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强监管态势延续 较弱经济区域银行信用风险需关注

2022年01月12日09:10    作者:崔炜、董秋含  

下载新浪财经APP,了解最新财经资讯

  银行业2022年信用风险展望

  2021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资产增速放缓,不同类型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分化。预计2022年,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仍是金融监管主要目标,银行业将继续面临强监管环境。预计我国经济环境仍较为复杂,货币政策将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资产及贷款增速下滑趋势或将扭转;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及资本充足水平保持分化,同时,区域性商业银行或保持较大的计提减值力度,盈利能力仍将承压,大型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稳健,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定。总体而言,商业银行整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

  监管政策

  2021年,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为社会融资提供较为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继续强化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开展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设立碳减排政策支持工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完善市场化利率改革和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利率下降,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维持强监管态势,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建设、整顿金融秩序,包括推进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监管要求,规范银行互联网业务,将网络平台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等,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监管环境。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我国内外部经济环境仍较为复杂,全球范围政治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且疫情防控仍存压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或继续受到冲击,同时,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个别中小银行风险较为突出,金融风险仍需防控。预计2022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银行体系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将继续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银行业将继续面临强监管环境,监管目标仍将以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主,维护金融体系整体平稳运行。

  l行业规模

  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及贷款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呈放缓趋势,主要是受需求端减弱影响。贷款结构方面,2021年一季度,受季节影响,居民经营性贷款和消费类贷款增速均有所提升,但由于整体消费端减弱,二季度以来居民贷款增速呈现放缓趋势。在外贸形势复杂以及国内消费减弱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偏弱,同时在防风险以及稳宏观杠杆率的政策下,房地产及城投企业融资受到限制,进一步导致企业中长期贷款和融资租赁贷款增速回落,与之对应的是企业短期贷款需求回升。2021年以来,监管机构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定价,同时,随着大型银行业务下沉,小微信贷市场竞争加剧,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比往年处于较低水平。存款方面,2021年,金融机构存款规模增速放缓。其中,储蓄存款增速小幅下降,企业存款增速明显回落,与此同时,财政存款增长较快,资金在财政聚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跟以往相比偏低。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资产及贷款增速下滑趋势或将扭转;贷款结构有望继续调整,制造业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有望提升,同时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发展领域的信贷支持有望加大。

  资产质量

  2021年以来,随着存量不良资产核销和清收处置力度加大,商业银行存量资产风险得到一定程度化解,不良贷款率回落,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同时,随着拨备计提力度加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有所上升,抵御风险能力有所增强。2021年,不同类型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分化趋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分散,区域集中度风险低,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多样,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外资银行贷款客户主要以本国客户为主,不良贷款率继续处于较低水平。受区域集中度高、公司治理不完善、风控体系不健全、业务模式激进、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始终处于高位,信贷资产仍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受“三期叠加”及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所影响,个别大客户经营遇到困难,加之部分地方财政困难,影响上游企业应收款回款,资金链加剧紧张,使得部分业务投放集中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加速暴露。民营银行成立时间较短,线下营业网点数量有限,主要开展互联网零售业务,客户以个人和小微企业为主,且部分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随着资产的快速扩张,潜在不良贷款风险有所上升。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宏观经济仍较为复杂,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借款人所处经营环境及自身还款能力差异性可能加剧,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或将面临更大挑战。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抗风险能力强,资产配置多元化,信贷风险集中度低,资产质量将总体保持稳定;区域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区域集中度高,存量风险资产的清收、处置难度较大,资产质量仍存一定下行压力。

  盈利能力

  2021年以来,随着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下行,净息差同比略有下降。另一方面,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银行同业存单融资成本较低,同时,监管机构优化存款监管利率,治理高成本存款产品,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全年银行业净息差走势趋于平稳。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来看,2021年,随着贷款重定价基准转换,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小幅下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所提升,或由于其稳固的客户基础使得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及成本的效果较为明显;民营银行主要经营互联网业务,贷款风险溢价较高,净息差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大型银行业务下沉,小微业务领域竞争加大,同时监管引导减费让利,区域性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下行,同时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净息差同比继续下降。此外,部分资产信用风险较高的区域性商业银行,随着低质量资产增加,盈利资产实质上降低,不仅影响未来利息收入,已确认收入的利息收入也需要冲回,在存款利息刚性支出的情况下,净息差将进一步收窄。

