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国常会吹响基建集结号:抓紧发债、简化手续、尽快开工

2022年01月12日11:06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高瑞东

  1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考虑到当前财政稳增长的紧迫性加强,财政支出发力靠前、提前下达专项债加快发行,上半年财政发力将更为明显,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10%。

  一、国常会:扩大有效投资更积极、更紧迫

  1月1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会议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针对性地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确保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一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二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三要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承诺制、区域评估等创新举措。

  国常会对于扩大有效投资,表态更积极、要求更紧迫。相较于去年三季度以来,国常会和财政部就专项债发行和基建投资的“合理安排”、“适度加快”等表述,本次国常会表态更为积极,专项债要“抓紧发行”,投资项目要“加快推进”、预算投资倾向“尽快开工”项目,留存资金要“尽快落实”。并且,“指导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的地方加强工作”,压实各地责任。

  二、 国常会三方面部署:抓紧发债、简化手续、尽快开工

  去年三季度开始,顶层会议频频提及扩大有效投资,然而去年下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财政支出进度和基建反弹力度均不及预期,使得市场下调了对基建反弹的高度预期。

  但是我们认为,随着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基建投资的紧迫性在进一步提升,稳定一季度经济目标明确;而国常会提出的“抓紧发债、简化手续、尽快开工”,也将全面提速基建投资。随着1月中旬各地两会召开,预计更多地区会调高固投增速目标,会不断提升市场预期。

  第一, 基建紧迫性进一步提升,稳定一季度内需任务明确。

  首先,海外逐步印证变种病毒Omicron的致死率和住院率较低,预计欧美就业和供应链将加速恢复,推动海外供需缺口加速收敛。而国内依然实行“动态清零”政策,持续的输入型疫情风险,会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和线下出行,稳定内需节奏要进一步加快;其次,今年应届毕业生突破历史新高,将在上半年集中进入就业市场,上半年就业压力更大。

  1月10日国常会提出,“有针对性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这对顶住经济新的下行压力、确保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方面,国常会要求“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从国常会措辞可以看出,稳定一季度经济任务更为明确。

  第二,国常会提出的“抓紧发债、简化手续、尽快开工”,支撑基建全面提速。

  1月10日国常会布置了多个工作方向,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边际变化最大。第一,“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第二,“简化手续”,对列入规划、条件具备的项目要简化相关手续,并且建立协调机制,做好融资、用地、用能等保障;第三,“尽快开工”,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专项债资金落到具体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前期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项目要“推动抓紧实施”。从审批、开工、融资等各方面,会议均做了更为积极的部署,整体指向加快资金到位和支出,尽快在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

  此外,会议还提出“推行承诺制、区域评估等创新举措”。实际上,北京、西安等地已经就承诺制和区域评估做了一定探索。2021年3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企业投资项目“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除立项、规划、施工等必要手续外,以“标准+承诺”最大限度精简审批环节,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加快破除制约投资落地的制度性障碍。沿着国常会这一部署,预计接下来基建项目相关手续有望得到进一步简化。

  第三,地方和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项目落地,成为扩大基建投资的有效抓手,各地两会1月中旬集中召开,也会不断提升市场预期。

  近期,上海、浙江、河北等多地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广东等十余省份也公布“十四五”综合交通投资计划。去年四季度,部分专项债资金留存于地方,等待形成实物工作量。国常会表示,要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专项债资金落到具体项目。随着各地多个重大项目开工实施,留存资金有望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近期召开的西藏和河南两会中,均上调了202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西藏由2021年的“5%以上”大幅上调了7个百分点至“12%以上”,河南则由6%上调至10%。随着各地两会在1月中旬集中推进,预计各地区上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目标,也会不断提升市场预期。

  三、 打通基建堵点的长期机制改革逐步推进

  在专项债发行要求整体趋严的背景下,传统基建投资项目现金流不足和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制约地方政府投资意愿、压低传统基建投资增速中枢的重要原因。可以看到,岁末年初以来,相关机制的改革也在持续推进。

  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国内开始进入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发展新阶段,需要政府主导,“超前”建立一批产业基础设施,才能进一步撬动社会投资的参与。这是开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吸引扩大社会投资、提高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进一步提高公共产品投入”这一良性循环的第一步,也是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中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战略先手。在中央“适度超前”的指导下,各地产业布局的积极性也有望进一步拓宽。

  第二,要素机制改革也有望与基建投资形成协同效应。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方案在六个方面做了部署,我们认为,尤其是土地要素和数据要素改革,有望与基建投资形成协同效应。

  土地要素改革方面,《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用地,一方面有望为发展较快地区的基建项目解决产业用地要求,一方面有望提振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民收入。

  数据要素改革方面,《方案》要求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共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公共数据整合流通和共享,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目前各地的数字基建仍然以硬件设施投入为主,“软性”的数据共享、利用平台建设尚不充分。在要素市场改革推进下,相关数字基建投资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撬动。

