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疫情重创经济 当前重点是保护企业、维持现金流

2020年04月01日20:11    作者:李礼辉  

意见领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动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礼辉

  据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公布的数据,新冠病毒疫情已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创。2020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31.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0.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减少1.4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GDP的1.4%;进出口4.1万亿元,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进口下降2.4%。

  经济数据表明,拉动经济增长的3驾马车均已失速,中国经济一季度下滑已成定局。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只有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最低值38.8%还要低3.1个百分点。 

  依靠我们的体制优势和公共医疗基础设施优势,依靠医护人员无私的奉献和专业的服务,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成功,国内新增病例趋近归零,病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当前的战疫重点转为对境外输入病源的管控并防止疫情反弹。

  战疫初胜为重振经济赢得时间,复工复产已经拉开大幕。但经济的全面复苏还将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劳动力返岗数量将直接影响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实际产出。

  各地政府公布的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80-90%,但工厂开工不等于全岗位复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恢复实际产能,首先取决于劳动力返岗的数量和生产岗位复工的具体比例。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应该进一步安排农村劳动力尽早返岗工作。由于疫情防控限制了运力,加上部分地区仍须对流动人口实行限期隔离,预计最快到4月中旬,制造业的劳动力返岗才能全部到位。

  第二,客户回流数量将直接影响体验式服务业的现金流和经营效益。

  餐饮企业的线上服务只能部分替代店面服务,而且线上服务提供的大多是便于配送的大众化餐品。旅游企业的线上服务只是推销手段,而非旅游产品的最终消费。有足够的客流,才能有营业额有现金流,也才能有盈利有效益。在餐饮业方面,2季度餐饮企业应可逐步开店,但仍须执行客流限制和人际间隔,预计营业额顶多只能达到常态营业的一半左右。在旅游业方面,由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主要经济体首当其冲,许多国家不得不采取锁国封城的措施,跨境旅游和商务旅行按下了暂停键,何时才能恢复,完全取决于全球疫情管控的效果和进度,预期有可能停顿3-6个月。酒店、航空客运、铁路客运、海上邮轮、旅游公司等旅游企业将陷入困境。

  第三,全球性供需失衡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

  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一个相对均衡的整体,按照市场机制和国际贸易规则调节运行。我国既是零部件、工业中间产品、工业最终产品制造大国,又是工业产成品、农产品、文化产品消费大国。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对完整,但也不可能自我闭环运行。例如,我国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高端芯片80%依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生产的零部件、工业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相当一部分出口到全球市场。

  从新冠病毒疫情流行的趋势来看,在高压管控态势下,一个地理区域疫情高峰持续的时间最短2-3个月,不同地理区域疫情相继发生,全球经济遭受创伤的时间有可能长达半年以上。一些企业因全球供应链断裂,零部件、工业中间产品供货不足,将无米下锅;更多企业因全球需求放缓,市场萎缩,订单减少,将难以维持正常生产和经营。

  综上所述,疫情的冲击已经将全球经济逼近衰退的边缘。我国具有体制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产业链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不可能出现全局性的经济危机,但经济增速下调已在所难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出现亏损也在所难免。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中央做出明确决策。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有序推动复工复市,扩大居民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

  3月初,我在短文中述及,为了应对疫情冲击,重启经济,可在1-2年的短周期内将中央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5%左右,并略微放宽对地方政府负债的限制。3月中旬,我提出,此时盲目扩大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很可能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推进内涵上具有新一代技术特征和社会特征的新基建,有利于从根本上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动能转换,但应求之更优,不宜求之过快。

  财政和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核心工具和杠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我认为,当前的重点目标应该是保护企业,维持现金流,重点对象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

  在正常经营环境下,应该允许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但在疫情冲击引发的经济下行阶段,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将因停产停业大面积出现经营困难。中小微企业资本金有限,生产经营一旦停顿,现金流就会干涸,撑不住多久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财富的基础,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属不易,保护企业,就是保护国民经济的基础。

  财政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减免税收,没有利润自然就不必缴所得税,重要的是减免增值税等中间税,可以先设定6-12个月的税收减免期,分行业、分企业规模制定具体减免比例;其次是给予财政补贴,定下大原则,一一落实到企业,并注意切实防止骗税骗补。这样做,近期财政收支平衡的缺口必将扩大,但可以保护企业,也就是保住中长期的税基。

  金融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首先是适当放宽金融监管尺度。受疫情影响产生的贷款还本付息逾期,可考虑在特定阶段暂不计入逾期或不良,不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对于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应该适当放宽尺度,根据经济重启需要的周期以及资产质量变动的滞后期,可考虑给予1-3年的宽松期。按照银保监会2019年的监管强化标准(HRS),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不得高于2%,拨备覆盖率不得低于150%,拨贷比不得低于2%。预期疫情冲击造成的不良贷款将在今明2年集中暴露,建议考虑调整2020-2022年的监管标准,允许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到2.3-2.5%,拨备覆盖率下调到100-120%,拨贷比下调到1.2-1.5%。

  其次是适当放宽信贷准入门槛。商业银行对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信贷准入,可以适当放宽疫情流行期的现金流、利润率等指标的审核尺度,更多侧重对经济重启后的财务指标分析预测。对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信贷决策要加快,帮助企业维持必要的现金流;信贷定价要降低,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银行的信贷定价主要取决于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我国尚有一定的货币政策空间,中央银行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有效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可考虑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进一步降低再贷款、再贴现、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的利率水平,帮助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资金成本。疫情流行和经济重启阶段,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成本必然上升,可考虑对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给予税收优惠。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现行的金融监管规定,一般是针对常态经济环境制定的,监管部门应该明确哪些规矩在多长周期内予以放宽。金融机构愿意为经济重启多做贡献,但多少会担心秋后按老规矩算账。

  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应对疫情、重启经济的特定时期,保护企业,维持企业的现金流,让企业活下去,看起来是权宜之计,但其实事关长远,不得不保,不能不保。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意见领袖对话财经大咖)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数字金融 疫情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