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明:平安资管高调发声“无功而返”背后的声誉风险管理

2023年05月08日09:31    作者:李利明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利明

  5月6日,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伦敦时间5月5日汇丰控股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结果,平安资管提出的分拆汇丰亚洲业务决议案遭股东会否决,这标志着自4月18日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发声表态“汇丰有必要推动结构性的战略重组改革”以来,平安和汇丰双方几轮回应表态有了最终结果。对于平安资管而言,这次高调发声和“无功而返”的结果成为诸多财经类媒体关注报道的话题,这就给我们提出几个问题:面对重大投资对象,保险资管公司如何适当发声?保险资管公司如何考虑重大投资中的角色定位?保险资管公司如何做好声誉风险管理?

  保险资管公司如何适当发声?

  我们首先简单看一下平安和汇丰发声的时间线:

  4月18日,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发声,认为汇丰有必要推动结构性的战略重组改革,并建议从原来的分拆方案调整为战略重组方案。黄勇称,推动汇丰亚洲业务战略重组,将总部设于香港并独立上市,将为汇丰的所有股东带来诸多收益。

  4月19日,汇丰控股董事会作出回应并表示,由平安提出、转变汇丰亚太区业务结构的建议,会严重影响汇丰环球业务策略的成效,并且大大蚕食集团的收益、回报、股息及股东价值,损害汇丰独有的环球业务的定位。因此,汇丰不能支持或向股东推荐这些由平安建议、涉及改变集团结构的方案。

  4月20日,平安再度发声,称迄今为止,汇丰从未就新战略重组方案与平安做正式的讨论。

  伦敦当地时间5月5日,汇丰召开股东周年大会,汇丰控股股东投票否决了由中小投资者代表提出的股息调整与业务重组计划,与董事会建议相符。汇丰在公告中称,大股东平安在该等及其他若干决议案上投票反对董事会的建议。

  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表示,很高兴看到绝大部分汇丰股东以压倒性票数支持银行的策略,并拒绝再讨论银行的架构,“董事会、汇丰同事以至股东们现在可以举步前进,迈向我们专注服务客户、推动更加强劲的业绩,以及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的共同目标。”

  平安资管6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尊重汇丰股东的选择。同时,建议汇丰董事会和管理层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听取来自股东的建议,不断改善经营和管理,提高公司价值。

  从这几轮发声来看,平安资管的表态成功引起了市场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引发了汇丰的回应,但自身的诉求未能通过股东大会投票,属于“高调发声”、“无功而返”。其实,如此悬殊的投票结果(在已投票的投资者中,19.78%的票数支持要求汇丰定期报告分拆亚洲业务的可能性,80.22%的票数反对;19.2%的票数支持将股息提高到疫情前的水平,80.80%的反对。按大约50%的投票率推算,平安的票数大约占股东周年大会投票的所有票数18-19%),表明平安资管在汇丰的机构投资者中孤军奋战,这个“无功而返”应该早在平安资管的意料之中。

  从声誉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平安资管此次发声对于自身的声誉有害而无益——平安资管从4月18日到5月6日的表态,不能让媒体和平安的投资人认为对汇丰的投资是一笔理想的投资,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平安资管在提出激进建议之前的考虑不周,未能料到汇丰管理层会直接反对,并且相关提案在股东大会投票中以悬殊的比例未获通过。 

  我们再看汇丰控股4月18日以来的股价,到4月底汇丰的股价一直小幅波动,直到5月2日汇丰披露了一季度业绩后,午后股价上涨了3.38%。可以说,平安资管的发声并未造成汇丰的股价上涨,未能让自身所持股权的市值有所提升。

  那么,平安资管此次发声的意义何在?笔者认为,这涉及到保险资管公司如何看待自身在重大投资中的定位。

  保险资管公司如何考虑重大投资中的自身定位?

  自2015年起,平安资管逐步增持汇丰,成为汇丰的长期投资者。截至2022年末,平安资管持有汇丰控股8%股份,仅次于贝莱德,为其第二大股东。在过去几年国内A股市场“野蛮人”频频出手的背景下,这是否也预示着平安资管可能成为汇丰“门口的野蛮人”呢?

