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疫情之下银行业的短期影响和应对之策

2020年03月04日09:53    作者:李建军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建军

  就短期应对疫情冲击而言,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评估疫情对行业自身影响,做出前瞻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经营安排,做好政策应对和产品储备。

  本次疫情的爆发,从短期看对需求造成了冲击,特别是由于和春节在时间上叠加,导致餐饮、旅游、商业等行业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而春节之后延期开工也对工业、房地产以及农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对于银行机构而言,由于部分行业企业生产安排无法正常恢复,影响短期经营和现金流,同时相关企业员工的收入势必也会减少或预期支出下降,对商业银行的对公、零售和中间收入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企业的新增信贷需求会减少、因清偿债务能力下降导致逾期贷款增加,个人金融消费需求下降而相关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违约率则会提升,甚至部分居民的房贷清偿能力也会出现问题,同时由于春节期间零售销售、旅游收入和促销活动大幅度下降,由此形成的支付结算,金融理财产品的托管代销等中间业务收入也会相应下降。可见在疫情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不仅新增收入会减少,还必须面临存量资产质量下降和不良率上升的风险,短期内的经营压力较大。从结构上看,由于包括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交运物流、外贸等行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会遇到较大的资金周转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微贷款占比较高的城商行、农商行来说,短期营业收入会出现更多的下降、不良上升也会上升较快。

  疫情对银行业收入和资产质量的负面影响总体有限可控,并不会形成重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究其原因,一方面从历史经验看,一般来说,受灾害破坏,经济增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下跌。但历史规律显示,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是暂时的。比如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当年二季度实际GDP增速虽然由一季度的11.1%回落到9.1%,但三季度就开始复苏,全年实际GDP增长10%,比2002年还高出了近1个百分点。同样,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不降反增,2003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77万亿元,较2002年多增约8700亿元,银行业整体表现平稳。

  就短期应对疫情冲击而言,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评估疫情对行业自身影响,做出前瞻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经营安排,做好政策应对和产品储备。树立“只有企业平稳经营,银行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的共生共存发展理念,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供给能力,全力以赴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一是确保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整体信贷增长平稳增长。在确保不抽贷、不断贷的基础上,银行机构要完善续贷安排,通过延长还款期限、减免逾期利息、无还本续贷、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信贷重组等多种方式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流动资金。切实有效减费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聚焦企业应对疫情的融资需求变化,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根据中小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合理融资期限,提高贷款额度,满足企业资金周转需要。各银行机构要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对涉农涉小企业提供专属的金融产品,提高融资的精准度。

  三是合理优化简化业务流程,积极拓展线上金融服务,通过非现场核查、核签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对涉及疫情防控的信贷业务,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优先办理、即来即审,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

  四是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和尽职免责的相关制度,适度调整对分支行和相关业务人员的监管指标或考核办法,放宽不良容忍度,提高基层敢贷、愿贷的积极性。

  从长远来看,银行机构在千方百计促使经济恢复的同时,也要“化危为机”,把握机会进行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

  首先,此次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相关的商业模式已经展现出了独特优势。这不仅体现在市场微观主体的消费、办公、教育和其他生产生活领域,也体现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医疗服务等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方面。金融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资金供需的中介机构,对于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等社会市场主体来说,无论是储蓄、理财投资还是贷款、发债等融资需求,都必须解决线上交易的服务可能性、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未来线上的金融服务比较成熟的开户、储蓄、转账、投资理财等基本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需要金融机构提升处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优化服务质量。随着更多的生产生活场景线上化,随之而来的融资贷款和发债等较为复杂的金融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深入应用金融科技,加强线上金融服务,打造综合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其次要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金融治理能力。一般来说,经济转型升级的时期往往是金融风险的高发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准确应对和稳妥处置了地方和区域的各类金融风险,确保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面对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类似此次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如其来的重大金融风险,要未雨绸缪,做好压力测试,有针对性的提升危机处置能力,不断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通过内源补充和外源筹资的方式多渠道增强资本实力,平滑经济周期和外部冲击对银行经营和资产质量的影响。要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把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内控机制和风控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把服务实体经济和机构的稳定性放在首位,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市场定位,确立正确的风险偏好,以应对各类金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推进银行业供给侧改革,补足结构性金融服务短板。此次疫情爆发以来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微企业在突发事件面前资金链条较为脆弱。从银行产品服务来看,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格局远未形成,结构性的金融服务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在产品创新上,要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和创新企业轻资产特征,开发以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动产作为抵押品的金融产品,逐步完善信贷与债券投资业务统筹联动,帮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解决企业流动性可持续的困境。引导和鼓励城商行、农商行回归“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重点服务当地产业,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任中国商务出版社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商智库秘书长、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金融 银行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