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 > 正文
 

美国人占世界人口6% 消耗了35%的世界资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0: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1/3的可利用资源,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着

    过度消费之殇

  近来,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关键词。其中原因何在?我们需以全球
的视野加以认识。

  过度消费种种

  一个美国孩子的消费相当于多少个印度孩子的消费?

  答案是:125个。

  事实上,美国人正是过度消费的典型。目前,12.2公顷的地球面积只可满足一个美国人的生活需要,6.3公顷才可满足一个中欧人,非洲布隆迪人需求最少,但也得1.5公顷面积。有数据表明,美国占世界6%的人口却消耗世界资源的35%。而这些资源来自哪里,来自全球。

  如今在这个星球上,17.28亿人生活在“消费的社会”中,占全球总人口的28%。其中,美国有2.4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84%;西欧有3.49亿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89%;日本有1.2亿人,占该国的95%;中国有2.4亿,约占全国的19%;印度1.22亿,占全国的12%;俄罗斯6100万,占43%;巴西5800万,占33%;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只有3400万人,仅占地区总人口的5%。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来分,全球工业化发达国家中共有8.16亿高层次消费者,占这些国家总人口的80%。

  1950年到2003年间,全球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提高了3倍,对燃料的需求提高了4倍,肉类需求增长550%,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400%。与此同时,全球GDP增加716%,商品交易量增长1568%,全球广告支出增长965%,出境旅游人数增加2860%。1950年全球共有汽车5300万辆,而到了2002年增加到5.65亿辆;纸张消费在1961年到2002年间增加了423%……房子越住越宽敞,汽车越开越豪华,一个个经济发展上的重大成就转眼就被迅速增长的消费抵消。

  不堪重负的地球

  如果全球63亿人都来效仿这17亿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那么全球的水、能源、木材、矿藏、土地等资源将不堪重负,可以想见,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物种灭绝、气候变迁,诸多问题将随之而来。

  日本联合国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生产一台电脑需要耗费大约1.8吨资源,包括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电脑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废弃将对地球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研究人员警告说:“各国的电脑销售台数直线上升,如果各国政府和企业致力于电脑的生产和普及,那么‘电脑热’将致使全球变暖和化学物质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研究小组对从日美两国电脑厂家了解的情况和电脑厂家公布的资料进行了调查,计算出了电脑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废弃所耗费的资源数量。调查结果显示,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需要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化学物质。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相当于电脑重量的10倍,与生产汽车和冰箱只需相当于产品重量两倍的化石燃料相比,生产电脑的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生产电脑相关产品需要清洁的无尘车间和杂质很少的纯净水。正因为如此,生产电脑大量耗费了资源和水。

  调查报告指出,电脑相关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废弃,可能加剧含溴防火材料等化学物质以及铅等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其实,很可能就是像电脑这种似乎司空见惯,而又极度膨胀的所谓现代工业产品和消费品,将耗尽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但迄今为止,仍有难以计数的人在渴望拥有一台手提电脑———即使他们在办公室和家中都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台式电脑。

  2004年1月8日,英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2004年世界状况》报告说,目前世界上出现的消费势头不仅以同样的方式损害富国和穷国,而且也会使发展难以持久。

  据该报告说,由于财富的大量创造和全球化的作用,目前在世界上广泛出现的消费浪潮,对富国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无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

  该报告说,1960年至2003年,人们用于购买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增长了4倍,达到25万亿美元。全世界正以难以维持的速度在消费各种产品和服务,其后果对于各国人民和整个地球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最近,世界保护自然基金会称,如果人类再不改变对待地球资源的态度,到2050年,我们就必须迁居到两颗跟地球大小相仿的星球上。

  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1970年,大西洋里鳕鱼的储藏量为27.4万吨,而现在剩下不到6万吨。在此期间,地球的森林覆盖面积减少了12%,欧洲河流和湖泊里的生物种类减少了55%。假设1970年地球生态系统的质量指数为100,那么现在该指数已下降为65,其中多种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的数量已经剩下不到一半。现在还无法统计出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已经灭绝,因为只有在50年内都没能再次发现某种生物,才能宣布其绝迹。

  但是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着。即使技术能带来比以前任何时候更高的燃料效率,汽车和其他形式的交通还是用掉了全球能源消耗的近30%、全球石油消费的95%。

  重新定向消费

  今天的地球,是进化35亿年才形成的产物。人类不可能再用另一个35亿年去再造地球的资源。若因人类自身的过度消费而失去它,任何内疚、善行或金钱都不能使它重现于世。

  已故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有一句名言:“至极未必至好。”中国人则说“乐极生悲”。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繁殖加快,对肉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消灭野生生物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少依赖自然食物链,而依赖人工食物链。目前家畜家禽饲养越来越工业化,这种高密度、统一饲料、速长速肥的生产方式远离自然,再加上激素、催肥剂的使用,使动物抗灾变机能降低,易于染疫传疫,导致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频发。

  而农业社会时代的人类比较接近于与自然平衡。近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造成时间和劳力节省,体力劳动减弱,闲暇时间增多,肌肉运动减少,营养过度和个体增大。结果是发胖、变懒,心血管和其它系统疾病增加,造成人类机体抗灾能力减弱。

  这何尝不是过度消费之祸?有鉴于此,对目前的消费趋势日益不满足已经让消费倡导者、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环保主义者开发创新方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减小大众消费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代价。

  英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他们现在就可以应用的措施,以控制和重新定向人们的消费。这些措施包括:

  生态税制改革:通过转移税收,制造商必须为他们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付费,通过引进生产标准和其他管理手段,政府可以帮助把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回收法: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政府所采纳,当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这些法律要求公司“回收”产品。以前通常的处理办法是掩埋和焚烧。

  耐久性:不同产业可以为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承担共同的责任,通过寻求减少所需原材料,让产品更耐久,更容易维护和升级。

  个人责任:消费习惯的改变也需要大规模的个人决定,从草根开始,也就是从我们消费的能源、水、食品等开始。从长远看,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改善人类健康,支持一个可以支持我们的自然世界,这都要求我们节制消费,而不是为消费所控。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消费商品与服务,但如果消费无止境地增长,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陷入消费主义的误区。


  爱问(iAsk.com)美国人 相关网页约6,372,19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