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明谈中小银行上市:做好声誉风险管理准备了吗?

2021年06月21日09:56    作者:李利明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利明(北京道誉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执行董事)

  6月18日,齐鲁银行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接下来还有十几家中小银行在排队上市。从获得证监会的上市批复后,中小银行就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中小银行上市:做好声誉风险管理准备了吗?

  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变化

  中小银行上市之后,在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客户和员工的变化不大,监管机构、投资者、媒体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在当前的银行监管趋势下,中小银行经营范围主要还是限于当地,主要还是和当地政府部门打交道,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在监管机构对互联网存款和银行异地经营限制较多的情形下,客户基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本地企业和个人;由于开设异地分支机构的限制较多,员工也主要来自当地,这些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基本没有变化。

  监管机构方面,上市之后银行的监管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在原来由银保监会派出机构进行法人监管、风险监管、治理监管的银行业基础上,作为上市公司,增加了证监会和交易所对其交易行为和披露行为等诸多方面的监管。上市银行需要遵守上市公司的相关监管规定,按时做好财务状况的定期披露和各类重大事项的及时披露;进行再融资需要经过交易所的审核通过和证监会的同意注册批复,期间往往要经历交易所的审核问询或者证监会对于申请文件的反馈意见;稍有披露不当就会招致交易所的关注甚至谴责,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工作函,甚至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投资者方面,上市之后银行的投资者主体发生重大变化,上市之前银行的投资者数量不多,基本上都是地方财政或国资、当地民营企业以及少量战略投资者,没有个人投资者。上市之后银行的投资者群体一方面是数量增加较多,从几十个投资者增加到几千甚至几万个投资者,并且从原来只有地方国资和企业投资者变为包括企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者群体。在其中,基金公司和保险投资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对于上市银行进行专业分析并作出投资决策,体现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频繁变化;个人投资者对于上市银行的各方面消息都十分关注,会在各个股吧和投资论坛中讨论相关银行,并且可能参加股东大会来表达态度或提出质询。

  媒体方面,关注上市银行的媒体大大增加。传统上,中小银行只是当地媒体关注的对象,除了发生极个别的在行业具有恶劣影响的事件,如齐鲁银行2010年的“伪造票证案”,地方性银行主要负责人涉及严重违法违纪以及2019年以来几家地方性银行因谣言引发流动性风险等之外,全国性媒体对未上市的中小银行关注很少,至多就是针对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发一则消息,重点关注和深度报道几乎没有。上市之后,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股价表现、高管状况、披露状况和投资者动向等等都成为全国性媒体关注的内容。

  声誉风险管理的要求变化

  客观上讲,上市之前中小银行几乎不需要考虑声誉风险,它们居于一隅,只需要和当地几家官方媒体搞好关系就可以了,基本不需要考虑全国性媒体,不用考虑如何应对突发风险事件、如何做好各类媒体回应等等,声誉风险管理状况对经营发展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从提交上市申请那一刻起,中小银行的声誉风险环境就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一举一动都将成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全国性媒体和各类财经自媒体都会关注上市银行的方方面面,因此,上市银行必须随时做好声誉风险隐患的防范和突发风险事件的媒体回应,声誉风险应对是否得当将对经营状况、市场价值乃至监管评级等产生重大影响。

  上市之后,中小银行需要面对此前从未遭遇的声誉风险环境,媒体的负面报道将不断发生,如:

  某些关键业绩指标不佳,定期报告发布后媒体纷纷就这些指标大做文章;

  股价一路下挫,市盈率和市净率等估值指标排名靠后,个人投资者在各种股吧和论坛中纷纷指责甚至谩骂;

  一些有影响的机构投资者退出主要流通股股东行列,引发媒体关注;

  一些证券公司研究报告给出“卖出”评级,评级机构对银行的评级下调,并给出“负面”展望,媒体纷纷报道;

  证监会和交易所对于上市银行及主要负责人行为的关注、通报和处罚被媒体广泛报道;

  在再融资过程中,监管意见及反馈,特别是反馈材料披露的风险信息受到媒体的关注报道;

  一些不良媒体对上市银行进行持续的恶意报道,特别是在报道标题中频繁提及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

  面对这些方面的负面舆情和声誉事件,上市的中小银行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但是不可能置之不理:一些全国性媒体的报道可能引发银行监管机构的问询乃至现场检查,引发交易所的关注问询甚至立案调查,影响到各个监管机构的反应和评价;此外,一些重大负面报道可能造成上市银行的股价剧烈波动,直接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

  上市之后,中小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就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银行的决策层必须高度重视并为之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基于中小银行的地域限制、人才限制和财务约束,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全国性媒体关系的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声誉事件应对处置的经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治理架构的建立,都近乎于从零开始,艰难起步,甚至要以发生重大声誉事件为代价而逐步开始。

  (本文作者介绍:北京道誉声誉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原民生银行办公室新闻宣传处处长。)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声誉风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