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央企估值重塑,还有多少空间?

2023年04月17日09:02      

  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政策持续催化下,市场开启了一轮央企估值修复的上涨行情。截至4月13日,央企市净率已较2022年底修复12.5%,上升至1倍以上。其中中字头央企估值修复更为显著,修复幅度达18.9%。从修复路径看,大致沿着“中字头+低估值+数字经济”展开,三大运营商、中字头基建股、三桶油等成为本轮央企估值重塑的主力。向前看,央企估值重塑有望成为全年主线,但结构化特征会持续凸显,高分红、专业化重组事件或是关键催化剂。

  第一,年初至今,本轮央企估值修复到哪了?市净率已修复至1倍以上

  目前央企平均市净率已修复至1倍以上。截至2023年4月13日,中证央企成分指数的市净率PB(LF)为1.04倍,相比于2022年底的0.92倍修复12.5%,相比于2022年11月“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提出以来估值已反弹15.4%。若从剔除银行股的央企上市公司样本来看,央企的市净率已修复至1.51倍,较2022年底1.30倍的估值水平提升16.0%。

  中字头央企估值修复更为显著,是本轮央企估值重塑的主力。2022年底至4月13日,中字头央企的PB(LF)由2022年底的0.97倍升至1.15倍,估值修复幅度达18.9%,高于全部央企12.5%的估值修复幅度。

  第二,本轮央企估值修复的路径如何展开?中字头+低估值(PB<1)+数字经济

  本轮央企估值修复路径大致来自五个方向:一是,三大运营商板块,借助“央企低估值+数字经济”成为率先修复的板块,截至4月13日,三大运营商PB估值均已修复至1倍以上,并显著高于近五年平均水平;二是,“中字头”基建板块,借助“央企低估值+一带一路”大幅反弹,截至4月13日,今年以来中字头基建股平均股价涨幅达26.6%;三是,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能源板块,借助“央企低估值+能源安全”上涨较多,截至4月13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PB(LF)已从2022年底的0.67、0.68倍,修复至0.93、0.91倍。四是,以军工科技为代表的国防军工、机械设备板块,由于该板块整体估值处于1倍以上,低估相对不显著,估值修复幅度较为有限;五是,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银行板块估值洼地,PB估值显著小于1,由于受到整体行业特性的影响,本轮估值修复幅度相对不明显。

  第三,下一步央企估值修复的空间几何?高分红、专业化重组是关键催化剂

  向前看,央企估值重塑有望成为全年的主线,但结构化特征会持续凸显。下一步,央企估值持续修复的空间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展开:

  (1)当前估值仍处于明显折价状态,如PB<1的优质央企资产。截至4月13日PB<1的央企(剔除银行股与PB为负的央企,下同)距离PB=1大约还有27%的估值修复空间,中字头央企距离PB=1大约还有20%的估值修复空间。

  (2)高分红、专业化重组或并购等事件持续催化带来的股价反应。在分红层面,当前央企分红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若央企分红率未来提升至民企水平,大约存在12.5%的估值修复空间;在专业化重组层面,央企重组重点转向“产业化整合”,叠加安全发展+自主可控,有望持续催化央企板块估值重塑。

  (3)“一利五率”考核机制下,央国企改革更注重盈利能力与质量的提升。未来ROE和现金流持续改善的央企改革大趋势明确,进一步推动估值抬升。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

  一、央企估值重塑,还有多少空间?

  在2023年3月20日外发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系列第一篇中,我们结合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分析讨论了未来央国企估值重塑的四条路径。本篇报告作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系列第二篇,聚焦于市场对央企估值修复过程的演绎,通过回顾年初以来央企估值修复的路径,讨论未来央企估值持续修复的空间。

  本轮央企估值修复行情起始于2022年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公开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12月2日,上交所发布的《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称,“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在之后召开的2023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要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1.1 年初至今,本轮央企估值修复到哪了?