  四、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或达6%,上半年增速10%

  对于基建投资的测算,我们按照“基建投资资金=财政资金*投向基建比例+配套资金”的思路,进行推算。其中,财政资金是基本盘,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土地出让金支出、以及专项债三大块;配套资金,则决定基建反弹的幅度,主要涉及银行贷款、非标、城投债等以城投平台为主体的融资,2020年以来,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背景之下,配套资金对于基建投资的拖累明显。考虑到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严肃财政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然延续隐性债务严监管态度,预计配套资金也难有明显改观。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为27.37万亿元,增速达到9.4%,投向基建规模较2021年多增24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及财政赤字、调入资金及结转结余的补充。其中,考虑到2022年工业品价格同比增速自高位回落,加之实行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我们预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回落至5.5%;基于财政可持续性原则,我们预计赤字率回落至3%,对应财政赤字自2021年的3.57万亿元提高至3.7万亿元;考虑到2021年财政蓄力,结余资金较往年偏多,加之2022年财政减收,稳增长压力较大,预计2022年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规模提高至2.2万亿元。

  预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基建规模为2.74亿元,较2021年多增2400亿元。2020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重心落在保民生,包括社保就业、卫生健康等领域,加之部分地区债务付息压力较大,投向基建比例持续走低,我们测算出2020年一般公共财政支出中投向基建比重自2019年以前的13%回落至11%,估计2021年进一步回落至10%左右。考虑2022年财政稳就业、保民生诉求不减,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向基建倾斜力度有限,假定与2021年投向比例一致,则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投向基建规模较2021年增加2400亿元。

  2)土地出让金支出:预计2022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回落至-10%左右,对基建支持力度将减少1000亿元。

  一般而言,各地要求房企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的1个月内缴纳成交价款的50%,6个月内缴清,最迟不超过1年。因此我们可以将土地成交作为领先指标,估算2022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我们采用百城土地成交总价,按照领先半年到一年的规律进行估算,预计2022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回落至-10%左右,较2021年减少近8500亿元(预计2021年12月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为-1%,对应202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为8.47亿元)。

  考虑到往年土地出让金支出中,投向基建比例约12%,如这一比例维持,则预计2022年土地出让金的减收将导致投向基建规模较2021年下滑1000亿元。

  3)专项债:预计2022年专项债可用资金为4.7万亿元,较2021年高出1.45万亿元。一方面,在2021年专项债资金使用中,预计有1万亿元额度来自于上年结转,当年计划发行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但其中,近2000亿元额度尚未下达,同时又有1.2万亿元额度预计结转至2022年初使用,因此对应2021年实际调用的专项债资金为3.25万亿。另一方面,对于2022年,我们预计2021年四季度发行1.2万亿元专项债将在2022年一季度投入使用,2022年新增专项债将达到3.5万亿。国常会明确表示,“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我们预计若专项债在前三季度发行完毕,则将在年内基本形成实物工作量。

  从2021年专项债投向看,除了支持传统基建之外,还投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医院学校、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服务于调结构的诉求,若2022年投向基建比例保持在50%左右,若假定其中90%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则预计2022年专项债使用将为基建投资带来6500亿元增量。

  综上所述,基于一般公共预算、土地出让金、以及专项债相关支出,预计2022年财政资金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将较2021年增加7900亿元。在不考虑配套资金的情况下,预计将拉动2022年基建投资4.2个百分点。若通过增加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投放,鼓励债务压力较小、经济较发达地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则预计配套资金或将边际增加,对基建投资的拉动将会提高至6个百分点左右。

  但考虑到当前财政稳增长的紧迫性加强,若2022年财政靠前发力如期兑现,将使得上半年财政增量资金显著,进而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

  一是,若推动新增专项债加快发行,预计2022年上半年,可用于形成实物工作量的专项债资金将较2021年同期增加1.66万亿。由于2021年专项债集中在下半年发行,上半年用于拉动投资的专项债资金主要来自于上年结转的1万亿。而2022年,不仅有上年结转的1.2万亿专项债资金,同时财政部也已提前下达1.46万亿专项债资金,预计今年一季度基本发行完毕,将在上半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是,若2022年财政支出靠前发力,参照2019年支出前置的年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较2021年同期多增2.2万亿。2021年由于财政后置,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为全年预算数的48.6%,而对比支出前置的2019年,上半年支出进度达到52.5%。

  三是,尽管2022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或将持续承压,但对基建投资的总体影响较小。这是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在上半年占比偏低,2021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44万亿元,估计占全年收入的36%,假设2022年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回落20%,则较2021年同期减少7000亿元,加之土地出让金支出投向基建比例约在12%,对上半年基建投资的拖累仅为1个百分点。

  (本文作者介绍: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

责任编辑:李香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