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的冲击,我国货币政策将稳增长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加主动有为。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结存利润等方式,释放长期流动性;通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为抗击疫情、保就业、保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数据走势向好,我们预测未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内外兼顾”的操作,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不搞“大水漫灌”,结构性工具将持续落地发挥调节作用,在经济复苏态势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将持续助力经济保持回暖势头,稳增长政策将贯穿2022年全年。
回顾上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更大,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不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断创新,多措并举应对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上缴结存利润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数量工具方面,一季度以逆回购和MLF净投放为主,二季度以降准和央行上缴利润并形成财政支出方式为主,央行全年上缴超万亿元结存利润将拉动M2增速约0.5个百分点;价格工具方面,一季度下调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10bps,1年期LPR跟随下调10bps,5年期以上LPR下调5bps。二季度5年期以上LPR报价单边下调15个基点,有效引导房贷利率下降,支撑了地产需求,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居民债务负担,促进消费。上半年,央行积极响应“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有效对冲“弱预期”的压力,强化市场预期提升市场信心。一季度央行流动性规模与2021年四季度水平接近,大于往年(除2020年)一季度流动性净投放规模,4-5月流动性投放规模也大于2020-2021年同期,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
二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政策利率体系,对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显著下行,货币市场资金面维持较为充裕状态,特别是4月开始,资金利率整体低位运行,资金利率中枢明显下移;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当前各期限国债收益率较历史均值水平下行50BP左右,尤其是短端收益率在低位震荡,同时因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中美利差加速收窄并出现了倒挂区间;信贷市场利率稳步趋降,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9.7%,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8.5个百分点。利率市场化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提高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传导效率有所提高,释放了政策利率调控的积极信号,稳定了市场预期,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结构性工具精准出击。自2020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推出,重要性不断凸显。一方面,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背景下,对国内总量政策空间形成制约,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制约较少;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定向精准支持特定领域,避免总量政策带来的资产泡沫等问题。结构性货币工具的优势在于针对经济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支农、支小、扶贫等领域是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的重点领域。比如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新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1000亿元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融资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新增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有效促进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6月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 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
四是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如何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难题,今年以来,央行频频伸出援手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针对疫情冲击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困难增多,以及金融机构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5月央行印发了《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要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增强敢贷的信心。这是我国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是进一步深化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对稳经济、稳就业将发挥积极作用。
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经济开启疫后恢复期,我们预测未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内外兼顾”的操作,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在经济复苏态势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将持续助力经济保持回暖势头,稳增长政策将贯穿2022年全年。
从近日最新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来看,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国民经济总体触底回暖,但是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下半年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主要的经济指标边际改善,6月信贷社融显著扩张,表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落地确实能够带来融资需求与信贷结构的明显好转,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改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显著扩张,体现了房贷利率下降的效果以及基建大项目、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升温。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居民收入与就业形势面临压力,居民消费有待加强,内需恢复较慢。6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3%,创历史新高,说明此轮疫情对就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二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因素导致外部环境更趋严峻,我国仍面临一定的通入性通胀压力,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预计下半年经济恢复的积极信号将不断显现,货币政策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总量上,流动性合理充裕略微偏多向合理充裕回归。央行表示目前DR007在1.6%左右水平,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流动性保持在较合理充裕还略微偏多的水平上”,1-6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2%,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继续稳中有降。从7月4日至15日,央行连续进行30亿元的超低量逆回购操作可以看出,央行在引导市场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中枢回归。我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的总体向好,经济形势的不断回暖,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从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提早完成全年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加快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面继续保持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为稳增长和稳就业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同时此前略高于合理充裕水平的市场流动性会有所收敛,这符合货币政策灵活精准操作、不搞大水漫灌的基调。
二是价格上,继续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LPR仍有下降空间。6月美国CPI再度超预期上行创出新高,高达9.1%,再创1981年12月以来40多年新高。美联储本月加息75bp的可能性很大,不排除有加息100bp的可能性,而且未来也有可能会继续加息。当前中美10年期收益率持续倒挂,美联储大幅加息或造成资金外流不利于跨境资金稳定,并对政策利率产生一定掣肘。
我们预测下半年LPR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第一,货币政策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央行表示对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情况,前期已经采取了前瞻性应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外溢冲击。我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货币和金融状况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目前国内经济复苏还不稳定,需要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第二,LPR改革效能还需持续释放。为做好跨周期调节,实际贷款利率还需进一步下调,LPR的下调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提升了综合融资成本降低的可持续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结构上,结构性工具有新设或新增额度的可能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优惠利率和定向额度支持的量价特征,将在疫情后经济修复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我们预测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对疫情受困主体提供重点支持,并且有可能对二季度例会中提及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进行增发。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促进有效融资需求修复,进而助力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重塑。
总体来看,下半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强调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经济回暖势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