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莫开伟
据10月4日《证券时报》卧底记者被招聘到深圳市两家助贷中介公司掌握的信息显示:目前深圳市虽没有一个准确的信贷中介灰产公司数据,但一定是一个庞大数量的存在,深圳有些地方平均下来“每栋大厦都有一家这种公司,仅杭州广大融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就在北上深苏杭五地招聘近200名销售人员。就全国而言,这个数据可能更是庞大到了惊人的程度,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都有不少类似深圳信贷中介灰产类产公司的存在。就全国而言,这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贷灰色产业链。
这些信贷中介灰产主要通过大量低门槛招聘人员通过冒用各家银行的名义并以电话方式向客户宣传和兜售信贷中介业务;同时,通过高额低息贷款、房贷低息转商贷等方式套路客户、与银行联手给客户做假骗取银行贷款资金等方式,榨取客户1%至3%的助贷服务费,最高的服务费甚至可高达18%至20%,以成就信贷中介灰产公司的暴利和助贷人员自己的业绩。而一些对银行产品不了解、缺乏金融知识又需要资金的人就会心甘情愿地支付高额服务费,任由他们榨取。
目前来看,信贷中介灰产公司带来的问题确实不少:一是信贷推销员不厌其烦地给客户打电话,对一些不需要贷款的人来说形成了严重的电话骚扰,影响民众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二是由于忽悠客户形成的套路,让客户为了获取贷款支付高昂的服务费,助长了高利贷行为,加大了信贷成本,使社会弱势金融群体受到的盘剥更重;三是庞大信贷中介灰色产业链形成,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四是容易导致个人或企业信息买卖的泛滥,导致大量个人信息的泄密,增加了民众对个人信息的不安全感。五是信贷中介公司与银行相关人员合谋骗取银行贷款,容易导致银行信贷发放的风险,也会使银行信贷投放偏离正轨,使大量信贷资金流向金融监管部门禁止流入的楼市以及经营贷领域,造成信贷统计数据失真和导致信贷调控政策的失灵;同时,也容易诱发金融犯罪以及其他金融腐败行为,对银行正常的信贷内控机制形成了冲击。六是信贷中介公司与贷款人之间容易形成各种纠纷,诱发刑事案件,加大社会稳定的压力。
由此,对于信贷中介灰产野蛮生长的行为,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刻不容缓的魄力和勇气对其加大监管力度,遏制其野蛮无序生长,防止出现尾不不掉或带来严重金融隐患的“马后炮”现象发生,比如P2P出现之初没有采取有效监管措施最终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金融风险。而信贷中介灰产其实也是一种“乱办金融”的违法行为,应列为取缔或打击对象,最好是通过调查摸排掌握真实情况、通过建立社会立体监管体系等方式,将其“一网打尽”,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其彻底从中国民众的社会金融生活中消失。
非但如此,我们还应从信贷中介灰产中看出其折射出的深刻社会问题。事实上,信贷中介灰产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的,它是背后隐藏的各种社会问题的综合暴露。目前看,信贷中介灰产崛兴折射出了五大社会问题:
社会信贷有较大缺口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为信贷中介灰产崛兴提供了土壤。从披露的信息看,信贷中介灰产人员将推介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通过正规金融渠道难以获得贷款或资金存在困难的个人、中小企业,这类有贷款需要者只有少数资金存在临时性困难,大都属贷款资质不够或较差的,且贷款偿还能力不强,贷款还具有较大的风险,银行不愿意给他们提供贷款。他们被资金逼急了,没有办法就只能听信信贷中介灰产人员的忽悠,投入到了信贷中介灰产的怀抱,这实际也是一种无奈抗争的表现。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让信贷中介灰产有了生存的社会土壤。这需要我们正规金融机构的积极作为,降低贷款门槛,创新贷款方式和贷款产品,将一切有效金融需求收入囊中,让所有信贷中介灰产无机可侵。
银行信贷监管漏洞以及不切实际的任务考核,为信贷中介灰产崛兴创造了条件。目前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表现上看是较为完善和严密的,金融监管部门也有规定,不准银行与社会各类助贷机构进行合作,但由于监管机构缺乏专门的检查和监督,加上商业银行对基层行处的信贷考核力度较大,比如疫情发生后,国家为扶持受到冲击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要求银行增加相应的企业经营贷和普惠金融贷款发放量。尤其是2020年6月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指标。如要求五大国有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绩效考核中权重提升至10%以上等。一些基层银行网点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或明或暗地与信贷中介灰产联合作假,甚至还存在与信贷中介灰产一起合谋将助贷中介业务做大,而上级行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使信贷中介灰产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没有基层银行网点的积极配合,信贷中介灰产不可能一天天坐大。由此,封杀信贷中介灰产机构,还需银行养成“打铁还要自身硬”品质,更需监管机构减少一些不切实际的信贷考核指标,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规经营成本,彻底打消商业银行基层网点与信贷中介灰产进行利益勾连的企图,净化社会信贷环境,让信贷中介灰产无法生存。
