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时:数字货币重新定义的不只是货币

2020年10月30日13:54    作者:舒时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舒时

  10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了一个关于新金融体系的演讲。其讲话引发中国各界诸多讨论,笔者所在的诸多微信群,从商圈到投资圈,以及各类别的学术圈,都有很多人讨论。

  大概看了一下,众人争议的焦点,很多是由于马云的“金句”所引发的。主要涉及有以下几个有意思的观点:

  1. “巴塞尔协议,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

  2.“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系统,中国实际上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

  1. “中国,需要很多的‘政策专家’,而不是文件专家。”

  4.“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非常严重,也影响了很多企业家。”以及后来补充说的“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

  1. “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就像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

  针对上述言论,评论者有关注蚂蚁金服的垄断地位;有关注中国IT公司在使用所谓的大数据时,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还有人关注蚂蚁明明依附银行做着支付业务,却着重定义自身为科技企业而非金融企业,可能是出于估值与规避监管的意图……

  凡此种种,只能说,对于同一番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与大家的行业背景、学术背景以及个人价值立场都有关系。

  在这里,笔者不想再就上述言论展开讨论,不过建议所有对马云上述言论想发表意见的人,先把他的演讲内容完完整整地听完。

  如果不是很了解马云的夸张演讲风格,如果不是亲自听完马云的整个演讲内容,了解每句话的上下文意境,而只是看自媒体或是网上摘录的评论的话,对于上述几个“金句”的理解,可能会产生不少的误解,甚至会有大相径庭的判断。

  笔者这里只想谈谈马云演讲最后部分提及的中心内容。因为听完整个演讲,我觉得他的演讲内容其实主要是在迎合整个峰会的主题:“危与机:新格局下的新金融与新经济”。如果听者只是因为上述某种夸张的观点,就偏离了马云整个演讲的主旨,我觉得可能并非马云初衷。

  应该说,马云的观点的确很犀利很大胆,他说到“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还说到“新金融体系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

  熟悉中国“币圈”和“链圈”监管现状的人都知道,敢在公开场合做这样的陈述,是需要一定的胆量的。实际上,今天很多内地媒体对于在中国内地公开发布唱多“数字货币”还是抱着极为审慎的态度。

  尽管马云的胆量已经够大,但如果就金融科技给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以及给各国金融当局带来的潜在冲击而言,马云的提法可能还不够大胆深入,还不够尖锐。

  事实上,当马云说到“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时,给人感觉他对数字货币给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全面冲击,要么是认识不足,要么是不敢向公众、向金融监管当局揭示这一新事务可能引发的颠覆性影响。

  在数字货币领域,比特币和以太坊为金融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不论是从支付系统、信用认证,还是从资产的形式与确权认定等方面,其带来的影响都是实实在在的,非常深刻的,而且正在迅速演变之中。

  数字货币不是“可能”重新定义货币,而是已经开始重新定义包含货币在内的“金融”领域。

  近年来,随着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加密货币进入实务创新阶段,从现有的运作模式来看,区块链金融至少从四大领域重新定义传统的金融服务。

  第一,从资管角度来看,加密货币的出现,令虚拟资产成为全新的门类,虚拟资产管理也迅速崛起。在香港,早在2019年10月4日,香港证监会便公告,确认虚拟资产可以属于投资品,并表示此类资产的管理活动同样也要受到证监会的规管。这相当于已经把以数字货币为主的虚拟资产,从过往的民间“江湖”纳入投资殿堂,进行合法合规管理。随后不久,香港证监会又陆续批核了虚拟资产管理公司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牌照。

  金融界应该认识到,接下来,如何对以数字货币为主的虚拟资产进行估值、定价、实施投资组合管理,实施风险控制等,都是需要尽快研究的课题。

  第二,从融资角度来看,以加密货币为主的数字货币,已经从两大领域对传统金融进行了突破。

  首先,加密货币独特的发行机制(如ICO与IEO等)是对现有融资模式的突破。发行人用自身数字货币换取投资人手上(流动性更强的)数字货币,这开创了权益与债务之外的第三种融资模式。这种做法在中国内地目前仍然未解禁,但是在香港等海外市场,已经出现了“有法可依”的迹象。

  其次是DeFi的出现,允许持有加密货币的资金需求方在传统银行之外寻求另一种借贷模式。DeFi实际上是利用加密货币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信用”创造,这实际上开始对现有的借款模式产生重大冲击。

  2020年是DeFi快速增长的一年,抛开这个领域的非理性繁荣与投机泡沫,若仅从金融需求的角度来看,DeFi的高速增长,反映的是人们对于急于摆脱传统金融中介的需求,是一种另类的普惠金融需求。传统金融的从业者不能忽略这种需求,更不能忽略DeFi市场规模增长所隐含的喻义。

  第三,从金融中介服务端来看,区块链技术及加密货币正加速促进虚拟资产交易所的变革。

  2020年8月底,香港证监会原则性批准了BC科技集团旗下的OSL公司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的申请。这也意味着亚洲第一个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在中国香港诞生。

  反过来看,传统交易所是否敢于革自己的命,为ICO、IEO及DeFi等模式提供应有的虚拟资产中介服务?这或许关系到它们能否在未来获得进一步发展空间。同样,随着数字货币以及虚拟资产的盛行,传统的银行、信托、估值、审计、法律及合规机构,都需要开始为区块链金融的发展进行与时俱进的自我变革。

  在海外,已经有了针对数字货币的保险产品、托管机构、审计服务以及合规机构。即便中国内地目前对于数字货币还没有放开,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客户识别,建立金融体系共享的尽调系统,早已提上议事日程。

  第四,从金融监管层面来看,加密货币的发展,对货币监管当局、证券监管当局、各级行政及立法机构均提出了全新的监管命题。

  在世界上不少国家,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创新已超越了当地金融监管当局的理解范畴,因此如果有关当局再不重视数字货币所创造的全新金融体系,有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发现,当局可能在某些领域会失去对“金融”的控制权。

  严重的话,部分弱势的货币当局会发现,自己的法币不再被轻易认可,本国的金融体系也不再完全被企业和居民接受,当局不仅无法再象过去那样合法地获得充分的铸币税收益,更有可能被迫接受另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金融体系(这在世界部分国家已经出现了苗头)。

  好在上述情况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但很显然,各级监管部门只有掌握最前沿的区块链知识、熟悉不断演变的加密货币、跟进分布式金融的机制变革,才能判断未来的风险所在。

  从世界不同经济体监管部门近年来对主权数字货币、虚拟资产管理以及虚拟资产交易所的“沙盒监管”等措施来看,不少经济体的监管层已经开始与“去中心化”展开博弈。

  可以预见,区块链创新重新定义金融的过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科技创新与传统监管间的博弈互动可能会不断演变,但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开弓便没有回头箭!在重新定义金融的过程中,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论是金融民工、专业投资者、金融科研人员抑或政策制订者,都必须积极参与这一进程,否则很可能便会被这一历史进程所抛弃!

  马云认为,可以利用数字货币来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并认为这种改革是“要付出牺牲和付出代价”——笔者认为,他在这里只强调了创新会面临的代价,却没有点出另一层更重要的:如果不创新,不利用金融科技尽快推进全新的金融体系变革,可能付出的代价会更高。

  本文原发于奇点财经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金融市场专家,《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