  政策持续催化下,市场由此开启了一轮央企估值修复的上涨行情。截至2023年4月13日,中证央企成分指数的市净率PB(LF)为1.04倍,相比于2022年底的0.92倍修复12.5%,相比于2022年11月21日(首次提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估值已反弹15.4%。对比来看,2022年11月21日至2023年4月13日,Wind全A的市净率PB(LF)从1.49倍上升至1.61倍,仅修复7.6%,由此来看,自去年11月以来,央企板块的估值修复较为明显。

  从本轮央企估值修复的内部结构来看,部分行业例如计算机、通信与传媒行业等估值反弹幅度较大,主要受到数字经济等政策的带动。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4月13日,估值修复较为明显的行业集中在传媒、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区间PB(LF)分别上浮51.0%、43.7%与42.9%。

  另一部分行业,例如建筑、石油石化等估值反弹则反映了央企低估值修复。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4月13日,建筑装饰、石油石化的PB(LF)分别从0.61、0.84倍,上升至0.81、1.10倍,修复幅度分别达31.1%、30.4%。

  倘若以PB=1是估值修复的短期锚点,截至4月13日,央企的PB(LF)均值已修复至1.0倍以上。据《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国有股东以公开/非公开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下列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一)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上市公司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值,即PB>=1实际上成为大部分国企再融资的隐形门槛。

  从本轮央企估值修复情况来看,2022年11月21日,共计75家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净率小于1;而截至2023年4月13日,市净率小于1的上市公司降至58家。2022年底至4月13日,在438家央企上市公司中,共计325家央企上市公司实现了估值抬升。

  从截至4月13日PB<1的央企行业分布来看,大部分集中于传统周期行业与金融业中,这些行业当中银行业的平均PB(LF)距离1有较大差距,从而对于整体央企估值水平抬升造成了一定拖累。对于银行业来讲,“PB显著低于1”的不仅是央企上市公司,主要是受到巴塞尔协议III以及资管新规影响。

  因此若从剔除银行股的央企上市公司样本来看,央企的市净率已修复至1.51倍,较2022年底估值水平的1.30倍提升16.0%。

  1.2 本轮央企估值修复的路径如何展开?

  本轮央企估值修复中,中字头央企估值修复更为显著。从本轮央企估值修复的的结构来看,分化较为显著,低估值的中字头央企为修复主力。2022年底至4月13日,中字头央企的PB(LF)由2022年底的0.97倍升至1.15倍,估值修复幅度达18.9%,高于全部央企估值12.5%的修复幅度。

  具体来看,本轮央企估值修复路径大致来自五个方向:

  一是,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板块,借助“央企低估值+数字经济”成为率先修复的板块。2022年底以来,截至4月13日,三大运营商股价涨幅均超过20%,其中中国电信涨幅达62.3%,中国移动涨幅达40.5%。从估值修复情况来看,2022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PB(LF)分别为1.17、0.91、0.90倍,截至2023年4月13日,三者估值分别修复至1.61、1.18、1.44倍,已显著高于近五年区间平均PB(LF)。此外,受数字经济概念推动,以中远海科为代表的计算机IT服务板块估值修复也较为明显,2023年1月1日至4月13日,中远海科、中科信息中科星图的股价分别上涨137.9%、62.6%、33.4%,PB均修复至6倍以上。

  二是,以中工国际为代表的“中字头”基建板块,借助“央企低估值+一带一路”大幅反弹。今年年初以来,截至4月13日,中字头基建股(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为专业工程、基础建设、轨交设备II的中字头央企)平均涨幅达26.6%,其中中材国际中国交建、中工国际、中国中铁中钢国际涨幅均超过30%。从估值修复情况来看,中材国际、中工国际、中国中冶中国化学、中钢国际等公司的PB(LF)已超过近五年平均估值水平;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中铁工业估值也显著修复,但离近五年估值均值仍有一定差距;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铝国际、中国海城等由于2022年底之前的PB估值均在1倍以上,因而本轮估值修复幅度较为有限。

