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世界并不欠你一个理解

2019年04月08日07:16    作者:秦朔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秦朔 

  梁启超说过,凡大事业必由大国民创造。大国民,在心智上应该有平等心,平常心,开放心,将心比心。世界并不欠你一个理解。但当你对世界有一个认真的交代时,世界一定会给你更多更好的理解。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受了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启发。

  3月22日,他在一封内部信里说:“世界并不欠我们一个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质疑甚至谣言都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面对的现实。……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专注在目标与行动上,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既要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李斌是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先行者,在车子尚未交付前,不少媒体把他称为“中国版马斯克”。首款车ES8上市后,遇到了一些麻烦,如续航问题、交付时间问题等,这时大量报道又将其贬得很不堪,比如说“ES8是半成品”。

  去年我的视频节目做“造车新势力”,采访过李斌。回想起来,有两个细节印象深刻。一是他向我演示蔚来的APP,蔚来的订户、员工和利益相关者都在上面,他几乎每天都发信息,看社区讨论。他说他相信用户体验会成为一种竞争壁垒,希望用户能感受到蔚来的团队时刻和他们在一起,很在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另一个细节是,他带我参观展厅,快进门时看到路旁有个烟头,就弯腰捡了起来。对用户在意,对细节在意,已是一种习惯。

  我看过不少质疑蔚来的文章,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更多的都带着一种情绪,不管蔚来做什么都是错。李斌在内部信里说,从今年开始,我们会推行VAU的工作方法,即“Vision目标-Action行动-Upgrade提升”,他和团队正努力缩小用户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蔚来可能没有当初期待的那么好,但我感慨的是,特斯拉的产品不断“跳票”,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也没什么质疑;蔚来ES8在2018年完成了1万辆的交付目标,却被质疑“自导自演”,事实上,截至今年2月底交付的13964台ES8,员工自行购买和购买后与公司共享的仅占2%;蔚来由江淮汽车代工也一直被诟病,说是“国产特斯拉”,说40多万元的价格一看“江淮汽车”这四个字就觉得不值。在我看来,价格不菲的ES8上市第一年就有上万消费者选择,已经相当了不起。造车不容易,百年汽车也有深厚底蕴,但智能电动车是新的起跑线,马斯克以前不也没有造过车吗?

  年轻的创新公司初出茅庐,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完善,是正常的。关键要看他们是不是真的在乎用户和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才是真正的判官。

  我希望蔚来成功。归根结底,我希望看到中国的、纯粹市场化的、创新的、以用户为导向的公司的成功。

  中国每天都有很多公司和个人遭遇质疑和批评,当然也有某些力量觉得自己有被批的豁免权,和批人的天然优越权。其实,每一种批评也是在展示批评者自己的灵魂,而对待批评的态度则可以清晰地看出被批评对象的胸襟、自省和自我超越能力。

  的确,世界并不欠你一个理解,一辩常常不如一默;但对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求索的价值创造者,世界总会给你公平的理解。

  2  

  前天看到一则新闻,滴滴出行发布《2019年清明节假期安全出行保障公告》,公告称已成立清明节安全工作指挥部,程维任总指挥。程维的头衔,除了滴滴出行CEO,还有一个“安委会主任”。

  2018年发生的两起安全事故让滴滴陷入危机,放慢了脚步,也低调了很多。网络上滴滴的形象,也从最红的独角兽变成众矢之的。2018年滴滴亏损109亿元,更被质疑得一塌糊涂。2018年Uber也亏损了18亿美元,而滴滴每天的订单量远高于Uber。滴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对司机的抽成绝大部分又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2018年补贴司机的投入就达113亿元,公司整体对应的GMV(成交总额)毛利率只有不到2%。

  每次坐滴滴,我都会和司机聊天,我没有听一个司机说过滴滴的管理越来越差,都是说越来越好。我让他们举例说明,南京一个司机说,过去在司机和乘客发生付费纠纷时,司机可能拿不到钱,后来滴滴公司先把钱付给司机,保证司机的利益,再处理具体问题。这几年我在国外采访,和外媒交流,他们也常说起滴滴,滴滴对巴西、印度、南非、东南亚、欧洲的出行平台都有投资,对美国的Uber和Lyft也有入股,他们也认为滴滴的模式和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但看国内的某些网络舆论,恨不得驱逐滴滴。一时的气话不难理解,但要重回传统出租车的世界,则是另有用心。传统出租车就没有恶性事故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网约车肯定有,但这不是网约车专属的问题。

