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研究:我国进口结构变化新趋势与优化方向

2023年05月09日17:03    作者:中银研究  

  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积极扩大进口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优质商品进口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也能推动国内企业提升效率、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供给端的提质增效。我国进口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变化。进口消费品占总进口比重上升;进口中间品占比下降,我国正从中间品进口大国逐渐向中间品出口大国转变;进口资本品占比稳中有降。我国进口在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外部分消费品在质量、安全方面仍有差距,初级中间品进口定价权缺失,部分核心关键零部件存在“卡脖子”问题,高端数控机床、光刻机等制造设备仍受制于人等。为此,应多措并举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持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通过整合行业力量提升我国企业国际议价能力,大力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明确提出“拓宽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资源进口渠道”。扩大优质商品进口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也能推动国内企业提升效率、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供给端的提质增效。近年来,我国进口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变化。从三大品类[1]来看,进口消费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上升,由2010年的7.8%上升至2021年的11.1%;进口中间品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是主要进口品类。2011年该占比为52.3%,2020年下降至46.7%,2021年略有回升;进口资本品占比稳中有降,从2010年的43.2%下降为2021年的38.6%(图1)。

  一、消费品进口增速放缓,结构分化

  2010-2021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金额不断增长,从2010年的109.1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2797.3亿美元。但消费品进口金额的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27.8%降至2019年的3.6%。新冠疫情暴发后,消费品进口增速有所回升,2020、2021年增速分别为8.4%、24.5%(图2)。其中,蔬菜、肉类、乳品等食品进口增速较快,2020-2021年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5%、29.5%、23.6%,较消费品复合增速高出18.8、13.3、7.4个百分点。疫情使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场景受限,居民对食品等商品需求增加,或带动相关消费品进口增速回升。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占比来看,我国已成为消费品进口大国,我国消费品进口占全球消费品进口的比重由2015年的4.13%上升到2020年的5.68%。从消费品进口占我国总进口比重来看,消费品逐渐成为重要的进口品类。2010年,消费品进口占我国总进口的比重为7.8%,2021年上升为11.1%。近年来,我国居民进口消费需求增长较快。2019年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4.1%的消费者表示将增加购买进口消费品。其中,消费者对化妆品、珠宝首饰、母婴用品、钟表眼镜、乘用车、食品进口商品的购买意愿最为强烈。虽然县域农村在各垂直商品领域的进口消费额占比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京东发布的《2022进口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1年县域农村市场进口品牌商品成交额增长174%,县域农村市场在宠物生活、美妆护肤、营养保健品类的进口品牌商品成交额分别增长2.7倍、2.3倍、2.1倍。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消费品进口呈分化特点(图3)。一是汽车、半耐用消费品[2]进口占比下降。2010年,汽车占我国消费品进口的比重为45.8%,2021年下降为29%。尤其是2020年“国六”标准实施后,部分进口车因无法满足排放要求而延缓进入我国市场,进口汽车金额下降了9.2%。2010年,半耐用消费品进口占消费品进口的比重为9.3%,2021年下降为6.6%。国产品牌的快速崛起对汽车、半耐用消费品进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同等价格下,国产品牌的配置、质量往往更加优越,这削弱了进口品牌的竞争力。此外,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再盲目崇尚进口品牌。二是加工食品、饮料占比稳中有升。加工食品、饮料在进口消费品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19.7%上升至2021年的21.4%。不同于汽车、半耐用品,在食品领域,我国消费者往往会将“进口”与安全、优质划等号,我国消费者日益注重食品安全,带动食品饮料进口快速增长。三是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2010-2022年,农产品进口金额复合增速为11.4%。其中,粮食是主要进口农产品品类,2022年粮食进口占农产品进口的34.94%。农产品进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的工业、医疗等用途日益丰富,加之我国14亿人口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农产品需求稳步扩大。同时,为缓解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资源压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进口采取适度扩大的战略,带动农产品进口增速提升。

  从我国消费品进口来源分布来看,美国是主要来源国(表1)。此外,从巴西进口消费品的增长态势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与巴西之间的粮食贸易发展较快,2018年,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超过了美国。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我国减少了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首次从巴西进口玉米,巴西逐渐成为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重要伙伴。

