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黄志龙
总的来讲,那些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全国整体增速,而经济增速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GDP数据虚高的可能性较大,后期对前期经济数据水分进行挤压的可能性也更大。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GDP数据前夕,天津、内蒙古、辽宁三省市分别大幅下调2016年GDP数据、工业增加值等关键指标,让舆论和市场分析人士颇感意外。地方政府纷纷对各自的经济数据“挤水分”,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地方政府统计数据水分到底有多大?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省市的GDP增速都高于全国GDP整体增速,进而导致全国各省市GDP总和高于全国GDP的怪状,地方政府统计核算存在泡沫也几乎是学界和市场的共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发展是硬道理”衍生出来的地方政府经济锦标赛和“唯GDP论”的政绩考核体系。
在此,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一下地方GDP统计数据的水分到底有多大。从数据上看,2016年全国GDP增速为6.7%,低于全国整体增速的地区只有辽宁、山西和黑龙江三个省,其余28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速都高于全国整体增速(见下图),这一现状显然有悖于一般的逻辑和常识。
地方GDP统计泡沫具体有多大的规模?进一步的测算后发现,地方GDP统计泡沫可以2004年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阶段,但这并不能说明1990-2003年地方政府GDP统计无泡沫,而是与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密切相关。直到2005年末,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全国31个省级调查总队才基本建成,在此之后,2004-2014年,地方统计数据泡沫开始大幅攀升,2014年全国GDP为56.4万亿元,各地加总GDP则超过60万亿元,统计水分规模达4万亿元。近三年来,随着中央政绩考核体系不再强调“唯GDP论”,统计水分也有所回落,2016年已回落至3.6万亿元左右(见下图)。
地方政府“自揭伤疤”意欲何为?
在岁末年初、地方政府领导人密集调整和国家统计局即将发布2017年全国GDP数据的时间点,内蒙古、辽宁和天津对上一年度GDP数据和工业增加值大幅下调,显得有些蹊跷。为何地方政府采取“自揭伤疤”的行为,其真实意图和大的政策背景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即将推行的全国GDP统一核算改革。2017年6月2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国家统计局对方案的解释中明确指出,此次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有三方面:一是有利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衔接;二是有利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质量;三是有利于科学研判经济运行形势。
改革后的核算主体,将采取“下算一级”的方案,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负责,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共同参与的统一核算”。同时,“市级、县级生产总值核算改革方案由上一级统计机构参照《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研究制定。”
从时间上看,此次改革方案将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于2019年正式实施。由此可见,GDP统计核算上收至国家层面,将使得此前地方统计数据的作假掺水的问题原形毕露,地方政府与其等待被中央点名或追究责任,不如主动“挤水分”,下调虚高的经济数据。
其次,地方政府面临刚性的政府债务负担和虚高的GDP。近年来,随着PPP项目的兴起与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推进,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压力仍在不断提升,风险不断积累。与此同时,2017年财政部“多管齐下”、“开前门、堵后门”连续下发50号文和87号文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明确“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2017年末财政部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2018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
由此可见,2018年对地方债务的清查只会更严、融资约束只会更强,在虚高的GDP与刚性的债务负担面前,地方政府只能压缩GDP的数据泡沫,把真实财政和债务状况展示给中央政府,向中央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或者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分配中争取更高的额度。
最后是新时代的政绩考核体系淡化了GDP目标考核。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处处都在强调高质量的发展,而不是高速的增长。未来三年,防风险、精准扶贫和治理污染三大攻坚战,彰显中央政府转变政绩考核的决心。因此,在淡化GDP目标考核之后,地方政府将能够将更多地目光聚焦于三大攻坚战的推进和目标实现。
还有哪些省份可能挤压GDP数据水分
当前,“大大方方”披露经济数据水分的省份只有辽宁、内蒙古和天津等地区,但经济数据虚高的问题并非个案。实际上,国家审计署披露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显示,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中10个市县(区)出现明显的虚增财政收入问题。2017年7月,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反馈结果也点名批评了内蒙古和吉林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这些官方披露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
从被点名的五个省份看,内蒙古已主动下调GDP和工业增加值数据,而吉林近年来GDP一直是低位增长,云南、重庆、湖南等省市GDP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增速,但财政收入增长却普遍低于全国平均增长,其中吉林省财政收入更是负增长。
总之,那些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全国整体增速,而经济增速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GDP数据虚高的可能性较大,后期对前期经济数据水分进行挤压的可能性也更大。
(本文作者介绍: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