  世界不欠滴滴一个理解,滴滴的路还长,而我同样相信,决定滴滴命运的关键是市场需求,是它为司机和顾客所创造的价值。只要这一条立得住,而且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特别是安全服务能力,滴滴就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去年9月11日,国务院领导在考察市场监管总局时说,我国近年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方兴未艾,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更方便了群众生活,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所谓“包容审慎”,就是对那些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业态采取包容态度,当新业态刚出现还看不准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管死”。同时,对于谋财害命、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触碰底线的行为,不管是传统业态还是新业态都要严厉监管,坚决依法打击。

  这是客观而辩证的。衡量新创事物的价值,最重要的尺子是看它是否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方便群众生活。世界会为这样的公司开门的。

  3

  世界并不欠你一个理解。你的命运,终归握在自己手中。

  当华为在5G时代成为领头羊,美国政府开始不遗余力地对其打压和封堵,姿势很难看。但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时,任正非说,他们不可能扼杀掉我们,反而逼着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美国公司说华为偷了他们的想法,偷了他们的技术,其实我们非常多的技术远远领先于西方公司,“美国指控的这些东西只是一些边缘性的东西,因此不能说华为是靠偷美国的东西变成今天这么强大,现在我们很多东西美国都没有,怎么去偷呢?”

  这个世界不相信呐喊,但相信真实的力量。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因为中兴受罚和华为被压,一股空前的自主创新热潮正在兴起。各种反思性文章也接踵而至。其中一个主要倾向是,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用市场换技术,依赖“洋跃进”,放弃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这都是错误的。不少文章还举出红旗牌轿车、上海牌轿车、“运十”飞机等案例,说明放弃自主开发的代价是沉重的。

  希望中国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不被别人卡脖子,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情。但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技术上已经有突飞猛进的进步,而这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对外学习、引进。事实上,中国一直重视科技的长远规划,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学就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8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即农业、能源、材料、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这个规划中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学习和独创相结合,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1986年,中国又出台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选择了生物、航天、信息、先进防御、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7个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作为跟踪世界水平的突破重点。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与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标志,中国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过去几十年,国家以各种方式在芯片、发动机等领域投入的研发资金有几千亿之巨。

  但是,过去的很多自主研发投入并没有取得特别的成效。说明问题不是政府不重视、不投入。关键在于,由谁,通过什么方式在创新。这涉及到资源配置在谁的手里更有效的问题。

  华为是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如果把华为的创新理解为纯粹靠自己,那是一个巨大的误读。

  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傅晓岚教授的研究指出,华为国际化成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只钻研核心专利技术,而是通过从外国客户、合作者以及海外子公司中逆向学习来不断提升和发展自身技术能力。华为之所以在海外设立多个研究中心,是为了开发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产品,华为的每一个创新都源于与客户的亲密接触以及对客户及其市场需求的理解。客户不断地向华为要求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告诉华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以及他们希望购买什么,4G、5G、6G就是这么来的。客户的挑剔也是改善已有产品外观、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与客户的这种互动,华为不断追求和获得前沿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技术和流程,这是华为从追随者逐步成长为领导者和创新者的过程。

  除了从客户那里学习,华为还通过对外合作从外部来源获得知识和能力(见“华为联盟历史简介”)。早在1993年,华为就通过有效利用上海贝尔(中国通信行业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扩散,实现了对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公司内部使用的电话业务网)知识的第一次积累,这也是在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的第一个成功突破,之后华为在农村和小城市市场上占据了竞争优势。没有对外合作,也没有今天的华为。

  傅晓岚教授在2011到2014年间访谈了华为国际化方面的多位高管和在英国的CEO,她的研究证明,客户是华为学习的首要源泉,学习的路径始于客户、销售和服务,之后再通过与其他机构、企业和研发中心的合作,以及从总部和其他子公司的学习,最终实现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华为在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之前就掌握和了解了客户的需求,这使得他们的创新更能切合市场需要。对客户需求持续的关注和深化理解,这是华为构建起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

  通过华为的案例,我们会明白,为什么简单地谈自主创新、动不动就要国家给钱给政策,不是一条好的出路。因为科技创新必须和市场相结合,它在本质上是“被推动”的。光是集聚一些科研人员,孤孤单单闭门造车,却幻想赶超世界水平,这种路径注定行不通。

  华为案例也说明,开放的,市场化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才是可行之路。只要客户理解,客户认可,客户喜欢,慢慢就会帮你壮大起来。向客户学习,向一切能够合作的伙伴学习,这是无比重要的。

