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隆国强
我们不应陶醉于过去的成功,而要回顾并总结提炼经验教训。
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被世界银行称为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获益较多的发展中经济体。回顾历史,我们不应陶醉于过去的成功,而要回顾并总结提炼经验教训,以利于指导未来的对外开放。如下几条经验十分重要:
第一,不开放就是死路一条,只有开放才能进步,才能让一个国家发展繁荣。
第二,开放永远在路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扩大开放。有些人觉得我国开放水平已经很高了,有人觉得当前我国资金已经够多,无须再引进外资了。实际上,针对变化了的国内外环境,相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国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否则就不可能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也不可能利用国外资源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第三,在全球化进程中,正确的开放战略是保证一个国家趋利避害的关键。世界上真正封闭的国家并不多,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开放的,但是并不成功。中国在40年间走出了一条渐进式开放的道路,紧紧围绕工业化目标,抓住了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通过把外来投资者的资金、技术、生产、管理和海外销售渠道的优势,与我国低成本优势有机结合,使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跃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大国,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问题。国内外经验说明,对外开放并不是“一开就灵”,正确的开放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讨论扩大开放,要认真研究新一轮开放的目标和重点
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讨论扩大开放,不仅要坚定开放的信心,而且要认真研究新一轮开放的目标和重点。通过总结各国在制定对外开放战略时所依据的基本因素,我们提出了一个三元模型。
首先,开放战略的设计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开放本身不是目的,在任何阶段,设计开放战略都是为了实现国家阶段性发展目标。我国的发展总目标始终是建设现代化强国,过去几十年,中国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加速工业化,围绕这一目标,对外开放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化的“外汇缺口”。当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我们需要思考通过未来开放战略的调整,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而最终服务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其次,要考虑到所处的国际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过去40年,我们把握住了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境转移的重大机遇,增强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2008年前长达十几年的全球繁荣带来了许多市场机会,使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实现出口快速增长。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新一轮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来势迅猛、方兴未艾,对全球的生产价值链和生产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时,如果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够把握好这个机遇的话,它就可能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另外,我们还面临着研发全球化、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人才加速向中国汇聚等新机遇。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已经发展为经贸大国,从以往只能捕捉国际环境机遇、规避风险,到如今具备了塑造国际环境的影响力。这种国际影响力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创造更多的机遇,运用得不好就可能给自己带来挑战。特别在中美关系方面,要处理好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关系。因此,运用好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来塑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新阶段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
再次,要适应我国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优势、劣势的转换。我们当前处在比较优势转换的关键期,过去支撑我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逐渐削弱,因此,必须依靠新的优势,如丰富的人力资源(每年800万的大学毕业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大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如何在未来开放中发挥好这些新优势,把新的比较优势转换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是我们在制定新一轮开放战略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的开放战略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以“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为新的战略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中国的开放战略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以“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为新的战略,这里面包含着两方面目标:
第一,推进我国国际竞争力升级,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金额约三分之一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我国参与的高新技术产品往往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较低端的、低附加值的环节,还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增值环节。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此外,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是比较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外开放不足、对内管制过度,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所以,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适应比较优势的变化,我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推动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二,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迈向现代化强国,对我们来说,一个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增强软实力对于营造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至关重要,运用得好就会带来机遇,运用得不好则会带来挑战。
在多边层面上,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目前,全球的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碎片化、低效率、包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作为新兴大国,中国需要贡献更多的智慧。在区域合作方面,要针对区域一体化的趋势,真正制定好区域合作战略。十九大提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创新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内容十分丰富、目标非常宏大,提出四年来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进展,下一步需要从战略高度谋划,扎实稳步推进。当前,要着力作好“一带一路”机制和规则建设。
此外,我们还要统筹考虑与主要经济体和周边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处理好双边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之间的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真正让两国利益深度融合,才能为我国创造一个合作共赢的良好外部环境。
从长远来看,一个世界强国的实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顶端、在国际规则制定上具有主导权、在国际货币体系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平行地追求这些目标。我们必须要分清各目标的先后顺序,把握好轻重缓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全球化新机遇,在技术领域实现赶超。以此为基础,逐渐提升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地位,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在开放中守住两个底线,即资源安全与金融安全。
(本文作者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部长。)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