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潘圆
市场在被“暂停国有股减持”这只巨手猛推了一把后,只维持了一天的辉煌。
在全线涨停后,近两个星期以来,大盘仿佛被套牢一般在1700点徘徊。短暂的疯狂之后,股民刚刚被点亮的希望旋即又暗淡在无数个不确定因素面前:市场成交量萎缩,观望气
氛甚浓。
10月22日证监会叫停国有股减持只是揭出了利好信息的一半,这场由纠错反正而引发的反弹显然在呼唤更强有力的支撑。
黄河证券总裁马家顺表示,暂停并不意味着市场从此长期向好。国有股减持是必然趋势,而目前只是“暂停”,新的减持方案还会出台。如果管理层能修改现行方案,以市场相容为标准,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才是长期利好,证券市场也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否则,还将是一大利空。
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近日在一个研讨会上表示,中央正在研究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这种来自官方的最新说法,显然给投资者带来一些安慰。而此前境外媒体纷纷盛传,中国将于近期撤销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命令。
然而,这只是消除了不确定性的一个方面。如今市场的信心更多地聚焦在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将以何面目、在什么样的时机出台。各路专家有关国有股减持连篇累牍的长篇大论也均围绕于此,然而,市场听不到来自官方的任何承诺。
不可否认的是,在争论的潮声中,相当多的人还在津津乐道于暂停所引发的“政策市”效应。这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国有股减持政策被叫暂停的整个前因后果,我们无从推究。其中,也许有传言中所说的券商濒临破产的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个政策不被市场认同。
正如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所言,国有股减持只是自6月以来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是清理违规资金入世以及治理上市公司造假等多方原因,导致了市场的下跌。可后者是为了市场的长远发展,因而不存在所谓“纠错”的问题。
应该说,此轮国有股减持叫停,是政府倾听市场声音的开端。而这一开端将如何延续,又将以何收场,才是人们现在关心的。
毫无疑问,市场需要更确切信息的支撑。然而,就目前的各种迹象判断,针对国有股减持各方的意见分歧很大,短期内很难推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方案。
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指出:“市场再也经不起试错的打击,与其草率行事,不如充分酝酿。如果不能马上拿出一种能实现多赢的方案,那么政府也有责任给市场一个承诺: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必须是广泛征求民意的,是充分尊重市场的。”“市场在寻求一种信心,寻求一种对决策机制的承诺。”刘纪鹏指出,决策机制不外乎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种,其分歧在于是否广泛征求民意。目前看来,已经出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无疑属于前种,它顶着巨大的异议出台,最终遭到了市场的否定。新一轮方案要免于重蹈覆辙,显然不能再由政府部门闭门造车,而是要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
尊重市场并不意味着放任股市脆弱的一面,也不意味着“一跌就托”的顺应,而是要符合市场的规律。
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如果能由此打开一道口子,建立一种广泛征求民意、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那么我们即使等得久些也是值得的。
(本报北京11月5日电)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