  4

  当华为不再是跟随者,在某些方面开始领先,这时会出现一些新变化。  

  最近一两个月,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释放了这样的信息,华为已经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如果迫不得已,无法继续使用Android系统,就准备开始B计划。他说:“华为的确拥有备用系统,但仅在必要情况下使用。说实话,我们并不想使用。”

  时间回到2012年,任正非和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的科学家会谈。“诺亚方舟实验室”也被称为“2012实验室”,据说是任正非看了电影《2012》,认为信息爆炸将像洪水一样,华为想生存下来就需要造一艘方舟,因此得名。

  时任华为终端OS开发部部长的李金喜问:“当前在终端OS领域,Android、iOS、Windows Phone8三足鼎立,形成了各自的生态圈,留给其他终端OS的机会窗已经很小,请问公司对终端操作系统有何期望和要求?”

  任正非回答:“如果说这三个操作系统都给华为一个平等权利,那我们的操作系统是不需要的。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我们公司今天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

  华为海思做芯片也是同样道理。任正非一直坚持,华为应该充分利用别人的优势,反对建立一个封闭系统,因为“封闭系统必然要能量耗尽,一定要死亡的,技术系统也不能做封闭系统”。但同时,他认为做芯片是长远战略投资,“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华为的创新,是开放式创新和自主的“备份式创新”的结合。为什么能实现备份的突破呢?当时任正非说,“几年以后,我们在硬件系统,特别是低流量的硬件系统方面,应该有系统性的突破了。我们的末端产品的大量硬件会标准化、通用化、简单化,这些成果可以固化。这样,我们的研发队伍至少有几千个设计电路的熟练工程师就能出来,可以投入到芯片开发中去。我给何庭波(注:海思总裁)说,你的芯片设计能不能发展到两万人,这些有电路设计成功经验的人把复杂的大电路变成微电路以后,经过一轮洗礼,就是芯片设计专家了。我们有两万人强攻这个未来的管道科学,从高端到低端这个垂直体系,难道不能整合吗?”

  显然,重大的关键性突破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这是有内在逻辑的。无论是华为芯片的成功还是操作系统的备份,告诉我们另一个重要的道理——没有谁会给你永远的承诺,生死攸关的命运要握在自己手里。

  这方面,中国企业确实有很多教训。不敢挑战关键的、核心的、必须突破的东西,在思想上和战略上“偷懒”,最终受制于人。

  我觉得任正非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对问题看得特别通透和长远。一方面,他反对所谓“自主创新”。他说:“自主就陷入熵死里面,这是一个封闭系统,我们为什么要排外?我们能什么都做得比别人好吗?自主就是封建的闭关自守。”而另一面,华为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巨大的经费,做自己有优势的部分,别的方面加强开放与合作,做“不能让断了粮食”的关键的地方,宁可做几十年都不用,但不能没有。一方面,他说“如果我们不向美国人民学习他们的伟大,我们就永远战胜不了美国”,另一面,他说“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美国不欠华为一个理解。但任正非说得好,“我从来没担忧华为被封杀,不买是他们傻,不买,他们就亏了,我们有很多东西欧美国家最终非买不可。”真的有底气,才能如此义薄云天。

  “我们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做十年冷”,“人生还是要咬定自己的优势特长持续去做”,“我们这么努力,比不上一个房地产公司,上帝先让我们死,就有点不公平”。把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好,世界关掉这扇门,会给你开那扇窗,今天关掉,明天还会再打开。

  5

  今天的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巨人的形态。这势必给国际社会带来深刻的、结构性的变化,并引起各种各样的猜想。特别是美国,这一两年对中国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多。

  这些质疑和批评并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心,但可以促进我们反思。我们也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世界并不欠我们一个理解。

  这当然不是说,质疑和批评都无所谓。而是说,人在做天在看,中国只要做好份内的事,该做的事,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从上到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真正落实“三个公平”,真正做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只要往前走,即使一时被质疑被批评,也不能阻挡什么。

  这就是很多有识之士反复强调的,中国的问题在内部,主要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而评判的标准,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开心不开心、充实不充实、安定不安定的真实感受。

  我们要珍惜一切创造价值的力量,哪怕他们还不完善。批评很容易,批评得有道理并不是那么容易。

  梁启超说过,凡大事业必由大国民创造。大国民,在心智上应该有平等心,平常心,开放心,将心比心。

  世界并不欠你一个理解。但当你对世界有一个认真的交代时,世界一定会给你更多更好的理解。

  (本文作者介绍: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大国 心智 将心比心 秦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