  国内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导致部分消费品进口和出境购物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性能日益重视,尤其是在食品领域。本土供给不能完全适配高端消费需求,导致部分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2010-2021年,乳蛋品、水果坚果进口金额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8、18%,较进口金额增长率分别高出9.5、13.6个百分点。同时,这也导致居民海外购物趋势加强。疫情暴发之前,我国居民出境旅游消费支出连续8年位列全球第一,2019年出境游消费超1338亿美元,增速逾2%。“爆买”成为海外消费市场专门用于描述我国游客的词语。

  此外,国内外产品价差大也是我国居民者出境购买增长的主要原因。调研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我国内地市场价格较香港高出45%左右,较美国高51%,较法国高72%。税率较高、品牌差异化定价是国内外产品价差大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口税目较多、税率较高。进口消费品从入关到消费者手里通常会被征收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三个税种。自2015年以来,我国已陆续降低了部分服装、箱包、鞋靴、特色食品、药品的进口关税。但目前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仍有待进一步降低。例如,部分新鲜水果、干果以及坚果等产品的进口关税约为25%-30%。加工的谷类(大米、玉米粒等)、葡萄酒和其他果酒、人造黄油以及加工猪牛肉等产品的关税约为25%-65%。摩托车、雪地车以及房车等产品的关税水平为10%-45%。二是国际品牌商差异化定价,如箱包奢侈品牌在国内的定价通常较海外高20%以上。虽然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国际品牌商的差异化定价存在抑制作用,但目前高端商品的中外价差依然较大。海外购物需求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消费品市场缩减、物流等相关就业机会流失。

  二、中间品进口占比下降,定价权和产业转移趋势值得关注

  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价值链长度的不断延伸,中间品贸易蓬勃发展,并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中间投入品在推动生产率进步和长期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达经济体出口的中间品蕴含高质量研发投入和先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中间品进口始终是主要品类。进口中间品促使国内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触、使用发达国家生产的高技术零配件、高端生产设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中间品进口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占比为52.3%,2021年占比为50.2%。与此同时,我国中间品出口增长较快,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南近三分之一的中间品来自中国。我国正逐渐由中间品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转变。

  根据广义经济分类法(Broader Economic Categories,BEC),中间品可进一步分为初级中间品、半成品、中间零部件三类。2010-2021年,我国进口的半成品占中间品进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初级中间品、中间零部件占比呈下降趋势(图4)。

  (一)初级中间品进口占比较高,定价权缺失值得关注

  初级中间品是工业生产持续稳定运行的必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的“燃料”。按照BEC分类,初级中间品主要包括未经加工或已经简单加工的农、林、牧、渔、矿等产品。我国的初级中间品进口主要集中于初级工业用品、初级燃料两类,如石油、石油

  产品及其副产品、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焦煤等。此外,近年来天然气、软木及木、纸浆及废纸进口增长明显。整体来看,2010-2021年,我国进口初级品占中间品总进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为54%,2021年为46.5%,但仍是占比最高的进口中间品。目前,我国超过80%的铁矿石、铜、铂需求依靠进口满足。新能源金属,如锂、钴、镍、铂,对外依赖度也分别高达69%、66%、98%、87%。

  我国进口初级中间品较多的原因在于:一是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规模逐渐增长,并向全球价值链上游逐渐攀升,进口初级中间品可以补充我国国内的生产需求缺口。二是我国原材料资源分布不均、开采成本高。以石油为例,我国石油资源多位于内陆荒漠的深层区,对开采技术要求高,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成本约为每桶50美元,相当于中东地区的4倍左右。且我国原油资源多为稠油,含硫量高,品质相对较差。三是原材料替代技术进展缓慢。例如,铂作为优质催化剂的重要元素,在燃料电池中具有核心作用,被誉为燃料电池的“心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全球铂需求大增,供应出现短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降铂、零铂两个替代方向,欧洲已出现用铁替代铂应用于燃料电池的技术,而我国的技术研发仍未取得突破,导致铂进口依赖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初级中间品市场中,强大的购买力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价格接受者的局面,甚至出现“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的现象。由于产地、期货投机市场、供方垄断、国际政治等原因,很多商品价格的实际涨幅大大超出了反映供求关系的合理范围,不但使我国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还导致我国基础原材料价格和中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产生输入性通胀压力,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给我国进口结构带来安全风险。

