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前四个月,信用债发行规模同比小幅下降,偿还压力较上年同期有所缓解,净融资额明显上涨。今年以来资金面维持宽松,信用债发行利率窄幅震荡、同比下降。从信用债发行结构来看,信用债融资依然呈现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局面,高级别主体、中央国有企业信用债发行只数和规模占比明显提升。政策纷纷出台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措施,重点提到民营企业、房地产、交通运输和物流类相关企业合理融资。债券发行注册规则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后市来看,国内疫情多发,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金融加强支持稳经济力度,市场流动性预计保持合理充裕,信用债市场将继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今年信用债偿还压力减轻,在发行审核较紧情况下,信用债发行规模难及上年同期。后续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宽信用”落地预期增强,多空因素交织,信用债扩容速度或维持低位,发行利率在目前水平窄幅震荡。同时,债券市场将加大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特定主题债券继续实现定向扩容。
今年以来信用债发行只数和规模同比小幅下降,由于偿还压力较上年有所缓解,净融资额较上年明显上涨。2022年1-4月,信用债发行6,391只,同比下降8.96%,募集资金64,895.78亿元,同比下降3.53%;同时,信用债总偿还量较上年同期下降7.44%,净融资额为17,236.10亿元,同比上涨9.22%。其中,4月信用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继续下降,环比由升转降。4月信用债共发行1,727只,同比下降17.33%,环比下降11.53%;募集资金17,281.99亿元,同比下降14.01%,环比下降5.72%;由于偿还量下降,本月信用债实现净融资2,989.65亿元,较上月增加234.92亿元。信用债发行量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是2022年监管部门严控债务风险,收紧信用债发行审核,“扶优限劣”政策影响显现;二是政府加强平台企业金融监管、规范平台经济,对资产支持证券化业务加强监管;三是信用债偿还压力较上年同期减轻;四是疫情多点频发,涉及面广,“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产业链供应链出现阻点,企业复工复产和投融资需求或无法全面正常开展。
信用债发行利率方面,今年以来资金面维持宽松,信用债发行利率窄幅震荡、同比下降。从新发行信用债票面利率来看,2022年1-4月,1年期、3年期、5年期AAA级主体发行信用债规模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2.67%、3.13%和3.48%,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38BP、19.08BP和14.19BP。以2022年4月为例,多数期限品种票面利率较上月下行,较上年同期下行更显著。其中,主体评级AAA发行1年期短期融资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上月下降13.85BP至2.71%,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行53.31BP;3年期中期票据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16%,较上月下降18.69BP,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行52.94BP;5年期中期票据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51%,较上月下行10.43BP,较上年同期下行53.76BP。
信用债发行结构方面,行业和区域集中度有所下降,但信用债融资继续呈现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局面,高级别主体、中央国有企业信用债发行只数和规模占比明显提升。
从各行业信用债融资情况来看,建筑装饰、综合、非银金融、银行、交通运输发行规模排名前列,集中度较上年同期下降;房地产业信用债融资缓慢修复,发行主体以央国企为主,4月无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1-4月,建筑装饰、综合、非银金融、银行、交通运输前五大行业发行信用债只数和规模合计占比分别达到62.15%和66.00%,较上年同期下降2.98和2.17个百分点。同比看,商业贸易、采掘、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大幅上涨;建筑装饰、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房地产、机械设备等行业发行规模下降,尤其是受监管政策趋严影响,非银金融行业信用债净融资额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为负。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净融资额今年连续第三个月为正,显示行业融资情况有所修复。由于央国企信用较好,今年以来发债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多以央国企为主,其中中央国有房地产企业发行规模占比38.5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16.62个百分点;其次是地方国有房地产企业,发行规模占比48.73%,较上年提升2.34个百分点。而民营房地产企业中今年以来仅有主体评级均为AAA级的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发债,募集资金66.10亿元,占比仅为3.53%,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68个百分点。
从区域分布来看,信用债融资仍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但集中度有所下降。2022年1-4月,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前五大地区信用债发行规模占比60%以上,较上年同期下降5.25个百分点。同比看,前五大地区信用债发行规模均为下降,尤其是广东、浙江、江苏降幅达15%以上;山东、福建、四川、天津、湖北、重庆、安徽、陕西等地区信用债发行规模同比不同程度上涨。净融资方面,1-4月,北京信用债净融资额超四千亿元,继续遥遥领先;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四川实现净融资千亿元以上,但4月上海和江苏可能受疫情影响,信用债净融资额罕见为负。另外,贵州、青海、海南三地信用债净融资额本年连续四个月处于负值区间,吉林、辽宁、甘肃、云南有两个月净融资额为负,需要关注地区融资环境变化。
企业性质方面,中央国有企业发行信用债数量和规模占比提升,同比明显上涨,民营企业则相反。2022年1-4月,地方国有企业信用债发行数量最多,占比为69.26%,较上年同期提升1.47个百分点;发行规模占比56.81%,较上年同期下降0.45个百分点。中央国有企业信用债发行只数和规模占比分别为17.75%和32.00%,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1.52和2.0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信用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占比为7.12%和4.64%,较上年同期下降2.66和1.29个百分点。同比看,中央国有企业发行信用债只数和规模上涨,涨幅分别为4.14%和4.40%;地方国有企业发行信用债只数和规模同比下降2.73%和3.05%;而民营企业发行信用债只数和规模同比大幅下降,降幅分别达到30.69%和23.57%。
从发行主体级别分布来看,高级别主体发行信用债只数和规模占比明显提升。发行数量来看,2022年1-4月,AAA级主体发行信用债只数占比为48.81%,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3.05个百分点,其中4月AAA级主体信用债只数占比较前三个月进一步提升;AA+级主体发行信用债只数占比30.95%,排名第二,较上年同期微提升0.59个百分点,其中4月提升幅度扩大至1.47个百分点;AA级主体发行信用债只数占比排名第三,为19.25%,较上年同期下降3.59个百分点。发行规模方面,AAA级主体信用债发行规模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68个百分点至71.65%;AA+级和AA级主体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18.81%和9.01%,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59和2.13个百分点。同比看,高级别主体发行信用债数量和规模明显上涨。其中,AAA级主体信用债发行只数和规模较上年同期分别上涨7.54%和5.78%;AA+级主体发行数量同比上涨2.79%,发行规模则下降1.28%;AA级主体信用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则大幅下降15.02%和17.63%。