  三是,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能源板块,借助“央企低估值+能源安全”估值显著修复。今年以来,截至4月13日,“三桶油”股价平均涨幅超过30%,其中中国石化涨幅达39.2%,中国石油涨幅达36.4%。从估值情况来看,PB(LF)小于1倍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估值修复较为明显,PB(LF)分别从2022年底的0.67、0.68倍,修复至2023年4月13日的0.93、0.91倍,已高于近五年平均估值水平。

  四是,以军工科技为代表的国防军工、机械设备板块。今年以来,截至4月13日,军工科技板块(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为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的中字头央企,中航电测由于涉及重组并购导致涨幅较大,因而予以剔除)股价平均涨幅12.9%,其中中国卫通涨幅达74.1%,中国卫星涨幅达28.2%、中国电研涨幅达29.9%。从估值修复情况来看,截至4月13日,该板块PB(LF)均修复至1以上,由于该板块整体估值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低估相对不显著。

  五是,以五大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板块,估值修复相对有限。年初至今(4月13日),五大行(工农中建交)股价平均涨幅为9.2%,低于央企板块涨幅(9.7%),略高于全A涨幅(7.2%)。从估值修复情况来看,今年以来五大行PB估值仅小幅提升,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受巴塞尔协议以及资管新规影响,银行股的估值持续下降,目前主要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均下降至0.5倍左右的水平,对整体央企板块的估值修复形成一定拖累。

  1.3下一步央企估值持续修复的空间几何?

  向前看,央企估值重塑有望成为全年的主线,但结构化特征会持续凸显。下一步,央企估值持续修复的空间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展开:(1)当前估值仍处于明显折价状态,如PB<1的优质央企资产;(2)高分红、专业化重组或并购等事件催化带来的股价反应;(3)“一利五率”考核机制下,央国企盈利改善带来的估值提升。

  第一,当前哪些央企资产的PB估值仍处于显著折价状态?

  截至4月13日,在全部438家央企上市公司中,有58家央企上市公司的PB(LF)估值小于1,其中中字头央企16家。从行业分布看,大多集中分布在地产、银行、石油石化、建筑等传统周期行业中。而从这些行业的历史估值来看,普遍处于估值折价状态。

  事实上,年初以来的央企估值重塑行情,已经明显抬升了石油石化、建筑装饰等行业的公司估值水平。具体看,建筑装饰领域的中材国际、中国交建、中工国际、中国中铁、中钢国际、中国中冶、中国化学,石油石化行业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油工程,年初以来均实现了较高涨幅,截至4月13日的PB(LF)已逐步接近或超过近五年区间平均估值水平。而对于银行、地产、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由于受到行业发展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本轮央企估值修复行情下估值修复并不明显。

  从估值继续修复的空间来看,如果我们以PB=1作为估值修复的短期锚点,截至4月13日PB<1的央企(剔除银行股与PB为负的央企,下同),距离PB=1大约还有27%的估值修复空间,中字头央企距离PB=1大约还有20%的估值修复空间。

  第二,下一步,哪些因素或事件或继续催化央企估值抬升行情?

  我们认为,央企高分红、专业化重组或并购事件是持续催化央企估值重塑行情的关键因素。

  在我们于2023年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系列第一篇报告中,我们明确提出了未来央国企价值重塑的四条路径。其中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重组、加大分红派息力度是中短期内提升央企估值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专业化重组能够改善央国企经营效率,通过提升公司的ROE水平,进而抬升估值;另一方面,持续稳定的高分红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价值认同,从而实现估值抬升。因此,高分红、专业化重组事件或成为下一阶段催化央企估值行情的重要推动因素。

  在分红层面,当前央企具备较高的分红意愿,但分红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当前央企分红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分红的中坚力量,在2021年进行分红的上市公司中,央企数量仅占8.6%,但在2021年分红总额中却占49.7%;央企中进行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公司总数的比例达到近76.8%,显著高于A股整体66.0%的比例,体现出央企较强的分红能力与较高的分红意愿。

