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奥密克戎明显收敛,海外开放重启在即

2022年02月15日11:25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高瑞东

  2月以来,奥密克戎在全球蔓延明显收敛,海外国家相继放开防疫与入境管控。当前全球疫情的走势与限制措施的解除,基本符合我们在1月2日发布报告中的判断,奥密克戎对全球开放的阻碍将在二季度逐步消散,海外开放重启在即。

  当前,我国开放国门的考量中,自研口服特效药与极低病死率仍是核心因素。一则,虽然辉瑞口服药已在国内审批通过,但自主产权的口服特效药才是开放国门的关键;二则,奥密克戎导致的病死率在60岁以下人群中已降至与流感相当,但在高龄人群中致死率仍较高;三则,今年下半年重大会议的召开,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稳定保障。我们预计,2023年两会后,将是我国重要的开放国门窗口期。

  一、奥密克戎冲击放缓,全球开放重启在即

  2022年2月以来,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蔓延有所放缓。截至2022年2月11日,全球单日新增确诊(7DMA)已由1月26日的338万例降至250万例,其中主要欧美国家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也明显下滑,美国单日新增已由此前峰值81.2万例降至25万例,英国、法国单日新增也分别由峰值20万例、37万例降至7万例和16万例,奥密克戎在全球的扩散明显放缓。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已成为主要的流行毒株。目前奥密克戎在全球感染比例快速提升,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11日,奥密克戎毒株已传播至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英国、美国等地,该毒株已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当地主要流行毒株。

  从住院和重症病例来看,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病例与死亡病例并未大幅上升。虽然奥密克戎传播性较强,但其导致的重症病例占比较低。2021年12月17日,南非卫生部长法赫拉表示,在本轮奥密克戎疫情中,只有1.7%的确诊病例入院,而在德尔塔病毒疫情同期,相关入院病例为19%。从近期主要国家的住院以及重症人数来看,伴随感染病例快速提升,新增住院人数增加较多且超过德尔塔时期峰值;而从新增重症病例来看,反弹相对不明显,且基本低于德尔塔时期峰值。

  奥密克戎扩散放缓下,主要国家也相继放开防疫措施与入境管控。英法在此轮疫情反弹初期均提升了疫情防控等级,但是最近的管控措施趋于放松,英国首相鲍里斯从2022年1月底起逐步取消疫情管控限制,英国的居家隔离有望在2月底结束;法国方面,采取分阶段做法,首先允许民众在户外可以不用佩戴口罩,然后将在2月底前允许民众持疫苗护照进入公共场所;2月1日,丹麦已取消全部新冠肺炎防疫限制措施;2月9日,瑞典宣布不再将新冠视为社会重大危害,将取消剩余的限制措施,包括终止大规模的新冠病毒检测。

  1月2日,我们在对外发布的报告《加强针和特效药防范医疗挤兑,全球再次开放可期》中提到,虽然奥密克戎在短时间内推缓了全球开放节奏,但我们预计,这并不会改变2022年全球经济逐步开放的趋势。

  我们在此篇报告中给出得出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一则,相比于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并未导致重症病例与死亡病例的明显上升。从欧美疫情状况来看,美英单日新增病例均已超过德尔塔扩散时期峰值的2倍以上,但是入院病例以及ICU病例仍低于德尔塔扩散时期峰值,奥密克戎对医疗系统造成的压力在可控范围内。

  二则,现有疫苗虽然对奥密克戎保护性降低,但接种加强剂后保护性显著增强。英国HSA研究表明,现有新冠疫苗(接种二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防护率都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加强针的注射能够大幅提升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的防护率,阿斯利康和辉瑞的加强针疫苗防护率均超过70%,有效提升了人群对新型变异毒株的保护力,目前全球各国均在加速推进加强剂接种。

  三则,新冠特效药对奥密克戎毒株仍有效,可有效减少重症以及入院比例。2021年12月14日,辉瑞公司公布,Paxlovid药物对奥密克戎突变株仍有效。面对严峻的疫情,美国、欧洲等国家相继批准新冠特效药的紧急使用授权。辉瑞特效药也在加速量产,预计2022年产能规模从8000万提高到1.2亿个疗程。新冠特效药的便利性,将有效应对疫情反弹,提升全球开放预期。

  我们在此篇报告中预计,奥密克戎对全球开放的阻碍将在2022年二季度逐步消散。按照此前几轮疫情反弹节奏(参考阿尔法、德尔塔毒株),每轮疫情的高峰期持续时间大约为两个月。此轮疫情于2021年12月中旬进入反弹高峰期,据此,我们判断2022年二季度奥密克戎的影响将减弱,届时全球将重新恢复开放。从近期全球疫情反弹的形势来看,基本符合我们的判断。

  二、全球是否已具备对外开放的能力?