  为应对疫情影响,商业银行2020年加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以及核销力度,出清了部分存量风险资产,对利润形成较大侵蚀;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进一步计提资产减值的压力有所降低,减值对盈利的侵蚀较2020年减弱,净利润增速回升,资产利润率同比上升,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来看,2021年,除城市商业银行外,我国其他主要类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实现较快回升,且净利润规模整体超过2019年水平。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稳健,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区域性商业银行受自身资产风险较高影响,资产减值压力仍较大,净利润增速回落,其中,城市商业银1~9月净利润仅小幅增长0.34%。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贷款市场报价的运用继续推进,同时监管机构优化存款监管利率,治理高成本存款,商业银行净息差下行趋势有望改善。但宏观经济复杂形势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区域性商业银行资产风险较高,或保持较大的计提减值力度,盈利能力仍将承压,大型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稳健,业绩有望保持增长,拨备前利润水平较高,吸收损失能力较强,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定。

  流动性水平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以资产负债管理为基础。监管机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风险治理,防控同业融资的非理性扩张、治理互联网存款,同时商业银行标准化的同业存单及中长期金融债券发行力度加大,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日趋稳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动性管理压力,也有利于资产进行长期配置。2021年以来,随着资产负债管理的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继续处于良好水平,且整体有所上升。

  商业银行需要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平衡。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开展充分,推动业绩增长,流动性指标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复杂程度不高,且负债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稳定资金来源充足,流动性指标在平均值以上。民营银行业务持续拓展,同业融资等短期债务资金使用加大,流动性指标呈下降趋势,但资产业务主要为互联网贷款,以一年以内为主,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对主要流动性监管指标达标形成支撑。

  另一方面,不同商业银行在压力测试下的流动性水平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个别商业银行借入短期资金,向其客户投放长期借款,会产生期限不配问题;此外,个别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风险上升,信贷资产可能会出现大量逾期的问题,进一步加剧期限错配产生的流动性缺口。因此,尽管主要流动性指标可能处于良好水平,但在压力测试下,部分资产风险较高,资产负债匹配不够合理的商业银行仍可能出现较大流动性缺口,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流动性风险管理仍为监管重点治理领域,商业银行主要流动性指标仍处于良好水平,但部分业务发展激进、资产风险较高的商业银行在流动性压力测试下,可能出现较大流动性缺口,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挑战。

  资本充足性

  202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各类资本的增加不及风险资产的增长,资本充足水平回落;二季度以来,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力度加大,同时以信贷为主的风险资产增速放缓,风险资产增长对资本的消耗降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回升,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2021年以来,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展业不够充分,资本利用率不高,资本充足率仍处于很高水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稳健,资本充足率高于平均水平,且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资产扩张较快,资本充足水平下降明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同时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以及信用资产扩张导致资本消耗较大,其资本充足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资本补充压力仍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地位显著,通过发行永续债及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的力度较大,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持资本充足水平稳定。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将保持分化趋势,其中区域性商业银行面临不良水平上升、资产减值计提加大的压力,对内生资本的增长形成不利影响,区域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需求仍较为迫切。

  债务融资

  2021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仍保持了较大的发行规模,资产规模较快扩张催生了银行补充资本的内在需求,资本实力的增强有利于银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此外,监管部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催生小微企业信用投放需求,推动商业银行“小微”专项金融债持续发行。在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发行一般金融债的规模仍较大;而“三农”专项债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预计2022年,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性质债券和“小微”专项金融债发行需求有望保持,同时环保政策影响下,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有望提升。

  信用质量

  2021年1~10月,级别发生变动的发债商业银行共有20家,主要为农村商业银行,以级别下调居多。其中,主体级别或展望上调的商业银行共有5家,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主体级别或展望出现下调的商业银行共有15家,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山西和吉林等经济发展较弱省份。从级别调整原因来看,商业银行被上调主体级别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区域市场竞争优势较强、资产质量良好、拨备计提充足、资本实力提升等方面;被下调主体级别或展望的商业银行主要调级理由包括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信贷资产质量下滑、非标投资规模大且风险暴露、拨备补充压力大、资本不足、盈利能力弱化等。

  大公国际分析师认为,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稳健,包括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主要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定,资本补充渠道顺畅,盈利水平逐渐克服疫情影响,有所改善;但个别区域性商业银行信贷质量较差,单一大额客户信用风险高,非标债权风险持续暴露,资本水平下滑,盈利弱化,自身健康程度及经营稳健性面临一定挑战。预计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信用质量保持稳定,但需关注经济发展较弱区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