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央行定向降准影响几何?

2020年03月16日09:13    作者:梁红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梁红

3月13日下午,央行宣布[1],将于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符合预期

  人民银行自2018年起建立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考核制度,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占比达到一定比例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包括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较大的农商行和外资银行)给予0.5个百分点或1.5个百分点的两档准备金率优惠。在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的监管引导下,更多银行在2019年度考核中达到一档要求、原一档银行达到二档要求,因此享受更多定向降准的优惠。本次动态考核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2018年1月25日年度动态考核后释放长期资金2500亿元)。

  图表: 存款准备金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MLF利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股份行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值得关注,我们认为该额外降准是针对疫情对小微企业的拖累而开展的逆周期调节政策

  本次定向降准释放的5500亿元中,有1500亿元是对仅应享受一档优惠的股份行进行的额外降准,同时明确要求降准资金用于普惠金融领域,且利率需要明显下降。央行答记者问中表示,大行已全部满足二档优惠,城农商行去年已有额外的定向降准,因此本次选择股份行进行额外降准。

  海外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在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紧之际,央行降准是必要之举

  当前新冠疫情在欧洲、中东以及美国等地区加速扩散升级,海外日度新增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中国2月初的高点[2]。疫情升级、海外主要经济加强对内及对外的隔离防控,势必导致经济增长继续减速,各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快速收缩。同时,实体经济的“困境”可能传导至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调,金融市场固有的杠杆效应及止损机制可能进一步“放大”资产价格的下行压力,并收紧金融条件,另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进一步恶化(即“负反馈”)。近期全球流动性指标已经传递预警信号——高收益债利差走阔,全球股市连续、大幅下挫,美元指数被动升值等。目前,全球很多主要央行已进入“紧急应对”状态,美联储快速降息并大量投放流动性,欧央行则加大量化宽松力度并放松银行资本金约束。

  往前看,中国与全球央行均有进一步出台及时、有力宽松措施的必要

  我们在近期的报告中,已经量化分析了海内外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3]。基准情形下,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抗疫”及时有效,且资产价格受到的“传染”有限,则海内外疫情对中国增长的影响可能在4个百分点左右。而悲观情形下,防疫滞后使疫情“发酵期”延续到6月、美国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则中国经济可能承受5-6个百分点的冲击。当前海外疫情显露出朝“悲观情形”演进的迹象。由此,我们推断,中国政府需要进行4-5个百分点的“结构性”财政宽松,以抵御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4]。诚然,对全球和中国而言,财政宽松均为更优的政策选择——但财政扩张需要货币宽松的配合,以稳定流动性、并减少“周期性”赤字水平。与全球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政府进行财政宽松在空间和执行力等方面均处于明显优势[3]。我们预计财政宽松将继续加码,同时货币政策将继续在短时间内通过流动性投放、降准、降息(LPR、甚至存款基准利率)等方式为财政宽松提供资金保障。

  从银行业角度来看,我们测算降准将提高上市银行净息差0.5bps,提升净利润0.4%,受益银行为中行、招行、兴业、光大

  基于以下假设:

  1)根据央行披露,2019年考核后大行全部享受1.5%降准优惠,基于1H19中行仅优惠0.5%,因此本次定向降准增加享受1.0%优惠;

  2)股份行中招行、兴业、光大1H19仅享受0.5%优惠,本次定向降准增加享受1.0%优惠;

  3)我们假设大行降准释放的资金投向一般贷款,利率参照1H19贷款收益率,考虑到目前下行的LPR,实际利率或低于我们的估算;

  4)我们假设招行、兴业、光大2019年考核后仍应只享受0.5%优惠,但央行额外给予了1%的优惠且对释放资金用途和利率给予限定,释放资金用于投放普惠小微,利率估算为6.25%(银保监会&国务院:2019年全年全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6.75%,2020年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海外疫情扩散,拖累外需;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明显恶化的风险。

  [1]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989112/index.html

  [2]湖北口径变化带来的一次性跳升除外。请参见我们2020年3月13日发布的新冠下的全球经济《美欧加强隔离防控;ECB加码量宽、FED天量投放》。

  [3]请参见我们2020年3月9日发布的中国宏观专题报告《“量化”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4]请参见我们2020年3月8日发布的聚焦中国《百年一遇的疫情下的中国和世界》, 2020年3月9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简评《如何追踪广义财政的“抗疫”宽松力度?》

  (本文作者介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梁红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