  事情没那么简单。在全球金融界,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于境外机构或者资金控制本土金融巨头都十分敏感,基本上都不会批准,甚至介入其经营也基本不可能。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2007年中投公司通过建银投资入股黑石10%,还是日本多家金融巨头对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华尔街巨头的入股甚至成为其大股东,或者是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对花旗集团等的投资,这些外资基本上承诺不派驻董事或者不允许派驻董事,只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峭壁边缘”,除了欧美国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兼并收购外,不干预这些金融巨头的经营都是外资入股(哪怕是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对于欧美金融巨头而言,外资机构投资入股,哪怕持股比例再高,也不可能对经营施加影响,不可能充当这些金融巨头的“门口的野蛮人”。平安资管在投资汇丰之前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至少在2015年以来与汇丰的互动中应该更加意识到这一点。

  平安资管既然明确了就是汇丰的财务投资者,即使成为第一大股东也不会改变这一现实,就要从如何确保自身投资的财务收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这笔投资。基于财务投资的考虑,平安资管只需要考虑两件事,一是能否通过“低买高卖”而获利,二是能否在持有期间获得令人满意的分红。即使对后者而言,也是被动接受的结果,而不是通过影响甚至干预汇丰管理层而实现的。

  基于这种认识,平安资管对汇丰的战略和经营无需评头论足,更没必要公开喊话,引发市场关注和媒体报道,只需像二级市场投资者那样操作即可。即使对汇丰的经营状况或者对管理层不满,向机构投资者转让所持股权或者在二级市场择机卖掉即可。公开喊话既可能因为被投资对象公开拒绝而形象受损,可能引发中小投资者对于被投资对象经营前景不稳定的担心,从而导致其股价下跌,这是自我伤害。

  保险资管公司如何做好声誉风险管理?

  保险资管公司是负责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子公司,由于不直接接触保险客户、不对外发售相关资管产品,受到媒体的关注较少,声誉风险压力相对较小,并且往往由母公司承担。对保险资管公司而言,声誉风险管理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确保出色的投资业绩是保险资管公司声誉的基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人,首要关注被投资公司的两个方面:一是其股价变动情况和投资期间的分红情况,也就是综合的投资收益;二是其经营业绩状况,也是支持股价长期表现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市场、媒体及母公司等利益相关者最看重的维度。巴菲特就是依靠几十年出色的平均回报率一次次穿越牛熊周期而赢得了大师的声誉,虽然在投资暂时失利或者错过好公司时也频频受到媒体和投资者“廉颇老矣”的质疑。因此,只要保险资管公司披露了良好的投资业绩,无需太多的宣传也会受到媒体和市场的高度认可,自身的声誉价值也会得以提升。

  其次,当投资遭遇重大失败或重大亏损时,如何做好解释或者采取应对措施?如果保险资管公司的一项重大投资,因被投资对象出现重大风险而严重亏损,如投资境外金融机构遭遇金融危机而血本无归,将会快速成为市场关注和媒体报道的焦点,这时就需要坦承投资决策失误,对相关决策者进行问责,并相应的进行管理层重组等,以期望部分挽回市场和媒体的信心。如果保险资管公司因为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如操盘手发生超越权限的投资操作而发生重大交易亏损,将会成为市场热点事件,成为几乎所有财经类媒体关注、采访、挖掘、深度报道的话题,不仅对自身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这时保险资管公司的反应,特别是如何发声和采取行动就至关重要——应对处置得当可能是重大声誉事件;如果应对处置不当,很可能是特大声誉事件甚至是全行业的特大声誉事件,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再次,当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对象发生重大丑闻,特别是在ESG等领域发生让公众和社会难以接受的恶性事件时,应及时发声表明态度并采取相应行动,这是保险资管公司自身的社会价值标准和道德水准的反映。

  此外,当保险资管公司进行境外投资时,被投资对象如果卷入政治敏感性话题时,特别是卷入到政治层面的矛盾冲突时,如何做好表态将是一项声誉风险管理的技术性挑战,如何让情绪激动的民众不把矛头调转指向自身,是重大的危机公关考验。在这方面,保险资管公司如果不及时主动承认相关投资并针对冲突做出明确表态,一旦被媒体或其他公众“挖”出来,很可能会面对一场声誉危机挑战。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道誉声誉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原民生银行办公室新闻宣传处处长。)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