤的更快,能顶住当然更好,但如果顶不住的话,一场撤退的大竞赛就会开始。这种情形,犹如自然界中的雪崩,在崩溃开始的时候,跑在最前面而且跑的最快的人才有幸存的机会,后面的人,无论嘴上多有道理,但最后一定被吞没。这不是一个算账的问题,不是贸易当中的得失计算问题,而是一个崩溃中的竞赛问题。
现在看,无疑美国跑在了前面,它是最先明白过来的国家。
(本文作者介绍: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他是“新丝绸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他同时也是中国陆权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陈功先生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多所中国大学的教授及博士后导师。)
责任编辑:谢海平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