  但从分红率来看,央企的分红率仍低于民企,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2021年进行分红的上市公司中,央企上市公司的分红率(分红规模占净利润比例)平均为36.7%,而民企的分红率为41.3%,假设央企分红率在未来提升至民营企业的平均水平,根据市净率的计算公式,内在市净率=权益净利率*股份支付率/(折现率-增长率),央企大约存在12.5%的估值修复空间。

  在专业化重组层面,央企专业化重组或再次加快,重组重点转向“产业化整合”,聚焦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我国形成更加有韧性、更加自主独立、更加完善坚固的产业链。历史上,2014年底至2016年曾迎来一波央企重组高峰,在以南北车合并为代表的重组事件持续催化下,央企迎来一波反弹行情。从央企重组涉及的行业来看,大多集中在钢铁、建材以及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领域,合并目的也大多以“提质增效、减少同业竞争”为主。

  在当前安全发展以及科技自立自强等产业政策催化下,央企重组或再次加速。在近期国资委领导发文与讲话中,多次提到,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之前央国企合并重组不同的是,在当前背景下,央国企重组更加突出“产业化整合”特征,以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3月29日,17家中央企业、4家地方国有企业就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开展了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清洁发电、矿产资源、生态环保、医疗康养等多领域。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下一步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开展专业化整合。要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努力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完善布局,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从目前的部署来看,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专业化整合的重头戏。

  4月3日,易华录发布公告称,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从主营业务来看,两家央企均涉足数字产业,华录集团的控股公司易华录的主营业务可分为公安信息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据运营服务、工程施工、咨询服务等类别;而中国电科的主要产业集中于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华录集团主要从事大数据产业。华录集团和中国电科在数字经济、网信与数字经济应用等产业领域具有相关性和协同性。目前该方案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从近期央企重组整合案例来看,央企改革更注重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下一步,“产业化整合”为主的央企整合事件将持续催化央企估值反弹空间。

  第三,“一利五率”考核机制下,央国企改革更注重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估值水平的抬升。2023年1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针对部分央企存在的回报水平不优、盈利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会议确定了央企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并确定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具体来看,原先的“两利四率”考核体系下,“两利”即利润总额、净利润,“四率”即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资产负债率。而“一利五率”则是将净利润改为ROE,营业收入利润率改为营业现金比率,进一步加强了对国企的盈利能力和创现能力的考核,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未来ROE和现金流持续改善的央企改革大趋势明确,进一步推动估值抬升。

  中长期看,科技创新型、担负国之大者的央企更具估值抬升的潜力。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未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仍是央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过去央企估值折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央企普遍分布在传统周期行业,这些行业发展大多进入成熟期,经营业务稳定,成长性不足,因而市场给予的估值较低。而科创型央企正是未来提升央企成长性、进而抬升估值水平的关键。

  从二十大到两会,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重心。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紧紧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有效应对外部打压遏制。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央国企肩负“科技创新国家队”重任,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取得突破的关键。从近期国资委领导讲话以及相关文件来看,“科技创新”与“产业引导”频频出现在其中。2023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国资央企更大贡献》。文章指出,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以新型举国体制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主体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任务,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

  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文章指出,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并提出五项重要改革举措,三项涉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引领,可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未来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海外观察

  2.1 金融与流动性数据: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截至4月14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52%,较上周上行13BP,其中通胀预期较上周上行5BP,实际收益率为1.22%,较上周上行8BP。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3BP至2.93%,德国10年期国债上行25BP至2.37%,英国10年期国债上行12BP至3.57%(4月12日),日本10年期国债上行0.3BP至0.47%(4月13日)。

  美国10y-2y国债收益率利差上行。本周(4月14日)美国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期限利差为-0.56%,较上周(4月7日)上行2BP。本周(4月12日)美国AAA级企业期权调整利差较上周(4月6日)下行3BP至0.56%,美国高收益债期权调整利差较上周下行22BP至4.62%。

