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望:民营经济重振旗鼓 产业转型为要义

2018年11月02日15:53    作者:杨望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杨望

  所谓的“民营经济离场”论是伪命题,民营经济困局是结构之困,传统低端制造业退出为大势所趋,也是全球产业迭代新阶段的客观规律,唯有全面转型才是中国民营经济变迁之出路。

  近日,中央层面频频在重要会议上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为市场打了一剂定心针。面对当前逐渐复杂的国际形势和逐渐下行的经济走势,激发民营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是新出路,更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谓的“民营经济离场”论是伪命题,民营经济困局是结构之困,传统低端制造业退出为大势所趋,也是全球产业迭代新阶段的客观规律,唯有全面转型才是中国民营经济变迁之出路。

  破解民营经济“离场”之伪命题

  不久前,“民营经济离场”论曾引发舆论关注,部分人对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落实认识也存在偏差。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领导层最近发声频频,给市场投了一颗定心丸。可以说,过去的一周是“民营经济”的舞台,中央在多次会议中提出要给予民营经济足够的扶持力度(见图1)。10月19日刘鹤副总理接受访谈后,A股应声反弹,上证指数涨幅超2.5%,市场信心重振。值得关注的是,在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给民营企业家的回信中明确提到,“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10月24日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正式发布,认可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的成就,旨在激励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持续努力。因此,任何对民营经济的否认都是伪命题。

  “民营经济离场”论本身是荒谬的,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及相对紧缩的国内市场环境,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民营经济的切实贡献,从而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变迁转型、发展壮大,才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认识民营经济增长之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中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图2)。第一,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第二,民营经济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作用突出。第三,民营经济在进出口贸易中成效显著。第四,民营经济在高新技术创新表现活跃。副总理刘鹤发言表示,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在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综上,民营经济不论是在总体经济贡献还是在进出口、经济创新等重要方面来看,增长趋势明显,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巨大。民营经济早已不是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协助地位,而逐渐演化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因此,面对愈渐丰富的市场经济组成及日趋深化的国际合作趋势,结合民营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探究我国民营经济的变迁转型是当务之急。

  溯源全球产业发展之迭代

  一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对国内民营经济形态影响深远,市场需求带动供给结构的变化,也随之造成民营经济体主要竞争力优势的改变。从世界历史上看,全球价值链产业呈现梯次迭代趋势(如图3)。

  第一阶段:二战后。1950年,汽车化工等重工业出现在美国主流民营经济中,而纺织等轻工业呈现向日本等第二梯队国家转移的趋势。第二阶段:石油危机后。第二梯队日本等国家也逐渐开始发展电子信息,抛弃附加价值较低的轻工业并将其转移至东南亚“四小龙”等地。第三阶段:1990年代。此时中国经济逐渐有了起色,巨大的人口优势成为天然适合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国家,轻工业开始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

  从发展历史上看,全球产业随价值链转移而迭代,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形态,基本趋势为逐渐抛弃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业转而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并将前者转移至更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探析民营经济困局之谜题

  从经济数据上看,目前民营企业面临发展瓶颈。根据中金测算,若社保征收基数完全规范化,民企利润下滑约8%。2016年受周期性、结构性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投资分歧增大,民间投资信心下降,民营企业固定资本投资累计值同比增长率呈现大幅度下跌,同时国企投资成为主力(如图4)。而私营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2017年中出现断崖式下跌,之后缓慢反弹,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缺乏强劲发展动力(如图5)。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民营企业生产领域大部分集中于加工制造,其中9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前期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得益于抓住了全球产业变迁梯次转移的机会,建国后东南亚等国将低端制造业、轻工业往中国大陆转移,通过旺盛的内外需推动民营经济腾飞,低成本的成产要素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负面影响迅速波及全球,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等因素给我国民营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建立在低要素成本基础上的加工制造民营企业利润空间被急速压缩,同时融资环境紧缩、征收监管从严对其更是雪上加霜,令其难以为继。

  但不能忽略的是,从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看,根据《2017年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数据分析报告》,民营非金融公司整体营业利润率为9.5%,以占比22.5%的资产创造了占比31.1%的利润,盈利能力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因此民企之困是结构之困,而非全局之困。低端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退出是大势所趋,也是全球产业迭代新阶段的客观规律。

  转型为民营经济变迁之要义

  民营经济的变迁关键是产业结构转型。近几年民营经济的困局根源在于全球价值链的客观转移导致的产业变迁,原有的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已不适用于当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一味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的成本型战略是难以为继的。然而,民营经济的转型也并未一蹴而就,在结构调整过程中需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渠道窄、技术门槛高、政策支持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为民营经济转型保驾护航。如10月22日央行已表示通过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企业家在经济结构转型中至关重要。10月24日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发布“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强调了优秀民营企业家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发挥的突出力量。回顾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杰出企业家往往是推动改革创新、结构调整的一大助力。如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建立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促进社会消费模式升级;腾讯公司马化腾深耕互联网综合服务,拉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民营经济变迁转型,需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家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其正面社会示范意义,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注入强劲动力。

  结构性调整的过程固然充满艰辛,但随着转型成功后可预见的是中国民营经济结构涅槃升级。与国际经验相似,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将成为主流,低附加值产业谢幕是必然之势,唯有全面转型调整才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变迁出路。

  (本文作者介绍: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谢海平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转型 民营经济 产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恒大“断粮”FF只能撑到12月底 贾跃亭再无创始人 不涨价承诺到期:我爱我家、相寓租金猛提 涨幅超20% 李亚鹏欠4000万进法院失信名单?经纪人称子虚乌有 吴晓求:“人为波动”非常不好 要尊重市场规律 中国日报:中国未来几年生育率将持续下降 马云一年套现110亿?马云怒了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悄然注册成立 茅台4.5亿入股 涪陵榨菜:鲜脆菜丝等7个单品提价幅度约10% 崔永元点燃影视新政导火索:导演编剧演员大批失业 苹果第四财季iPhone销量不及预期 市值盘后跌破1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