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施工行业主要下游政策整体积极,基建对行业形成强力支撑,预计年内基建将继续托底经济并保持较高增速,建筑业在基建支撑下保持增长态势。由于行业新发债主体仍以高评级央国企为主,民营企业存续债规模很少,年内行业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行业政策:2023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支持政策稳定释放,财政靠前发力,房地产行业政策以防风险和促需求为主,建筑施工行业主要下游政策整体积极。预计年内基建投资依然会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房地产行业将注重保障政策落实,整体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发展。
行业需求及建筑业主要指标情况:2023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6%,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6.2%,政策支持之下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成为拉动建筑业增长的核心力量;房地产方面,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7.5%和4.6%,房地产市场恢复进程缓慢。预计年内基建投资增速或将保持在6%以上,房地产行业筑底阶段仍将持续,建筑业景气度在基建拉动的影响下将保持良好态势。
信用质量: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债券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新发债仍以高评级央国企为主,短期内建筑业整体信用水平预计保持稳定,但需关注与房地产绑定较深的地方国企以及民企信用风险。由于较多民企风险已经暴露且存续债很少,对建筑业整体信用风险影响不大,预计年内行业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行业政策
2023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支持政策稳定释放,财政靠前发力,在维持“房住不炒”主基调前提下,防风险和促需求成为房地产行业政策主题,建筑施工行业主要下游政策整体积极;预计年内基建投资依然会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房地产行业将注重保障政策落实,整体有利于建筑施工行业发展。
建筑业属于投资驱动型行业,其发展主要受下游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需求影响。从基建投资政策来看,2023年以来,中央层面政策清晰,持续释放基建投资支持政策,强调基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3月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基建投资强调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全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具体融资端看,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稳步扩容且发行节奏继续前置,前三季度全国共发行地方债约7.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0%,其中新增专项债3.46万亿元,占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90.8%。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等领域,为四季度基建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整体来看,基于目前政策导向,预计基建投资依然会是全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地方债发行进度在四季度大概率会提前完成发行并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叠加万亿国债的有力推动,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将保持相对高位。
从房地产投资政策来看,2023年以来,在维持“房住不炒”主基调的前提下,中央层面肯定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防风险、促需求成为行业政策主题。3月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房地产市场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从具体举措上来看,一方面,需求端重点从降低购房成本着手持续出台政策,包括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箱、房贷利率下调、公积金政策不断优化、推动常态化开展“带押过户”服务等,以促进刚性需求入市。2023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年期以上LPR较上月下调10个基点,迎来自去年8月后的首次调降,有助于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此外,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报告,2023年上半年117个省市出台188次房地产松绑政策,其中一季度政策持续放松,二季度以来地方政策频次及力度有所减弱。但进入三季度,随着中央在供需两端持续实施放松政策,各地宽松性政策配合中央指导方向密集出台,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房地产市场综述》中的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地方累计出台房地产宽松性政策223条。另一方面,供给端金融宽松政策延续,在此前已出台的“三支箭”和“金融十六条”基础上,2023年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延长“金融十六条”有关政策适用期限至2024年末,以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并于9月由国务院再次强调要抓好“金融十六条”的落实。8月初央行明确将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延长至2024年5月底。但另一方面,证监会同时提出在防控重点风险方面,强化城投、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债券风险防控,违约风险总体保持收敛,同时提出坚持“一企一策”,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此外,“保交楼”也是当前防风险中的重要一环,7月24日政治局会议继续提出“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由此可见,防范风险依然是当前调控政策的核心原则,当前市场信用风险尚未出清的前提下,资金端的政策基调仍然较为谨慎。同时,居民购房贷款需求依然偏弱、房企整体融资仍然艰难,2023年前三季度住户中长期贷款占新增境内人民币贷款的比重仍处在20%以下低位,新增贷款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比例很低。在此背景下,预计年内需求端将围绕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的政策重点,推出配套落实的保证政策,供给端的政策核心仍将是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和防控风险,对房企的金融支持措施有望继续落地。
行业需求及建筑业主要指标情况
2023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成为拉动建筑业增长的核心力量,房地产市场恢复进程缓慢,下半年以来复苏显著减弱;预计在政策支持及万亿国债资金的刺激下,年内基建投资增速或将保持在6%以上,房地产行业政策导向与市场效果的差异仍然存在,行业筑底阶段仍将持续。
2023年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成为拉动建筑业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经济增长持续承压,地产复苏缓慢且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基建逆周期调节作用得到凸显,2023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6%,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6.2%。预计在政策支持及万亿国债资金的刺激下,年内基建投资增速或将保持在6%以上。