  目前,全球在应对新冠病毒或其变种主要有四把利器:(1)疫苗接种:主要用于预防新冠病毒的蔓延,以及预防重症;(2)创新药研发:主要用于感染后轻症的治疗,阻止转换为重症;(3)疫情管控:在病毒蔓延时,迅速采取有效疫情管控措施;(4)医疗储备:在感染病例激增时,充分的医疗资源可调动,防止医疗挤兑。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是否已具备了对外开放的能力?

  疫苗: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性明显下降,但接种加强针后保护性依然较高。

  2021年12月8日,辉瑞公司研究表明,接种两剂疫苗后的血清对奥密克戎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但接种第三针后明显增强;12月10日,一项英国初步数据显示,对接种两剂阿斯利康或者辉瑞疫苗的人接种加强剂,疫苗针对奥密克戎的有效性可以立刻提升至70%以上。

  主要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率已达到群体免疫要求,并且不断推进加强剂接种。截至2022年2月11日,智利、新加坡、阿联酋、丹麦、韩国等国家每百人接种量已超220剂次,中国、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每百人接种量超200剂次,基本实现群体免疫,且第三剂加强针接种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

  疫苗覆盖率方面,截至2月11日,阿联酋、葡萄牙两剂完全接种率均已超90%,新加坡完全接种率为88.5%,韩国、中国完全接种率也超过85%以上,基本达到群体免疫的要求;加强剂覆盖率方面,截至2月11日,智利加强剂覆盖率为68.3%,丹麦为62.0%,韩国为56.4%,英国为55.7%,均在不断加速推进中。

  美国方面,截至2月11日,美国18岁以上成年人完全接种比例分别为74.5%,每百人接种量仅为164.5剂次。加强剂方面,截至2月11日,美国18岁以上成年人加强剂接种覆盖率已达48.9%。

  特效药:研发进展推进快,多国相继批准使用授权

  2021年10月1日,美国医药企业默沙东宣布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该药物可降低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约50%;11月5日,辉瑞宣布了其在研的口服新冠候选药物PAXLOVID的最新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针对3-5天内无需住院的轻症患者,PAXLOVID可以减少高达89%的住院或死亡率。12月14日,辉瑞公司公布,Paxlovid药物对奥密克戎突变株仍有效。

  面对严峻的疫情,多国已相继批准新冠特效药的紧急使用授权。2021年12月16日,欧洲药管局建议欧盟成员国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尚未获得授权的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12月22日,美国FDA通过了辉瑞公司Paxlovid系列药物的紧急使用授权;12月23日,美国FDA批准使用默沙东公司的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此外,以色列、韩国也相继批准辉瑞新冠特效药的紧急使用授权。

  辉瑞特效药加速量产,预计2022年产能规模从8000万提高到1.2亿个疗程。目前,美国政府已向辉瑞订购了1000万个疗程的新冠口服药,同时也向默沙东采购了300万个疗程的药物。辉瑞方面也表示,2022年,将有250万个疗程的Paxlovid交付给英国。新冠特效药的便利性,将有效应对疫情反弹,提升全球开放预期。

  医疗储备:轻症居家隔离以及重症比例低,现有医疗系统可应对

  虽然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导致欧美主要国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前期峰值,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欧美主要国家并未发生明显的医疗挤兑情况。