  2.2 全球市场:全球股市普遍上涨,金属品多数上涨

  全球股市普遍上涨。本周(4月10日至4月14日)全球股市普遍上涨,美国方面,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分别上涨1.2%、0.8%。欧洲方面,法国CAC40、意大利富时MIB、英国富时100、德国DAX分别上涨2.7%、2.4%、1.7%、1.3%。亚洲方面,恒生指数上涨0.5%,上证指数上涨0.3%,韩国综合指数上涨3.3%,日经225上涨3.5%。

  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分化,铜铝锌上涨较多。本周金属品多数上涨,LME铝、LME铜、LME锌分别上涨2.1%、2.1%、1.5%;油价上涨,ICE布油、NYMEX RBOB汽油分别上涨2.0%、1.1%;COMEX白银上涨1.3%,COMEX黄金下跌0.3%;能源品多数收跌,其中SHFE螺纹钢、DCE铁矿石、DCE焦炭、DCE焦煤分别下跌2.3%、3.4%、7.8%、12.3%。

  2.3 央行观察: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银行业危机或致美经济今年出现衰退

  美联储发布3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银行业危机或致美经济今年出现衰退。4月12日,美联储公布的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银行业危机或将导致美国经济今年出现衰退。会议纪要显示,一旦银行减少的信贷供应超过预期,就可能会严重抑制经济活动,带来经济下行风险。许多官员表示,银行业面临的压力导致他们降低了对控制通胀所需终端利率的估计。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Pierre Wunsch:五月的加息选择在25和50个基点之间。4月14日,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Pierre Wunsch表示,五月的加息选择在25和50个基点之间,加息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月核心通胀率;市场对终极利率的定价是合理的,但此后不太可能迅速降息。欧洲央行今年可以完全停止资产购买计划的再投资。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国通胀今年可能会大幅下降。4月13日,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How Pill表示,尽管上个月数据“显著超出预期”,但英国通胀率今年可能会大幅下降。最近发布的数据提醒我们,通胀的确切路径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崎岖。

  2.4 海外政策:联合国正在推动俄罗斯银行回归SWIFT系统

  美记者赫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乌高官挪用美国4亿美元援助款。4月12日,美国资深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赫什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身边高级官员非法挪用美国至少4亿美元援助款。赫什指出,“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评估,2022年至少有4亿美元被挪用。”赫什表示,乌克兰有关部门“争相”成立空壳公司,以便与世界各地的私人军火商签订武器弹药供应合同,相关官员从“回扣”中获利。

  德国重审中企投资,汉堡港“福地”码头被列入关键基础设施。4月12日,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发言人表示,由于汉堡港“福地”(Tollerort)集装箱码头已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政府正在重新评估是否将允许中资继续入股该码头。根据德国新版《对外贸易条例》,如果外商有意收购该国关键基础设施的股份超过10%,则需要得到联邦政府的批准;如果该设施不被列为关键基础设施,收购股权低于25%则无需政府审批。

  韩财长表示,韩对华贸易大规模顺差时代已结束。韩国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秋庆镐在美国纽约会见韩国特派记者时表示,中国不会如同过去一般,给韩国经济提供快速反弹的机会,但中国经济复苏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对韩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根据韩国贸易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2月韩国对华贸易逆差累计50.74亿美元,逆差规模排在第一。对此秋庆镐认为,不会有持续逆差的现象,只是如过去那样产生大规模顺差的时代已经结束。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联合国正在推动俄罗斯银行回归SWIFT系统。4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Stéphane Dujarric)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推动俄罗斯银行回归SWIFT系统,以确保俄乌黑海粮食出口协定的延续。迪雅里克表示,“显然,许多俄罗斯金融机构没在SWIFT系统内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我们正在与SWIFT管理层以及欧洲方面等讨论俄罗斯银行回归该系统的事宜”,但联合国秘书长“无权对SWIFT、对单方面施加制裁的国家、对提供船只保险的企业发出号令”。