  我国在初级中间品进口领域的定价权缺失,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企业集中度较低,无法形成影响寡头垄断的合力。虽然我国占全球大宗商品进口量的五分之一,但企业集中度较低,在议价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集体活动”。以铁矿石进口为例,我国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约70%,但CR8(前8家企业的总市场份额)只有40%左右。而铁矿石的国际供给方是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3家寡头公司,控制全球78%的铁矿石海运贸易市场,牢牢掌握铁矿石的定价权。二是商品期货交易价格已单向影响现货交易价格,使商品交易价格脱离了现货供求关系。全球原油、煤炭交易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价格为基准;农产品交易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价格为基准;铝、铜、铅、锡等金属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为基准;棉花价格以利物浦交易所价格为基准;燃料油价格以新加坡普氏公开市场价格为基准。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主要参与者是金融机构,其动机是持有敞口头寸寻求价差利润,而非套期保值。这不仅使期货交易规模远超现货交易规模,也改变了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的形成机制,价格波动范围脱离了实物供求关系机制。为稳定成本,实际商品需求方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掉期交易,反而使金融机构的定价权进一步加强。

  (二)半成品进口占比稳中有升

  2010-2021年,我国中间半成品进口金额呈上升趋势,占中间品进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19.8%上升至2021年的35.1%。从主要产品来看,我国进口的半成品主要是钢坯、塑料、化纤等。作为全球最大的粗钢生产国,我国的钢铁行业具有明显的“大进大出”的特点,不仅进口了大量铁矿石初级原材料,还进口了大量生铁、钢坯、直接还原铁、海绵铁块团等半成品,服务于我国钢铁成品材的生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碳目标影响下,我国鼓励钢材半成品进口的力度较大。2021年5月1日,我国对生铁、再生钢铁原材料、烙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关税。促进钢铁半成品进口便利化,对扩大铁资源供给,减少能源、铁矿石消耗,改善国内钢铁供需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经验来看,沿产业链攀升通常会带来半成品进口减少。2010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呈现整体向上游攀升的趋势。根据WWY[3]方法,2010年,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为0.896,2021年上升至0.912,上升幅度为11.8%。但我国半成品进口并未随之减少,反而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国际政经格局变动等非经济因素或是重要原因。国际政经格局变化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限制政策,为使终端产品能够顺利出口至全球,国内企业不得不进口国外半成品,或将本应在国内完成的半成品生产环节转移至国外,导致我国半成品进口增加。

  (三)零部件进口占中间品比重有所下降,但部分仍面临“卡脖子”问题

  2010-2021年,我国进口零部件占中间品比重有所下降,2010年占比为26.2%,2021年占比为18.4%。这反映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国产代替进口效果显现,我国自主创新水平有所提升。从半导体等重要领域看,2020年以来零部件自给率明显提升。半导体晶圆产线中,2020年真空泵国产化率为16.7%,2021年国产化率快速提升至30%。相较于进口零部件,国产零部件具备交期短、服务本地化的优势。关键进口零部件交期可达10-15月,尤其是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进口零部件厂商会优先满足海外设备厂商的零部件需求,导致国产设备厂商获得零部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国产零部件企业产能扩产灵活,交期上具备优势。此外,零部件使用过程中产生磨损、损耗,需要定期维修,国产零部件厂商具备本土化优势,就近设厂、服务更加便捷。

  虽然近年来零部件进口占比呈下降趋势,但关键核心零部件仍然面临“卡脖子”的问题。2020年,中国科学院列出35项“卡脖子”技术清单,其中11项是零部件,包括芯片、触觉传感器、手机射频器件、高端电容电阻、铣刀、高压柱塞泵、透射式电镜、掘进机主轴承、微球、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扫描电镜(表2)。

  表2:2020年中科院公布的35项“卡脖子”技术

名称

类型

描述

光刻机

母机设备

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

芯片

零部件

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电子系统、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中,我国国产芯片占有率为0

操作系统

软件/系统

3家美国公司垄断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航空发动机短舱

部件

飞机上安放发动机的舱室,是航空推进系统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约占全部发动机的1/4左右

