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盘和林
在地方债务方面,财政部并非不积极。近年来,财政部在地方债追责方面异常严苛,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地方债务风险。但要真正解决地方举债问题,恐怕不能只是简单追责。
日前,两篇原本代表个人观点的文章,被视为“央行怒怼财政部”: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观点直接鲜明;随后,供职于财政系统、署名青尺的发表文章《财政政策为谁积极?如何积极?》,激辩当前财政政策是否积极。
地方债务问题是此次激辩的焦点,网友戏称为“央妈财爸吵架,谁来管管这些熊孩子”?“熊孩子”所指的,就是地方政府背负的巨额债务问题。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债券已经达到1341.56亿元,而与前两年不到3000亿元的到期债务相比,2018年到期债务约8389亿元,此后几年更将超过1万亿元。去杠杆的背景下,地方债兑付问题已经成为某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风险因素,除去这些已有数据披露的,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更让人担忧。
地方政府的举债偏好几乎是一个无底洞,所以仅凭央行的货币政策,并不能缓解地方债务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说,在地方债务方面,财政部并非不积极。近年来,财政部在地方债追责方面异常严苛,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地方债务风险。但要真正解决地方举债问题,恐怕不能只是简单追责。
首先,巨额债务来源于缺钱,如何改良地方政府缺钱现状便成问题关键,这就涉及财税体制改革。除了直接“让利”地方政府以外,下一步,秉承简政放权的理念,中央还可考虑下放部分财政权力,并将原有年度收支平衡的目标转变为周期性收支平衡。由于各地方产业差异,一味地依赖中央指导显然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发展,放权地方,允许部分实体经济实施加杠杆行为,同时,各地根据情况抑制地产及金融行业,推进去杠杆向稳杠杆的转变,以解决地区财力等差异性。
其次,对于财政引流资金的问题应给予关注,发展实体经济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健康的源头。今年,无论是个税还是增值税都迎来改革,而如何真正做到收税为民才是应该关注的焦点。对继续推进营改增的试点城市而言,目前的企业税负减免其实更多是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减免,而小微企业相较从前,可能因为审查的严格而承担起更大的税负。对于企业税收问题,还应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政策,真正做到疏导而不是阻塞。
在这样的基础上,健全债务的权责监督体系,建立信用和资金的监督制度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追责制度,同时,发挥好财政引流资金的作用,为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方能建立起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健康的源头。
最后,除了加快推进地方政府预算科学化、透明化的进程,还要改进当前金融体制,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债务的产生。建立科学、透明的预算体系,政府可以更合理地规划财政收入的使用,并规范用款目的和用款来源,从政府端约束债务的无限积聚。另一方面,无论是直接与地方金融机构接轨,还是变相通过注资地方债务融资平台获取一定资金,抑或是利用国有企业的融资来达到政府举债目的,整个政府借债的来源还是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机构可以在约束地方债务问题上尽更多的责任。
管住“熊孩子”,是央妈和财爸的共同职责所在,而从根本上约束地方政府债务,不能只靠打屁股,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做起。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青年经济学者,著名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谢海平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