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央行将于2月5日降准的时机是否已真的到来?

2024年01月25日18:20    作者:莫开伟  

  意见领袖 | 莫开伟

  在1月24日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潘功胜行长向外界表示,央行将于2月5日降低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并宣布1月25日起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可以说,在全国大部分地方普遍处于大雪纷飞的严寒冬天里,央行降准不期而至,这个消息无异于冬天里的“一把火”,尽管“这把火”还不是全国银行机构、实体企业和民众最迫切需要的,但无论如何也让全社会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之所以说“这把火”不是最迫切需要的,是因为实体企业和民众对当前银行降低LPR利率是望眼欲穿,只是因为这项预期在多种因素驱使下暂时落空。而且,银行当前资金仍显相对宽松,并没有出现如往年的“钱荒”;尤其是当下银行资金缺乏更多可供投放的优质信贷项目,民众的消费信贷需求也没有得到有效释放,这一切都需要降低全社会的融资成本,才有可能将银行信贷潜能、企业与民众的融资需求潜能都激发出来。

  那么,央行缘何先降准而不是先降息?2月5日降准时机是否真的已来?这两个问题都非常关键,也是广大网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期让全社会对央行即将实施的降准货币政策操作有一个全面了解,也对央行先行降准予以充分理解。

  降准时间窗口已打开。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龙年的“春天”序幕已拉开,今年全国各地政府都已确定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的各项目标,更需要稳健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来蓄积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动能,这要求央行以及银行机构货币信贷政策要先行,做到早行动,早投放,早见效,避免不予则废现象。尤其,2024年可能会因为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以及刺激经济保持较快恢复速度,信贷投放总量会超过2023年,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银行机构具有充足的可用于投放的信贷资金,显然这无疑需要央行降准来提供充裕的市场流动性。

  而且,先降准释放足够流动性之后,才会增强银行机构的无成本资金,就有可能带来较强的金融连动效应,即一方面可降低银行机构总体融资成本,缓解银行机构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压力,也可促使商业银行有降低贷款利率的欲望和冲动,央行授权银行机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就有可能下调;另一方面,因为贷款利率降低会刺激实体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这样商业银行不会为拥有足够的信贷资金找不到贷款投放项目而着急,使银行信贷投放与实体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出现“双增长”的可喜局面。

  降准有利环境已形成。从国内看,与全球高通胀背景相比,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没有通胀和通缩问题,2021年、2022年CPI涨幅分别是0.9%和2%,2023年CPI涨幅为0.2%,一直低位运行;尤其是2023年CPI连续4个月负增长,更为央行实施降准降息货币政策操作腾挪出了更大空间;且央行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也有必要进行及时降准。

  从国际形势看,2024年作为全球金融动态与走向参照系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方向已出现了一个转向的苗头,从2022年3月份美联储启动加息,到现在美国的政策利率已经上调了525个基点,达到了5.25%-5.5%,欧央行也连续10次加息,将主要再融资利率从0%上升到4.5%,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其央行的利率水平都处于一个历史高位,这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金融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持续加息对美国与欧洲的金融经济都是承受不起之重,美联储大概率会结束加息,这样美元指数进一步大幅走强的动能将会减弱,也为我国央行降准创造了有利环境,中国央行有必要抓住这个机遇适时降准,不会导致国际游资大幅逃离中国金融市场。

  降准也或许是救市之需。当前金融生活中,一个令民众谈论最多、也令人最担忧的问题就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萎靡不振,A股大盘指数近两年一直呈下滑态势;而眼下似乎也没有更有效、更直接的措施来刺激股市回暖;非但如此,港股也是相当疲弱,恒生指数、富时中国A50指数等都长期低位运行,这一切都需要出台相关刺激金融政策,央行降准无疑成了拯救股市的一项强有力的“影子政策”。为何说央行降准是A股的“影子政策”,因为降准的作用对股市只是潜在的,降准释放的资金并不能直接流入股市,但由于金融市场高度关联性和互融性,降准资金会通过各种途径“暗地”流入股市一部分,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阻止的。

  那么,2月5日央行降准将对改善我国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到底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据分析,将对银行机构、实体企业、居民以及资本市场带来诸多实质性效应:

  就银行而言,目前虽然没有往年的“钱荒”,资金也相对充裕,还有不少银行机构一时难以找到优质信贷项目可投,存在资金富裕现象,有人觉得此时降息比降准更重要;但实际上来看,央行有意先降准释放更多市场流动性,让银行机构更加宽裕,使其筹资端的成本降低,这样才有助于银行机构形成降低LPR的欲望和冲动。此次央行降准释放约1万亿元市场流动性,这其实是央行发放给银行机构的“无息贷款”,商业整体融资成本按现在存款利率1年期1.5%来计算,1万亿元可减少筹资成本支出150亿元,这为央行授权银行机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提供了充足的动能。而且,筹资成本节约150亿元,也对有效缓解银行机构净息差收窄压力、提高银行机构经营盈利能力和防金融风险能力等都起到实质性作用;如此,则下一次LPR报价利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这样有助于引导整个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大好形势的到来。

  对于实体企业来说,由于银行筹资端成本下降,将对LPR利率下降形成实际性推动,LPR报价下调将成大概率事件,这样实体企业贷款利率下降带来融资成本降低将不可避免:一方面,会刺激实体企业信贷需求,为银行信贷经营创造更多的优质项目,使银行资金富裕局面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实体企业贷款数量扩大支付成本反而下降,对实体企业减轻生产经营负担、提高经营盈利能力、恢复经营生机活力将起到有效润滑作用,也将为我国经济尽快步入快速复苏通道营造有利金融氛围。

  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由于LPR利率降低,居民信贷融资成本将大幅下跌,居民按揭贷款、消费贷款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利率都有可能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可有效提振住房部门贷款需求,对拉动我国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蓄积巨大的金融动能。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由于A股一直处于低迷态势,降准尽管不会直接流入股市,但金融市场互通性以及企业资金流动的互融性,不可避免地将有部分资金流入股市,这对提振股市将起到有效用。潘行长向市场宣布央行将于2月5日降准,A股、港股首先感知政策“温度”,已出现全面大反弹局面,截止收盘,沪指涨1.8%,报收2820.77点;深成指涨1.0%,报收8682.19点;创业板指涨0.51%,报收1696.19点。北证50指数跌0.65%;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627.13亿元,合计成交7669.55亿元;香港恒生指数涨超3%,恒生科技指数涨超4%,富时中国A50指数涨幅扩大至超2%。

  可见,央行降准给市场投资者的不仅仅是资金,也更是信心,目前中国A股太需要提振投资者信心了,央行降准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所有投资者所期待的。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