触觉传感器

零部件

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大多从事气体、温度等类型传感器的生产

真空蒸镀机

母机设备

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日本Canon Tokki独占高端市场,掌握着该产业的咽喉

手机射频器件

零部件

射频芯片将数字信号转化成电磁波,高端市场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博通3家垄断

iCLIP技术

实验技术

是研发创新药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重型燃气轮机

部件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舰船、火车和大型电站。我国具备轻型燃机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赖引进

激光雷达

部件

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组件

适航标准

标准

由于国产航空发动机型号匮乏,缺乏实际工程实践经验,我国适航规章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

高端电容电阻

零部件

国内企业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在工艺、材料、质量管控上相对薄弱

核心工业软件

软件/系统

EDA是芯片设计生产的必备业软件,国产EDA对先进技术和工艺支持不足

ITO靶材

材料

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还用于太阳能电池和抗静电镀膜、EMI屏蔽的透明传导镀膜等

核心算法

算法

核心算法差距过大,导致国产机器人稳定性不佳,故障率居高不下战

航空钢材

材料

飞机起落架的强度必须十分优异,只能依靠特种钢材。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是美国的300M钢,该材料采用真空热处理技术,避免了渗氢,零件表面光亮,无氧化脱碳、增碳和晶界氧化等缺陷,提高了表面质量。而国内用于制作起落架的国产超强度钢材有时会出现点状缺陷、硫化物夹杂、粗晶、内部裂纹、热处理渗氢等问题

铣刀

零部件

铣磨车是钢轨保养的必要设备,铣刀是其最核心部件

高端轴承钢

材料

高端轴承用钢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基本上被世界轴承巨头美国铁姆肯、瑞典SKF所垄断

高压柱塞泵

零部件

液压系统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部件之一,高压柱塞泵是高端液压装备的核心元件

航空设计软件

软件/系统

 

光刻胶

材料

光刻胶主要成分有高分子树脂、色浆、单体、感光引发剂、溶剂以及添加剂,开发所涉及的技术难题众多

高压共轨系统

部件

电控柴油高压共轨系统相当于柴油发动机的“心脏”和“大脑”,其品质的好坏,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

透射式电镜

零部件

冷冻电镜可以拍摄微观结构高清3d彩照,透射式电镜的生产能力是冷冻电镜制造能力的基础之一

掘进机主轴承

零部件

掘进机主轴承直径一般为几米,是结构最复杂的一种轴承,制造需要上百道工序

微球

零部件

微球,直径是头发粗细的三十分之一。手机屏幕里,每平方毫米要用一百个微球,撑起了两块玻璃面板,相当于骨架,在两块玻璃面板的缝隙里,再灌进液晶

水下连接器

部件

水下连接器对海底观测网系统的建设、运行有重要作用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材料

多项关键材料决定着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性能,但国内没有批量生产线

高端焊接电源

部件

国外焊接电源全数字化控制技术已成熟,国内仍以模拟控制技术为主

锂电池隔膜

部件

高端隔膜技术具有相当高的门槛,不仅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还需要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团队、纯熟的工艺技术和高水平的生产线

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

零部件

目前国产医学影像设备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赖进口

超精密抛光工艺

工艺

集成电路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配件、数码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均需超精密抛光工艺

环氧树脂

材料

碳纤维质量能比金属铝轻,强度高于钢铁,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等特性,其中一个关键的复合辅材就是环氧树脂

高强度不锈钢

材料

不锈钢的强度和防锈性能是鱼和熊掌般难以兼得的问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

软件/系统

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是Oracle和MySQL,都是甲骨文公司旗下的产品。竞争者还有IBM公司以及微软公司的产品等

扫描电镜

零部件

一种高端的电子光学仪器,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生物、医学、冶金、化学、半导体等领域和部门

  资料来源:根据《科技日报》系列文章整理

  三、国产替代战略下资本品占比持续下降,但仍需加强创新生态建设

  2010-2021年,我国进口资本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占比为43.2%,2021年占比降为38.6%。我国的资本品进口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仪器和用具、办公室机器、自动数据处理仪器。从具体产品来看,高端数控机床、光刻机、真空蒸镀机等严重依赖进口。2021年我国机床进口金额约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9%。