政策纷纷出台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措施,重点提到民营企业、房地产、交通运输和物流类相关企业合理融资。债券发行注册规则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首先,金融监管部门强调加大对疫情防控和稳经济支持力度,加快推动相关措施落地实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4月,国内疫情多发,金融助企纾困政策加速推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传达学习政治局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三部门表示,加快推动已经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助力宏观经济大盘稳定。4月18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最大化惠企利民;要求金融机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关于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的政策要求后,证监会提出“推动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随后,上交所召开产业债及民企债券发行座谈会,聚焦难题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深交所召开“完善民企信用支持”专题研讨会,推进信用保护合约业务试点,为优质民营企业提供一篮子的信用保护。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自律管理服务 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举措的通知》,提出持续做好民企发债融资服务、大力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稳妥开展风险防控与处置、便利疫情影响主体信息披露等方面工作。
其次,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发行审核等规则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鼓励各级平台采用联合建模、隐私计算等方式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更好服务金融机构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推动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4月22日,沪深交易所优化完善公司债券注册制配套制度,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上市规则、挂牌规则、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等四项规则,进一步规范完善债券发行上市审核业务,压实市场主体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所债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与上位新规有效对接,沪深交易所4月29日又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等文件,进一步提升融资规范性、便利性。交易商协会研究推出多次发行人注册发行新模式——“常发行计划”(Frequent Issuer Program,FIP),不断优化信息披露制式要求,提升注册发行便利,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债券市场继续强化严监管,加强法制建设,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监管部门强调“零容忍”原则,全力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2021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国证监会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在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上提出以“零容忍”为抓手,净化市场生态环境。4月6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建立健全高效权威、协调有力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以进一步筑牢金融安全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4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全面修订后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以下简称《立案追诉标准(二)》)。《立案追诉标准(二)》对包括11种证券犯罪在内的78种经济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作了全面修改和补充。此次《立案追诉标准(二)》全面修改,充分反映了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有力夯实了证券犯罪惩治的法制基础,对于依法严厉查处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升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定义、偿付顺序、损失吸收方式、信息披露、发行定价、登记托管等方面,明确了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和发行管理规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有序组织发行工作提供了依据。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可以通过发行相关债券来提升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有利于提高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
最后,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方面,证监会就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为境外上市涉及的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便利有关市场主体依法依规高效开展境外发行上市活动。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23条举措中提出,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准入标准,简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资金管理,熊猫债发行主体境内关联企业可按实需原则借用相关熊猫债资金。
后市来看,国内疫情多发,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金融加强支持稳经济力度,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券市场将继续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今年信用债偿还压力减轻,在发行审核较紧情况下,信用债发行规模难及上年同期。后续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宽信用”落地预期增强,多空因素交织,信用债扩容速度或维持低位,发行利率在目前水平窄幅震荡。同时,债券市场将加大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特定主题债券继续实现定向扩容。5月信用债偿还量大幅下降,恰逢节假日,预计信用债发行数量和规模继续回落,发行结构继续呈现分化格局,中低信用等级发行主体继续承压,高信用等级主体将获得更多融资支持。监管机构强调债务风险防控底线不动摇,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整体可控,相关行业监管政策边际放松和结构性支持政策逐渐见效,房地产、建筑类、平台类企业融资情况或有所修复。但是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航空、文化旅游、餐饮等行业以及弱资质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信用风险预计将持续暴露。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