  一方面,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以及死亡病例占比较低。从奥密克戎蔓延后欧美主要国家的新增住院以及ICU重症患者数量来看,虽然短时间内出现了明显反弹,但是在奥密克戎导致的较大感染基数下,重症患者的人数并未超过德尔塔时期峰值,仍在现有医疗系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欧美在应对新冠肺炎的轻症感染者时,普遍采取了不接受入院治疗或者不报销费用的做法,许多轻症患者在家隔离,不占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因此虽然感染基数大,但是并未对现有医疗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例如英国目前对轻症患者的处理方式是,如果患者独自居住,居家自我隔离7天;加拿大虽然对确诊患者的治疗免去费用,但是只有重症才会被检测,轻症患者则是自行隔离。

  三、我国开放国门的考量:自研特效药与极低致死率是关键

  在海外相继开放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思考:当前我国开放国门的考量有哪些?我国是否已具备对外开放国门的能力?倘若开放,何种方式是可能的选择?

  第一,我国是否有对外开放国门的能力?

  疫苗:目前我国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85%,加强剂覆盖率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2021年10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要继续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到2022年年初争取达到85%以上接种率。到那时那么即便再有感染也很少了,一个是感染量少,另一个是感染以后没有重症和死亡,到那个时候,全球都开放了,病死率降得那么低,我们为什么不开放呢?高福主任的讲话主要有三点关键信息,一是85%以上的疫苗接种率;二是较低的重症率;三是极低的病死率。

  疫苗方面,在前期疫苗接种加速推进下,我国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达85%以上。截止到2月7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1066.9万剂次,接种疫苗的总人数达到126642.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9.8%,已经完成全程接种的是12283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7.1%,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总人数达到45984.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2.6%。

  在疫苗保护性方面,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性明显下降,但三针保护性依然较高。12月8日,辉瑞公司研究表明,接种两剂疫苗后的血清对奥密克戎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但接种第三针后明显增强。对于国内疫苗,2021年12月,张文宏团队在《cell》上的研究表明,接种加强剂接种同样可提高国内疫苗保护性。

  由于我国加强剂的接种需要与第二剂间隔6个月,因而我国加强剂的接种覆盖率提升只是时间问题。2022年2月初,我国两针接种覆盖率已达85%以上,按照当前第三剂加强针的接种进度,我们预计到6月底,我国第三剂加强针的覆盖率将达85%以上,将有效提升群众体内抗体水平,增强应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性。

  特效药:以中和抗体路线为主,口服特效药在国内仍是空白

  相比于中和抗体药物,口服药物可用于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减少病毒/感染潜在传播,对免疫应答缺乏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口服药物相比抗体药物给药更加便捷,可及性强,产能限制更小,占用的医疗资源更少。

  目前国内的特效药研发进展仍以中和抗体路线为主。目前,包括腾盛博药在内的多家医药公司研发的中和抗体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冠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和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颁发的国内外临床试验批准文件,相关临床试验也已展开。但是相对比口服特效药,中和抗体药对奥密克戎的有效性数据并不乐观,目前仅GSK-Vir公司的中和抗体在实验室中表现出对奥密克戎的有效。

  虽然辉瑞口服药已在国内审批通过,但自主产权的口服特效药才能关键。2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消息称,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进口注册,辉瑞的口服药也成为中国国内首个批准的海外新冠药物。

  目前,国内自主产权的口服特效药研发进展偏缓。当前国内口服特效药的研发也在加速推进,但相比海外国家进展偏缓。当前一批国内制药企业纷纷开展了新冠口服药的研发,包括君实生物、真实生物、前沿生物海正药业等。君实生物、真实生物、前沿生物等企业在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中进展较快,相继进入临床实验;先声药业、云顶新耀、歌礼药业等候选药物也即将迈入临床阶段。但药物的研发风险与机遇并存,此前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由于Ⅲ期临床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需要调整临床试验方案。

  病死率:虽然奥密克戎导致的病死率已大幅降低,但在高龄人群中仍然较高。

  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的数据,如果不接种疫苗,则在60岁以下的人群中,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0.03%,与季节性流感差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高,病死率逐渐上升。60-69岁之间的老人如果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2.65%,70-79岁之间的老人如果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8.87%,8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不接种疫苗,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21.54%。