2023年以来,房地产恢复进程缓慢,下半年以来复苏显著减弱。2023年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84,8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降幅较1~8月扩大0.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89,070亿元,同比下降4.6%,降幅较1~8月扩大1.4个百分点。同期,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269亿元,同比下降9.1%,降幅较1~8月扩大0.3个百分点;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72,1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4%,施工面积为815,6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整体下降幅度没有明显改善。从数据趋势看,2023年前四个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累计增速均持续改善,但由于宏观经济预期下降,地方需求端的政策支持频率放缓,前期利好政策调控效果不足,自5月起,销售趋势发生转向,行业下行压力再度凸显,并于三季度持续加大,房地产复苏动能显著减弱。与此同时,市场观望情绪向供给端传导,房地产企业投资信心及动力不足,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及施工面积累计降幅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总体来看,尽管宽松的行业政策持续出台,但政策下沉及政策效果显现仍需时日,当前购房者预期仍然偏弱,房地产企业受需求及资金限制投资动力不足,房地产市场恢复进程整体缓慢。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预计年内市场预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修复,但政策导向与市场效果的差异不会“一蹴而就”地得到解决,行业筑底阶段仍将持续。
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保持扩张态势;预计在基建拉动的影响下,年内建筑业景气度将保持良好态势。
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两大核心下游领域持续分化,综合影响下,建筑业总产值及本年新签合同额保持扩张态势。根据Wind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为209,872亿元,同比增长5.80%;本年新签合同额为234,28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01%。
从景气度看,2023年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在临界点徘徊,9月为50.2%,环比上升0.5pct,二季度以来首次高于临界点。同期,非制造业始终保持扩张态势,9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7%,环比上升0.7pct,仍高于临界点,其中,建筑业保持扩张态势,9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环比上升2.4pct。预计在基建拉动的影响下,年内建筑业景气度将保持良好态势。
信用质量
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债券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新发债仍以高评级央国企为主,中短期内建筑业整体信用水平预计保持稳定,但需关注与房地产绑定较深的地方国企以及民企信用风险;由于较多民企风险已经暴露且存续债很少,对建筑业整体信用风险影响不大,预计年内行业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根据近年来对建筑业存续债及新发债的统计来看,建筑业存续债及新发债主体属性和主体级别分布特征高度一致且结构稳定。存续债方面,存续债券涉及主体以央国企为主占比在85%以上;存续债余额中央国企占比在95%以上,AA+及以上高级别主体占比在90%以上;分债券类型看,存续债中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占比较大约在80%以上。新发债方面,分债务主体性质看,新发债集中于央国企且趋势性增长,央企优势更显著,2020~2022年,央企新发债额度占比分别约为79%、82 %和77%,地方国企新发债额度占比分别约为18%、15%和23%;分债务主体级别看,新发债集中于高级别主体且集中度提升,2020~2022年,AAA主体新发债额度占比分别约为82%、89%和94%,AA+主体新发债额度占比分别约为13%、9%和5%;分债券类型看,新发债以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为主,短期融资券占比呈增长趋势,发行期限趋于短期化。
存续债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建筑施工行业存续债券规模7,479.89亿元。存续债品种方面,建筑施工行业存续债以中长期债券为主,短期融资券和超短期融资券规模合计810.20亿元,占比为10.83%;中期票据规模为2,905.99亿元,占比为38.85%;企业(公司)债券规模为3,709.83亿元,占比为49.60%;定向工具规模为53.87亿元,占比为0.72%。从存续主体情况来看,央国企存续债规模为7,468.39亿元,占比为99.85%;民营企业存续债规模为7.50亿元,占比为0.10%,存续主体为广东省联泰集团有限公司和欣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捷控股”);另有一家存续主体无实际控制人,存续债规模为4.00亿元,占比为0.05%,存续主体为西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发债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新发债额度4,050.26亿元,同比增长36.02%以上,其中,央企发债额度占比79.66%,地方国企发债额度占比约20.25%,民企发行额度合计3.50亿元,占比0.09%,为欣捷控股发行的3.50亿元公司债券;从发债主体级别看,AAA主体和AA+主体发行额占比分别为88.67%和8.11%;从债券类型看,超短融、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占比分别为52.25%、25.04%和22.37%;从发行集中度看,前10大企业发行额度2,189.00亿元,占整体发行额的54.05%,集中度很高,其中,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额度分别为480.00亿元、334.00亿元、235.00亿元和225.00。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建筑企业发行规模大幅提升,仍集中于央国企和高级别主体。
从信用级别调整情况看,2023年以来,建筑业有6家主体发生级别/展望下调,均为以前年度已发生级别下调企业且集中于园林绿化类民营企业,包括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全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总体来看,在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复苏放缓背景下,预计基建投资托底作用将更加明显,基建领域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为建筑业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压力及地产恢复的不确定性影响,建筑业增长也面临一定压力。从建筑发债企业信用来看,建筑业存续债主体高度集中于高评级的央国企,预计中短期内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其中,央企规模、融资、政府资源优势明显,韧性充足,信用风险很低;地方国企分化较大,对于弱资质企业要加强关注,基建为主的主体风险相对较低,与房地产绑定较深的企业,需要持续关注资金周转状况;民营企业各类风险较大,但由于较多民企风险已经暴露且存续债中民企涉及债务规模很小,对建筑业整体信用风险影响不大,预计年内行业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