  三、国内观察

  3.1 上游:原油价格、铜价、铝价环比上涨,动力煤结算价环比保持不变

  原油价格环比上涨,环比由负转正。2023年4月以来,WTI原油价格环比上涨10.59%,环比由负转正,最新月度均价为81.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涨7.82%,环比由负转正,最新月度均价为85.4美元/桶。

  动力煤结算价环比保持不变。4月以来,动力煤期货结算价较上月末环比保持不变,维持801.4元/吨;焦煤期货结算价环比下跌21.5%至1562.5元/吨。

  铜价、铝价环比上涨,铜、铝库存同比下降。2023年4月以来,铜价环比上涨0.66%,环比由负转正,由上月的-1.33%转正为本月的0.66%;库存同比下降48.87%,降幅相对上月扩大41.29个百分点。铝价环比上涨1.06%,环比由负转正,由上月的-5.26%转正为本月的1.06%;库存同比下降13.21%,降幅缩窄12.72个百分点。

  3.2 中游: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水泥价格环比上升

  螺纹钢价格环比下跌,库存同比下降。2023年4月以来,螺纹钢价格环比由正转负,环比由上月的0.96%转负为-3.98%;螺纹钢库存同比下降14.17%,跌幅相对上月扩大2.01个百分点。

  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上升。4月以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53%,增幅缩小0.65个百分点;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以及西南各区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分别为:3.15%、0.0%、1.49%、3.98%、0.0%以及4.03%。

  3.3 下游:商品房成交面积增幅缩窄,猪价、菜价下跌

  商品房成交面积增幅缩窄。2023年4月以来(截至4月13日),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上涨59.11%,增幅缩窄17.77个百分点。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76.34%、59.53%以及36.47%,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6.08、-6.93以及-117.43个百分点。

  土地成交面积同比由负转正。4月以来(截至4月9日),百城土地供应面积同比增速为2.94%,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为0.45%,溢价率6.97%,较上月上行了3.49个百分点。

  猪价、菜价环比下跌。2023年4月以来,猪肉价格环比下跌4.53%至19.65元/公斤,跌幅相对上月扩大2.06个百分点;蔬菜价格环比下跌6.28%至5元/公斤,跌幅缩窄2.48个百分点;水果价格环比上涨0.68%至7.94元/公斤,增幅缩小4.01个百分点。

  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增幅扩大。4月以来(截至4月9日),乘用车日均零售销量同比增加1.31%,增幅扩大0.18个百分点;批发销量同比由正转负,由上月的7.38%转负为-9.41%。

  3.4 流动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

  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023年4月以来,R001较上月末下行93bp至1.71%;R007较上月末下行157bp至2.13%;DR001较上月末下行20bp至1.61%;DR007较上月末下行37bp至2.02%。一年期国债利率较上月末下行5bp至2.22%;十年期国债利率较上月末下行2bp至2.83%;一年期AAA+企业债利率较上月末下行3bp至2.7%;十年期AAA+企业债利率较上月末下行4bp至3.35%。

  3.5 国内政策:网信办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网信办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算法设计、训练数据选择等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种族、民族、信仰、国别、地域、性别、年龄、职业等歧视;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数据、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4月12日-13,二十国集团(G20)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今年第二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会议并发言。易纲行长表示,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通胀保持低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预计今年GDP增速将达5%左右。易纲强调,各方应采取切实行动确保第16次份额总检查如期顺利完成,中方愿与各方一道落实债务处置共同框架。

  五部门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据新华社4月13日报道,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数字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更加有力支撑,5G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行政村覆盖。

  银保监会:进一步加强保险业穿透式监管。4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以下简称“SARMRA”)结果显示,70家险企SARMRA平均得分77.44分,80分以上的公司29家。银保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保险业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持续推动保险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下周财经日历

  五、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

  (本文作者介绍: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