  而倘若接种两针疫苗,上述对应年龄段的病死率会降低到0.02%、1.02%、5.64%与13.07%;如果接种三针疫苗,上述对应年龄段的病死率会降低到0.0086%、0.09%、0.42%与2.61%。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即便是接种了疫苗,世界各国的开放与结束疫情管控时间还会有差别。这主要是因为接种疫苗后,即便是接种了三针疫苗的国际数据,我们仍然看到在高龄患者中有较高的病死率(高达1.8%以上)。如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还需要特效药物与医疗分级管理,同时还需要对这部分高危的脆弱人群实施特殊保护,无论是用疫苗还是药物”。

  医疗储备:人口基数大、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不太可能拒绝轻症患者入院

  我国的医保覆盖率较高,但是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偏远地区的医疗环境相对不完善,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扩散情况,短时间内医疗系统可能会承受较大压力。

  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但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根据《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末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5146.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7.12%;而对比美国,其人均卫生总费用为10623美元(更新至2018年),占GDP比例为17.7%,我国人均医疗资源仍相对紧张。

  第二,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应对突然状况经验不足。截至202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2万个,三级甲等医院1580个,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的三甲医院数量占到了全国的16%以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应对突发紧急状况的经验尚不充足。

  第三,在应接尽接的医疗模式下,我国不太可能拒绝轻症患者入院治疗,一旦开放国门,疫情大规模反弹,我国医疗系统会面临较大压力。虽然奥密克戎导致海外疫情大幅反弹,但是由于重症患者比例低,并且这些国家的医院仅接受重症患者,拒绝接受轻症患者入院,因此并未产生医疗挤兑的情况。

  而在我国应接尽接的医疗模式下,不太可能拒绝轻症患者入院治疗,一旦开放国门后导致疫情大规模扩散,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以及医疗条件恐难以应对,从而可能发生医疗挤兑。

  第二,我国是否有对外开放国门的必要?

  我们分别根据我们开放国门与不开放国门两种情形进行了讨论。

  1)倘若我国按照海外方式开放国门,疫情可能会大规模反弹。

  我们在2021年11月18日发布的报告中,对我国开放国门后疫情反弹情况作了测算。(详见我们于2021年11月18日发布的报告《我国开放国门讨论:何时开以及怎么开?——<全球疫情及疫苗跟踪系列>第六篇》)

  根据拟合模型法,通过拟合高峰期内接种率较高国家感染率与人口密度关系,假设我国按照欧美方式开放,对应高峰期内单日新增确诊或达20万以上(此为欧洲开放模式下的理想情景估计)。

  根据近似情景类比法,选取新加坡作为类比,若我国按照新加坡的方式开放,我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峰值可能达到1.7万例,到达峰值前累计确诊或达58万例。显然我们国家不太会采取“与病毒共存”式的方式进行开放。

  2)在海外主要国家相继开放前提下,如果我们国家坚持不开放,可能会给我国的国际经贸往来带来很多问题。

  第一,若长期坚持“动态清零”策略,可能会使得我国服务业恢复持续承压。去年以来,我国疫情控制整体出色,但是零星散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服务业恢复经常被打断。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同比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总人次和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4.0%和51.0%,服务业修复与疫情前尚有较大差距。

  第二,我国与海外国家开放的不同步,可能会带来一些经贸摩擦。我国防疫政策与海外的不同步,可能大幅提高相对沟通和交易成本;同时,也可能会使得我国一些正常的商务往来遭遇阻碍,从而容易失去商机和现有的市场份额。

  短期来看,“动态清零”是现阶段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我国现有的防疫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奥密克戎毒株。但长期来看,在海外相继开放的趋势下,逐步开放国门是趋势。

  我们认为今年年内并不是国内合适的开放窗口期。一方面,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在高龄人群中仍较高,新冠口服特效药在国内进展仍偏缓,这两者成为开放国门的重要考量因素;另一方面,今年下半年有重大会议的召开,倘若开放国门可能会带来疫情大规模反弹,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此外,当前海外相继开放重启给了我们足够的观察窗口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今年冬季疫情的反弹情况谨慎作出开放国门的规划。基于此,我们预计,2023年两会后,将迎来我国重要的开放国门窗口期。

  四、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情况超预期,病毒变异超预期。

  (本文作者介绍: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

责任编辑:雷玮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