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蒋光祥
民企上市公司也借此赢得了喘息之机,可谓欠债还钱之后的“次优”选择,资本市场的反应正是说明了这一点的合理之处。
“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近期被曝2018年度第一期5亿元超短融债务违约,11月8日晚,雏鹰农牧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计划对现有债务调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货币资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债务范围包括公司现有所有债务。截至公告日,公司已经与小部分债权人达成初步意向,涉及本息总金额2.71亿元,目前尚未进行产品交割。
“肉偿”公告之前,市场已有消息传出,但大多以为是恶搞,直至“肉偿”被公告证明确有其事。不过据雏鹰农牧董秘再三强调,实物偿还债务的肯定是公司销售的产品,并不是生猪、半成品之类,方便“打包”与保存,可谓有心了。从资本市场对“肉偿”消息传出后的反应来看,甚为积极,该股接连两日封住涨停板。
以物抵债属于传统民法上的代物清偿的合同范畴,所谓代物清偿,是指债权人受领他种给付以代原定给付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现象。无论是以肉抵债还是以楼抵债,均属此类。代物清偿的成立,必须有双方当事人关于代物清偿的合意,显然小部分债权人与雏鹰农牧在这点上已经自愿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之上,“肉偿”并不天然就要比“楼偿”来的低端,至于债务人选择“肉偿”,既可能是出于自己的某种切身考虑,可以物尽其用,还免去了采购成本;也可能是不愿意耗费时间观望与等待最终很有可能发生的司法解决途径,而是直接拿到代偿物,自己有途径可以想办法尽快去变现。民企上市公司也借此赢得了喘息之机,可谓欠债还钱之后的“次优”选择,资本市场的反应正是说明了这一点的合理之处。
不过,也有人担忧在当前债市“天雷滚滚”的压力之下,此风一开,会助涨上市公司等发债主体恶意逃废债之风。显然,这不是逃废债,恰恰相反,这是上市公司直面问题并积极偿付。依据相关券商行业研究报告,雏鹰农牧今年8月以来受制于国内多地陆续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及疫区封锁、禁运等因素影响,公司第三季度的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均低于预期,屠宰业务也未完成预期销售任务;供应商取消采购优惠,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行,肉猪市场价格最低跌至5元/斤,与本轮猪周期最高点相比,下跌幅度超过50%。投资者当初在评估发债主体偿债能力时,显然想不到这一层,而雏鹰农牧也不存在欺诈发行债券的问题,它的问题在于其债权融资风险与股权融资风险之间的相互迭代。如果这两个渠道同时受阻,则有可能形成连锁叠加效应。就目前情况来看,“肉偿”方案向债务人与市场传递了一些正向的信心与努力。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对违约债券的风险处置机制尚未健全,违约处置效率不能令人心安,是当前一旦出现债券违约,便令整个市场风声鹤唳、惶恐不安的主要原因,间接放大了违约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在已经发生的违约事件中,个别企业在违约前后表现出较低的偿债意愿,特别是有偿还能力的债务人采取种种措施来恶意逃废债务,对市场会产生比违约本身更为恶劣的影响。因而对于此刻违约上市民企能够竭尽自身所能的“肉偿”,我们没有理由苛求,更想不出有什么“何不还现金”之类等同于“何不食肉糜”的指责理由。
债市从“不许人间见白头”,多年来没有一起实质性违约,到近两年违约频发,并非一定不能接受,甚至在部分时点可以促进债市健康发展,但前提是建立在与投资者的风险识别与承受能力匹配、债务人的信息披露准确及时,以及被违约债权人得到及时、合法、公正的赔偿等等一系列符合现代经济社会法律法规,诚实信用等公序良俗的基础之上。债权人在强势违约债务人或者恶意逃废债的债务人面前,往往趋于弱势,手忙脚乱疲于维权,甚至只能自求多福,给市场风险背书。而按市场化原则给债权人合法且及时的保护,通过各种市场手段,在债务双方都接受的前提之下,降低违约债券处置的时间成本,更是值得我们思考之处。从这个狭义角度上来说,上市民企“肉偿”债务其实是开了一个好头。
(本文作者介绍:公募基金从业,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