  相较于中间品,资本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改进、研发效应的溢出更具有长期影响。进口资本品的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更大的生产规模。与进口中间品相比,进口资本品后,企业更有可能开展研发活动,其生产率和规模的增长速度也更快。从长期来看,通过增加员工培训、机器设备蕴含的高新技术溢出,进口资本品对企业有较为长期生产率促进效果。同时,进口资本品对研发活动的诱导效应更为明显。有研究测算,我国资本品进口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占总生产要素进口的50%以上,其中,25%来自于长期效果和研发诱导效应。从投资效率看,进口1美元中间品平均带来2.2美元的额外收入,而进口1美元资本品平均带来13美元的额外收入。

  我国进口资本品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国产替代的持续进行。随着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加大、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提升、企业降低成本需求增多,近年来,资本品国产替代效应持续显现。从机床行业来看,2018年以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持续高景气,对机床行业催生了新的需求,传统海外机床品牌经验优势有所减弱,国产机床与其位列同一起跑线。国内机床公司凭借本土服务优势快速响应,实现进口替代。以海天精工纽威数控为代表的民营机床企业收入快速增长,且已具备独立量产高端数控机床的能力。在2011-2019年行业下行周期中,民营数控机床企业能够维持稳定的净利率水平,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精度、可靠性及核心功能部件领域逐步突破,实现高端机床进口替代的良性循环。

  虽然资本品国产替代进程持续加快,但目前仍面临以下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创新生态系统有待建设。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赖以存续、发展的环境。从中美创新生态对比来看,美国的创新生态以合作、开放为主,将竞争者捆绑到一起,谋求彼此发展。以谷歌为例,为激励开发者加入,谷歌系统收取的应用销售佣金极低,通过与开发者分享共同创造的价值,谷歌打造出了全球最为成功的软件层。我国的创新生态以竞争为主,零和博弈、迫使用户二选一、“杀熟”等做法层出不穷,过度的竞争实际上消耗了社会资源。第二,我国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追求利润“短平快”的认知里,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改进、市场营销等环节均以提高收益、利润为核心出发点,资本市场估计体系的底层逻辑是短期现金流。这就导致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有所忽略,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诞生短期内无法实现产品落地的前沿技术。

  四、政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

  一是持续加大减税力度。2016-2021年,我国关税总水平从9.8%降到7.4%,但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依然存在调整的空间。应进一步调整食品、医疗保健品、母婴用品等居民消费意愿较大的商品进口关税,满足居民合理需求。二是积极发挥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点展会的平台作用,持续放大展会的溢出效应,助力全球优质消费品精准有效地对接我国市场,提升供需的适配性。三是加快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针对重点消费品建立分拨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等专业进口平台,改善国内供给。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业态,进一步优化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增加消费需求旺盛的产品,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五是推进进口贸易便利化,深入拓展单一窗口功能,提升通关效率,简化证件办理,为扩大优质消费品的进口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持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整合行业力量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测预警。紧盯国际国内重点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变化,加强供需和价格走势分析研判,及时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二是进一步强化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稳定煤炭生产,加强储备能力建设,持续抓好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引导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国内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增储上产,增强供给保障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和预期引导。加强现货期货市场的联动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四是整合行业力量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加大后向整合、打入上游供应链,加大力度参股国外资源公司,乃至谋求对海外矿产等资源的控制权。加大行业整合力度,适当提高自然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推动相关企业优胜劣汰,通过提高集中度提升我国企业的地位和议价能力。

  (三)大力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

  一是通过政府力量调节核心技术创新与短期浅层应用的矛盾。前沿核心技术的创新短期内难以转换为实际效益,需要发挥政府力量,对有科技创新潜力的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对边缘交叉学科的融合提供研究平台,形成鼓励核心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担当企业社会责任,搭建行业的基线底座,开放优势资源,为广大开发者提供创新平台,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创新发展、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三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导资本市场形成尊重科技、理性估值的氛围。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按照广义经济分类法(Broader Economic Categories,BEC),全部商品可分为消费品、中间品和资本品三类。

  [2] 半耐用品是指消费者不需经常购买、但购买时需仔细挑选、能够使用一段时间的消费品,如纺织品、鞋帽、家具等。

  [3] Zhi Wang,et. Measure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Global Business Cycles, Working Paper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