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不到位或流于形式,为信贷灰产中介崛兴提供了催化剂。上面说到了,需要从信贷中介灰产处获得贷款或资金支持的,大都是打“信息差”的“擦边球”,这至少反映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银行普惠金融政策信息缺乏较高的透明度,让那些有临时资金需求的客户无法到正规金融机构处获得满足;二是普惠金融普及的程度不高、范围过窄,使受惠的人群远远不够,尤其是使一些弱势社会金融群体或企业无法或仍然被排挤在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之外。三是目前中央政府或金融监管部门提倡正规大型金融机构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到县以下经济区域设立服务网点,看来一些银行依然只打雷不下雨,流于形式,这更提高了社会普惠金融的难度。对此,消除信贷中介灰产,需要国家正规大型银行机构发力,真正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肩负普惠金融使命,将普惠金融机构向县以下经济区域延伸,大大降低信贷门槛,提高民众尤其是弱势金融群体的信贷易得性,使信贷中介灰产无隙可钻。
个人信息管理存在巨大漏洞,为信贷灰产中介崛兴提供了利益寻租空间。从披露的信息看,信贷中介灰产的从业人员能够推销其贷款中介业务,主要需要银行机构配合和个人或企业信息两个支点。而这两个支点,目前对于信贷中介灰产来说都不是难事,前面说到了信贷中介灰产轻松将银行信贷工作人员搞定,且银行本身对助贷中介助力信贷业绩完成有一定需求,这为信贷中介灰产兴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信贷中介灰产获取个人或企业信息就更加容易:信贷中介推销员们每天拨打的电话号码及个人信息来源主要有四类:小区业主、企业老板、有贷款记录的人,及通过广告提交贷款申请的人。据某地产中介透露,只需500~1000元就能从小区物业或者保安队长那里买来整个小区的业主数据,这已经是一个半公开的市场行为。此外,还有许多渠道可以获取个人信息,比如各种线上助贷平台、保险公司、汽车销售公司,甚至银行贷款记录名单通过信贷经理或内部人士也能拿到。这反映出我国个人或企业信息泄露或买卖也到了十分泛滥和猖獗的程度了,中央政府亟需建立全民个人或企业个人信息保密的社会体系尤为迫切和重要,并将个人信息保密真正纳入到法治高度,对向信贷中介灰产机构私自买卖或提供个人信息的严厉追究刑事责任,让没有人敢私自买卖个人信息。只有扎牢个人或企业信息的保密口袋,才能从根本上斩断信贷中介灰产的生意链条,使其无法继续存活在社会金融生活之中。
金融监管机构与公安部门没有将其纳入监管范围,为信贷灰产中介孽生创造了契机。对信贷灰产中介这颗寄生在我国金融肌体上的“毒瘤”,中央政府以及金融监管机构也已察觉并引起了高度重视,今年10月14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关于警惕贷款中介不法行为侵害的风险提示》,对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的表现进行了描述,比如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骗取高额手续费;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等等,提醒有借款需求的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警惕非法中介或不法行为侵害权益,防范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骗取高额手续费、提供名不符实的中介服务等陷阱。但目前对这种行为只是提醒而没有正式纳入监管范围,也没有纳入法治轨道,更没有与公安司法机关建立协调平台联合打击信贷灰产中介行为,使得信贷灰产中介出现不断疯长之势。由此,金融监管机构与公安司法应高度重视信贷灰产中介给社会金融带来的危险,树立为民除害和消除金融隐患意识,及时联手,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纳入法治轨道,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和打击目标,拿出当年整顿P2P平台的勇气和决心来整治信贷灰产中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和取缔一起,让信贷灰产中介无处遁形。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